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郑杰

月刊

0529-5807

cjpa@cma.org.cn

010-8515824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5年4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基础性和高科技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以广大病理医师、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和服务对象,全面反映我国人体和实验病理学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病理诊断经验、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世界前沿科技信息,是我国病理学工作者的首选期刊。本刊图文并茂,栏目丰富,富有特色,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简报、讲座、综述、技术交流、新技术与病理诊断、读片讨论、专题讨论、学术动态、病例报告、消息、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李伟华安慧敏杨广红戴春艳...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SPCH)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 方法 结合临床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5例SP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患病年龄30~56岁(平均43岁)。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为肺周围单发结节,影像学呈混杂磨玻璃、纯磨玻璃或实性结节。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增宽的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增生,呈结节状、团簇状或肾小球样结构,血管腔内衬扁平或立方内皮细胞,内充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D34、CD31、ERG阳性,而肿瘤表面被覆的肺泡上皮细胞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 结论 SPCH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才能明确诊断。

    儿童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1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赵淑君杨敏舒艳黄婷婷...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方法 对263例儿童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 结果 15例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14例为1岁以下婴幼儿,中位手术年龄8个月;15例患者均为左侧叶外型,其中13例位于膈肌内。大体上,它可以类似于正常的肺组织。组织学均可观察到微囊性肺发育不良,间质区含有发育不良的横纹肌组织;横纹肌纤维可以呈多种形态,如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或缎带状,弥漫或散在分布;在缎带状横纹肌纤维内可以看到清晰的横纹。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66个月,平均35个月,均无病生存。 结论 横纹肌瘤样发育不良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预后极好;与膈肌和微囊性肺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需要与胎儿型横纹肌瘤、横纹肌肉瘤肺转移、胸膜肺母细胞瘤和其他含有横纹肌样成分的肿瘤进行鉴别。

    肾上腺腺瘤样瘤1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蒋文娟阮淼王素英王朝夫...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其诊治积累经验。 方法 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肾上腺腺瘤样瘤7例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断的肾上腺腺瘤样瘤6例,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肾上腺腺瘤样瘤几乎均为单侧单灶发病,有明显男性倾向,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均为42岁,内分泌激素水平基本正常,CT显示低密度结节影,可囊性变或伴点状钙化,多数边界清,术前多考虑无功能皮质腺瘤或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大体实性或囊实性,平均最大径3.4 cm,镜下呈浸润性生长,排列成不规则腔隙样、囊状或实性,衬覆扁平或立方状细胞,实性区细胞上皮样、印戒样或梭形,无异型性,绝大多数病例间质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间皮和上皮的标志物,多数伴有L1CAM蛋白高表达。 结论 肾上腺腺瘤样瘤是一种罕见的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帮助确诊,预后好。

    肾周及肾窦黏液性假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程丽丽钱金峰化宏金李扬...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周及肾窦黏液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分别发生在肾周及肾窦的黏液性假瘤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查MDM2基因扩增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9岁和69岁,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肾周及肾窦内。镜下观察:肿瘤由成熟脂肪、黏液样基质、梭形或星芒状纤维母细胞及间质炎性细胞混合组成,间质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见淋巴滤泡形成。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染色质细腻,缺乏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CD34,不表达S-100蛋白、SOX10、STAT6、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PAX8、MUC4、结蛋白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p80),Ki-67阳性指数约为5%。FISH法检测显示肿瘤细胞MDM2基因无扩增。2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复发。 结论 肾周及肾窦黏液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病变,可伴有肾脏基础性疾病,认识到此病变的意义在于避免误诊,特别容易误诊为脂肪肉瘤。

    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袁存存翟长文王纾宜林岚...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的4例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整理其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4例均为男性,年龄30~57岁(平均48岁),1例病变位于双鼻腔嗅裂、鼻中隔上部,1例位于右后鼻孔,1例位于鼻中隔后端,1例位于双中鼻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内镜下为息肉样肿块。镜下见呼吸上皮下增生的浆液黏液腺呈小叶状或随机排列,部分病例合并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呼吸上皮和浆液黏液腺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S-100蛋白和SOX10在浆液黏液腺成分中表达,呼吸上皮则阴性。4例中有3例浆液黏液腺缺乏肌上皮,p63阴性,1例呈腺体周围散在阳性。呼吸上皮则显示p63完整的基底细胞着色。 结论 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少见,可能与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为同一病变谱系。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因常缺乏肌上皮,与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鉴别尤为重要,应避免漏诊或过诊断。

    NTRK重排子宫肉瘤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黄海建王晨范大铬何毅辉...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TRK重排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及会诊病例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1例,福州台江医院病理科1例,共7例NTRK重排子宫肉瘤,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7例女性患者,年龄16~82岁(平均47岁,中位50岁)。镜下观察,均呈梭形细胞肿瘤,束状、交织状排列,细胞丰富,细胞异型不等,核分裂象(2~15)个/10 HPF(平均5个/10 HPF,中位3个/10 HPF),少数有上皮样细胞,5例(5/7)呈腺肉瘤表现,可见血管外皮瘤结构;间质可黏液变性、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4(7/7)、S-100蛋白(7/7)及pan-TRK(7/7)阳性,CD10(2/7)、cyclin D1(1/7)及平滑肌肌动蛋白(2/7)灶性阳性,SMARCA4、FH、SDHB及H3K27me3蛋白无缺失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7例均见NTRK1基因分离而NTRK3基因无分离;行DNA二代测序检测,2例为TPR-NTRK1融合亚型,各有1例检测到TRIM67-NTRK1及TPM3-NTRK1融合;3例检测失败。 结论 NTRK重排子宫肉瘤属于一种罕见的子宫肉瘤,确诊依靠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靶向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在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分析

    刘栋刁恺媛伦嘉欣李淑燕...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在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横纹肌肉瘤转移至浆膜腔的病例3例,回顾分析3例横纹肌肉瘤在浆膜腔积液中的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其中2例的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肿瘤细胞以高核质比细胞为主,也可胞质丰富,散在分布或条索状及巢团状排列,细胞核染色质细腻,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可见核分裂象及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结蛋白、MyoD1、Myogenin均阳性。例2、例3分子检测示PAX3-FOXO1融合改变。 结论 横纹肌肉瘤转移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多呈现高核质比的小细胞形态,似小细胞癌,也可似胞质丰富的间皮或腺癌细胞,综合患者年龄、临床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可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

    自动包埋技术在大体标本包埋中的应用

    梁晓静罗添友常秀青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组织通过使用全自动化的设备完成包埋工作。 方法 采用HT-Auto E150全自动快速病理组织包埋工作站,对取材的病理大体标本在完成脱水后进行自动化包埋,同时与人工包埋等量同类型的组织进行时间与质量上的比较。 结果 全自动包埋机与人工包埋同等量的组织所用时间相当,全自动包埋蜡块平整、无边蜡,组织与取材放入时状态完全一致,但进行粗修步骤时需比平常稍稍细修。人工包埋组织平整,部分蜡块有边蜡存在,需将边蜡切除后再进行粗修蜡块的步骤,包埋过程中部分小组织与取材放入时的状态不同,易发生组织翻转扭曲,需技术人员辨认包埋方向进行包埋。两种方法包埋的蜡块切片染色完成后经显微镜观察均核质对比鲜明,核膜核仁清晰。 结论 组织包埋工作可以引入全自动化设备配合完成。大体标本可全部使用设备进行自动包埋,特殊包埋需求的组织仍需医技人员包埋操作,自动化技术已能减少医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节省工作时间,且包埋蜡块一致性更佳。

    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子宫中肾样腺癌1例

    俞婷王海星周先荣陶祥...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中肾样腺癌是一类新近报道的子宫恶性肿瘤,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病例较少报道。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患者,因“绝经后阴道流血7个月”就诊,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可能,2022年9月23日行宫腔诊刮术。镜下肿瘤细胞由2种成分构成,一部分肿瘤呈腺管状、乳头状及实体状生长,腺腔内见嗜伊红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7、GATA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10阳性;另一部分肿瘤呈网状、微囊状,间质呈黏液样,免疫组织化学CK7、甲胎蛋白、Glypican-3、SALL4阳性,突变扩增阻滞系统PCR(ARMS-PCR)检测显示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G12D点突变,诊断为子宫中肾样腺癌合并卵黄囊瘤成分。2022年10月8日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左右盆腔淋巴结和膀胱腹膜反折处肿瘤转移。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结果为非特异性分子谱。术后行BEP(地塞米松5 mg+博来霉素15 mg+依托泊苷100 mg+顺铂56 mg)方案化疗。该肿瘤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女性膀胱中肾样腺癌1例

    黄文清张龙付莎石广滋...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肾样腺癌是一种新近报道的罕见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因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均类似于起源于中肾管残件的宫颈中肾腺癌而得名,但是中肾样腺癌多发生于缺乏中肾管残件的子宫体和卵巢。因卵巢中肾样腺癌往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苗勒管肿瘤相关而被认为其可能起源于苗勒管。中肾样腺癌多样性的组织结构与多种肿瘤形态存在交叉,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曾被误诊为尿路上皮癌的膀胱中肾样腺癌。本文将阐述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并对中肾样腺癌起源加以探讨,以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