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奇
中华传奇

张道文

月刊

1003-9619

zhcq201311@163.com

027-88992082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367号湖北省社会科学学院9楼

中华传奇/Journal Zhonghua Chuanqi
查看更多>>我国新时期最早创办的大众文学期刊之一。创刊26年来,共出版300多期,发行渠道覆盖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已有200多部作品出版单位行本或改编为电视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玉雕艺术中"拙"的表现

    王小昆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雕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我国的经济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开始转型,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这让玉器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往同质化的玉器市场在现阶段已经无法站住脚,逐渐呈现出衰落的态势.随着80,90后成为社会上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当今玉器市场需要努力的标准."拙"是我国的古老艺术形式之一,被国画一代宗师朱耷,玉雕大师宋建国老师应用到国画作品和玉雕作品当中,拙趣;大巧若拙表现的淋漓尽致.

    "拙"玉雕艺术表现

    文脉呈递:读《记者与时代相遇:以萧乾、陆铿、刘宾雁为个案》

    陈亮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李金铨老师《记者与时代相遇:以萧乾、陆铿、刘宾雁为个案》为研究典范,重点探究了李老师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开放多元社会史实践路径,阐述学会讲故事、血肉英雄的重要意义.

    文脉故事理论问题

    《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书评创作背后的故事

    王皓淼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入职以来最"烧脑"的一篇书评,就是评析《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最大的麻烦在于知识结构——让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点评一本分析外国当代文学代表人的学术著作.面临这一巨大的困难,我只能寻找"公约数"——纯粹的理论研究是"最大公约数",马克·布洛赫在人生经历和基本观念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则是其余的公约数.2020年9月是我为齐鲁书社写书评五周年,特借此时机向读者朋友们披露一些当初创作书评的幕后故事.

    《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齐鲁书社悲情英雄书评

    南红玛瑙的材质特色与造型关系探讨

    陈振坡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红玛瑙作为近几年热门的珠宝原料,和其他普通玛瑙有着较大不同,不论是在外形还是材质上,南红玛瑙都有着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但由于自身材质的影响,南红玛瑙虽然在审美上和其他玛瑙拉开了距离,但造型设计上也受到了诸多限制.作为一种特别的珠宝材料,南红玛瑙的审美价值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如何要在其特殊材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造型限制就是我们主要思考的内容,所以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简要探讨南红玛瑙在材质特色和造型上的关系.

    南红玛瑙材质特色造型关系简要思考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2 No.3第一乐章

    徐瑞柯
    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多芬《32首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不论是从音乐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等领域来看,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尤其从作曲技法的角度来看,贝多芬的奏鸣曲无疑是一部经典的教科书,本文将以《贝多芬奏鸣曲》Op.2 No.3第一乐章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奏鸣曲欣赏音乐

    玉雕设计与制作的传承创新

    孙兵严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玉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不同时代的淘洗,发展出了玉雕设计,并且现今也有了多种不同风格的玉雕精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玉雕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如何将玉雕的设计和制作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在创新中传承玉雕艺术的精华是我们当前玉雕艺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也将简要论述今后传承、创新玉雕设计与制作的可行策略.

    玉雕艺术设计制作传承创新简要论述

    摆脱绘画的高考模式

    杨曜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历了三年的高中奋战,许多学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但是在上大学第一节课程的时候,很多学生却发现很多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初次接触大学课程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们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因为高考模式的限制,高中与大学绘画课程的衔接问题是相关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如何让学生们在短时间从被动式的高中学习模式过渡到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模式是现阶段绘画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摆脱绘画的高考模式,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更好过渡进行研究,并提出些许的策略.

    高考大学绘画课程过渡策略

    蒙古族顶碗舞起源研析

    张海良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产生年代十分久远,可以说在众多门类艺术还未曾出现之时,舞蹈活动就已经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之中.在远古时期,人类语言尚未完善之时,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便成为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同时,在远古人类艰苦劳动之余,捕猎收获之际,也或是在部落结盟联欢之时,舞蹈便派上了大的用场,人们通常手舞足蹈、以舞达欢,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作为一种娱乐宣泄活动,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尽欢才散.从舞蹈的最初形起一直到今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的舞台表演艺术.它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巨变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加兴盛,这确实得益于舞蹈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对人类的积极作用.舞蹈艺术如此,那么作为舞蹈种类的一个分支——顶碗舞也可以此脉络来分析.舞蹈艺术从一开始的形成之时,便具有了传情达意的功能,而从发展至今日的舞蹈艺术来看,舞蹈的内容和情感仍是舞蹈艺术的两大主要特点.所以说,对顶碗舞的起源以及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对顶碗舞的发展以及之后的创新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蒙古族顶碗舞起源

    浅谈小说《悲惨世界》里的人道主义精神

    孟竹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惨世界》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其中涉及到的思想内容、精神要素是十分复杂的,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悲惨的、冷漠的、残暴的现实要素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富庶的贵族冷漠自私,穷困潦倒的社会底层忍饥挨饿,这一切的一切被作者雨果看在眼里.雨果抱持着悲天悯人的心态撰写了小说文本《悲惨世界》,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反复玩味的,即便现实社会多么冷酷残暴,我们也要坚持顽强的活下去,小说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角色也在昭示着作者雨果正面、积极、阳光哲学.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理解社会底层的穷苦,并赋予了必要的同理心与同情态度,这些内容都在小说中不断出现,值得我们耐心品味.

    雨果《悲惨世界》人道主义精神

    莫言小说叙事形式的现代性——以《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为例

    吴云云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小说的现代叙事特征都很明显,本文以《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这两部小说为例,研究莫言小说叙事形式的现代性特征,主要从叙述、故事和阅读三个方面来入手,包括全知和特异的叙述视角、逆时序的叙述时间、圆形人物、复线和非线性情节、象征性和模糊环境和陌生化阅读这几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

    叙述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