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奇
中华传奇

张道文

月刊

1003-9619

zhcq201311@163.com

027-88992082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367号湖北省社会科学学院9楼

中华传奇/Journal Zhonghua Chuanqi
查看更多>>我国新时期最早创办的大众文学期刊之一。创刊26年来,共出版300多期,发行渠道覆盖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已有200多部作品出版单位行本或改编为电视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宋艳英
    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要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找寻到其中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价值,然后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融入教育领域当中;充分融合现代生活和建立音乐评价机制这几大关键方面,提升研究成效.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课程体系重要性研究

    郭宏玮孙秀华
    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思政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大学德育课程体系中,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传统文化德育课程

    公共管理视野下大学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卿捷
    200页

    公共管理客户导向学生中心安全管理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伦理价值

    燕姝澐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其中,各种不同的文化成为了这一体系之中镶嵌的瑰宝,其中家训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代表着一种伦理道德思想,所体现出的伦理价值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挖掘精髓、培塑新风的宝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彰显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与意、影响深刻.家庭美德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助推祖国发展壮大、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文明和谐的美景.因此,家训文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家训文化家风伦理价值

    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

    周书琴
    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情感、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方面受到良好的培养,以便于为学生今后未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小学音乐则是让学生对乐器、乐理知识、音乐形式初步建立系统性的认知,让他们能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人文思想,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也欣赏和审美能力,而民族文化则能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情感认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对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对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进行探究,以期能对其他的音乐教师有所启发.

    中小学音乐课程民族文化渗透策略

    高校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教育满意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孙梦珍
    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和教师对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教育满意度情况,用以衡量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工作满意度主要源自工作环境、工作效果和工作价值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提升高校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教育质量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

    党员工作站红色文化满意度

    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策略

    范琳琳
    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难学的就是汉字.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来说,汉字就像一幅图画.习惯了拼音文字的留学生,容易对汉字产生畏难情绪.本文通过分析汉字特点,运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建立汉字体系和相互关联,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

    对外汉字教学汉字特点汉字文化

    那一片光亮

    刘炼
    205页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

    立新
    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对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特别讨论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及意义.

    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陈国豪
    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本篇文章主要从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举措三个主要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中对我国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塑造的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汉语言文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健全人格审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