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奇
中华传奇

张道文

月刊

1003-9619

zhcq201311@163.com

027-88992082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367号湖北省社会科学学院9楼

中华传奇/Journal Zhonghua Chuanqi
查看更多>>我国新时期最早创办的大众文学期刊之一。创刊26年来,共出版300多期,发行渠道覆盖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已有200多部作品出版单位行本或改编为电视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以中国近代史纲要为例

    罗琴棋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高校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已是时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而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对国史、国情的讲授,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着理论和实践优势.家国情怀的培养,在遵循教学原则之下,创新教学方式,以增强家国情怀的教育实效.高校也应着力提炼家国情怀教育成果,形成优质特色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研发推进家国情怀教育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家国情怀中国近代史慕课课堂混合式教学

    走向纯净的悲歌——浅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美

    朱渊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家用细腻的笔法刻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独特的叙事结构为我们讲述了六十年的时间跨度下,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的盛衰和三代人的命运沉浮.此书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冰心赞誉为"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1]本书对悲剧的凸显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本文将从人物所处的动荡时代、不可逆转的命运和注定无果的爱情来浅论小说中的悲剧美感.

    《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时代命运爱情

    新时代云南碑刻文献的抢救保护与数字化初探——以建水文庙碑刻为例

    杨筱奕
    4-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现存的碑刻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制多样.除了汉文碑刻外,也有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留下的镌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石、摩崖等.由于碑刻本身的不易流动,且多立于野外、较为分散等特性,极易受自然和人为破坏.而碑刻作为原始性、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再生的重要实物,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迹,也是重要的文献资料.虽然古籍文献抢救保护和整理工作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总体上来讲,云南省对碑刻文献的抢救保护工作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成效也并不显著.本文在分析云南省碑刻文献抢救保护现状及困境基础上,综合碑刻文献抢救保护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优点,对新时代云南碑刻文献抢救保护及数字化工作提出管理构思与策略,以期在简便、真实记录和展现云南的碑刻文献的同时,实现碑刻的数字化保护并最大程度地实现碑刻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新时代云南碑刻文献数字化

    论《三国志》裴注的背景库意义——以三国谣谚为考察中心

    潘如芳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注是还原陈寿《三国志》的背景库.在正史与背景库之间,散布着不少谣谚,它们在陈寿志中出现的频次少于裴注,一张一弛间见出陈寿志的原则性与裴注的多维性.陈寿志虽然亦有气息淳厚的谣歌、俗谚与里语,但是因为专注于叙事的简洁与正史的权威性,只能尽可能剪除史实外的枝枝蔓蔓,而裴注则是融历史视野、文学兴味于一体的重要史书注补,保留了更多谣谚,并为我们解锁谣谚背后的历史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背景支撑,徜徉其间的三国谣谚,以文学的闲趣映照着端正严肃的历史书写.二者互为补充,照亮彼此的意义空间.裴注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库,为三国谣谚的流变考察提供了基底性的参照.沿着历史的来路,三国谣谚从裴注背景库中行至三国系列文学,在基础意义上又推衍出了新的意义.

    《三国志》裴注背景库谣谚

    非遗活态传承,提高公众认识——以扎染体验为例

    白永芳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础;然而现代化、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失去原来的生长环境,正在面临萎缩和走向衰亡的困境;时尚的、新奇的文化形态往往能够迅速被现代人所捕捉.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非遗文化往往被认为是传统的、落后的文化而存在.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但也值得作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VR技术、直播技术以及5G时代的来临,我们如何从当下社会语境中找到更适合非遗传播和弘扬的手段?本文试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入手,以扎染体验为例,探讨如何以活态传承形式传承传播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以此为非遗的宣传与弘扬理论工作尽绵薄之力.

    非遗活态公众认识扎染体验

    浅析锡伯族婚俗在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郭俊刚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锡伯族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锡伯族在新疆有近5万人口,其中有近5000人生活、工作在乌昌地区.乌昌地区的锡伯族始终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和固有的生活习俗,每年都举办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锡伯族的婚俗是锡伯族人生礼节中最重要的礼俗,体现出锡伯人的人生观念,对于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锡伯族婚俗民族学研究

    影坛巨星陨落——埃尼奥·莫里康内

    杜晓兵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7月6日,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因摔伤股骨引发并发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逝世,享年91岁.他的离世,让世界影坛陷入愕然和悲痛中,电影圈人士纷纷发文表示遗憾和悼念.莫里康内是殿堂级配乐大师,他一生中共为500多部电影配乐,是意大利最多产的作曲家.此文将介绍他的生平贡献,以及几部经典电影里的配乐,以缅怀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配乐大师.

    电影配乐音乐创作

    巫之爱

    党元昊
    15页

    浅析庄子的人生哲学

    黄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以及来自自我的情与欲等各种人生困境,庄子认为,只要顺乎自然并真正理解了事物的自然本性,人们就不仅能获得相对自由,而且也能达到绝对自由-逍遥游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庄子相对自由绝对自由逍遥游

    集体无意识、象与品牌

    唐希鹏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无意识,是人类意识中最为深藏的隐秘部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挖掘才能够有效的认识到集体无意识.将集体无意识以及原型等心理学概念运用到品牌设计分析上来,对品牌设计者以及品牌运作管理者具有一定地帮助.

    集体无意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