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传染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翁心华

月刊

1000-6680

cjid1983@yahoo.com.cn

021-62670744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中华传染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传染病、 寄生虫病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包括临床各科内各种感染性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传染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国际上有关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设有述评、专论、基础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传染病(感染病)科医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内脏利什曼病3例

    郭兰芳张霞罗冰心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脏利什曼病发病初期仅依靠免疫学检测及病原学检查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易造成漏诊、误诊。本研究中3例内脏利什曼病患儿在起病初期可见较长时间的反复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三系降低,C反应蛋白、铁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不同程度升高;骨髓涂片均可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其中2例骨髓涂片查见大量利-杜小体,1例仅见几个散在的形态不典型的疑似利-杜小体;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均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本研究3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鉴别诊断及诊治中mNGS发挥的重要辅助诊断作用,旨在说明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儿童利什曼病,内脏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应用价值

    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胡小霞秦波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IL)-1β是IL-1家族成员,主要为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多效促炎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促进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功能活化。IL-1β基因多态性与HBV易麋性和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此外,IL-1β的表达与HBV清除、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以及HBV相关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1β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癌,肝细胞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

    孟莉扬刘芳包剑锋黄劲松...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仍然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疾病,是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全球大约50%的肝细胞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来自中国。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一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关注,肝脂肪变性的存在可能与纤维化进展有关,加速CHB患者罹患肝细胞癌。但脂肪变性也可能提高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使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机会更高。本综述就CHB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及其预后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乙型肝炎,慢性肝肿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子机制综述

    2024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55页

    长新冠的免疫机制

    石胜军乔晓红沈朝斌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新冠(long-COVID)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状态(post-COVID-19 condition),通常是指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导致虚弱的一类疾病,感染SARS-CoV-2后长新冠发病率为10%~30%。全球至少有6 500余万例长新冠患者,并呈逐渐增长趋势。长新冠潜在和根本的发病机制是持续机体炎症和免疫异常。本综述回顾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强调长新冠免疫异常的特点,以及相互重叠又各不相同的临床症状,特别提出儿童长新冠与成人的临床表现差异。本综述可能有助于对长新冠这类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理解,但目前仍缺乏有效明确的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同时也无有效治疗方法。加强长新冠研究,包括加强临床监测和亚类分型、开展全面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指导临床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炎症诊断冠状病毒感染后状态长新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疫

    《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九届通讯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61页

    《中华传染病杂志》稿约

    6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