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王正国

月刊

1001-8050

zhcszz@163.com

023-68757482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中华创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各部位伤救治、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告、综述、讲座等。本刊以从事创伤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流控器官芯片的构建及其在模拟软骨下骨骨重塑中的应用

    沈芙茗廖玲妮王文君李冀龙...
    17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微流控器官芯片,并评估其在模拟骨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骨重塑的能力.方法 基于微流控技术和细胞共培养技术设计芯片主体,MC3T3-E1细胞贴壁培养在细胞接种小室的内部,在细胞接种小室的底部以0.5 ml/min的流速灌流培养基.评价指标:(1)微流控器官芯片的评价:灌流生长培养基,采用模拟仿真实验测试不同时间点细胞接种小室内部和底部液体的浓度差和平衡时间;活死染色观察细胞在设定流速下连续培养3、7 d的生物相容性,分为3 d组和7 d组.(2)微流控器官芯片的促成骨作用:灌流成骨诱导培养基,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PCR比较细胞在静态和灌流条件下3、7 d的黑色ALP阳性细胞数量和成骨相关标志基因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I型胶原(COL1A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CN)的表达情况,分为静态未诱导组、静态诱导组和灌流诱导组.(3)三种成骨细胞亚型外泌体(EVs)的形态和大小表征及生物相容性:获取三种不同细胞亚型[内皮型成骨细胞(EnOB)-EVs、基质型成骨细胞(StOB)-EVs和矿化型成骨细胞(MinOB)-EVs],通过透射电镜和粒径分析获取形态和大小;灌流含有三种不同细胞亚型EVs的生长培养基,通过细胞增殖/凋亡检测实验比较添加不同EVs浓度(1、1.25、2.5、5μg/ml)24h的生物相容性,分为EnOB-EVs组、StOB-EVs组、MinOB-EVs组.(4)三种成骨细胞亚型EVs的促成骨作用:灌流含有三种不同细胞亚型EVs的成骨诱导培养基3 d,通过ALP染色和PCR比较黑色ALP阳性细胞数量和成骨相关标志基因RUNX2、COL1A1、BMP-2、OCN的表达情况,分为无EVs组、EnOB-EVs组、StOB-EVs组和MinOB-EVs组.结果 (1)微流控器官芯片的评价: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在持续灌流12 h后,上室最上层浓度达到下室浓度的95%以上,最下层为下室浓度的96.5%左右,上下室的浓度差达到平衡状态.活死染色结果表明,芯片在0.5 ml/min的流速下,生物相容性好,灌流3、7 d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48±0.12)%、(97.07±1.05)%(P<0.01).(2)ALP染色结果显示,3 d时灌流诱导组黑色ALP阳性细胞最多,静态诱导组其次,静态未诱导组最少;7 d时静态诱导组黑色ALP阳性细胞最.多,灌流诱导组其次,静态未诱导组最少.PCR结果显示,3d时静态未诱导组RUNX2、COL1A1、BMP-2、OCN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3、1.00±0.12、1.00±0.01、1.00±0.02,静态诱导组分别为 1.80± 0.04、4.05±0.37、9.80±1.94、4.38±0.89,灌流诱导组分别为 2.45±0.23、5.48±0.42、91.50±4.56、10.82±4.96(P<0.01).7 d时静态未诱导组RUNX2表达水平为1.00±0.01,静态诱导组为1.46± 0.46,灌流诱导组为1.11±0.08(P>0.05);静态未诱导组COL1A1、BMP-2、OCN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0.03、1.00±0.13、1.00±0.09,静态诱导组分别为9.38±0.25、14.27±4.35、84.01±4.02,灌流诱导组分别为2.39±0.08、133.64±8.87、86.64±8.36(P<0.01).3、7 d时静态未诱导组、静态诱导组和灌流诱导组相互比较,均为灌流诱导组的促成骨能力最强.(3)三种成骨细胞亚型EVs的形态和大小表征及生物相容性:透射电镜下EnOB-EVs、StOB-EVs、MinOB-EVs均为典型的茶托状形态.粒径分析结果显示,EnOB-EVs、StOB-EVs、MinOB-EVs 的大小分别为(91.3±14.7)nm、(106.0±16.0)nm、(68.1±10.7)nm.细胞增殖/凋亡检测结果显示,EnOB-EVs、StOB-EVs、MinOB-EVs的最佳给药浓度均为1.25 μg/ml.(4)微流控器官芯片对于三种EVs促成骨功能验证:ALP染色结果显示,无EVs组黑色ALP阳性细胞最少,添加EnOB-EVs组其次,StOB-EVs组再者,MinOB-EVs组最多.PCR结果显示,无EVs组RUNX2、COL1A1、BMP-2、OCN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1、1.00±0.03、1.00±0.02、1.00±0.02,EnOB-EVs组分别为 1.95±0.11、6.78±2.04、7.99±0.57、6.93±3.83,StOB-EVs 组分别为 0.79±0.12、5.68±1.53、12.59±3.15、25.59±0.95,MinOB-EVs组分别为 0.68±0.10、4.36±0.69、18.75±3.21、34.74±3.98(P<0.01).无EVs组、EnOB-EVs组、StOB-EVs组和MinOB-EVs组相互比较,MinOB-EVs组促成骨效果最明显.结论 基于微流控技术和细胞共培养技术所构建的微流控器官芯片能够维持MC3T3-E1细胞的正常生长、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不同时期的成骨细胞所释放的EVs具有促成骨作用,加速骨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骨重塑中骨硬化的现象.

    骨关节炎微流体学外泌体

    《中华创伤杂志》对一稿两投的处理办法

    189页

    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形变异1例

    刘东陈林胡超王志强...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良Stoppa入路是骨盆骨折前方主要手术入路之一,而髂外静脉损伤是术中最严重并发症,会导致严重出血、缝合非常困难,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髂外静脉在向近端走行过程中离真骨盆的距离越短,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髂外静脉损伤的风险越高.髂外静脉损伤的原因有术者失误、牵拉伤、内置物影响、下腹部手术史,但目前尚未见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行变异的报道.笔者报告1例骨盆骨折经改良Stoppa入路术中发现髂外静脉走形变异,探讨经该入路治疗时如何避免髂外静脉损伤.

    骨盆髋臼骨折骼静脉Stoppa入路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