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中耳畸形伴咽鼓管全程扩大畸形患者的CT特征.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例(20耳)外中耳畸形伴咽鼓管全程扩大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5~16岁,平均9.5岁.选取50例外中耳畸形但咽鼓管无扩大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5~16岁,平均9.2岁)作为外中耳畸形对照组,另外选取20例(40耳)因耳鸣、耳痛等就诊、耳部CT正常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5~16岁,平均12.5岁)作为耳部CT正常对照组.测量患者及正常对照组CT影像上咽鼓管骨性段横径、长度、咽鼓管总长度、软骨段与骨性段夹角、软骨段与水平面夹角,并应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根据扩大咽鼓管与鼓室的关系将外中耳畸形伴咽鼓管全程扩大患者分为相通组和不通组,二组均显示男性好发、左侧好发,半面短小畸形发生率高等特点.CT表现为咽鼓管呈长管状含气管腔,11耳(相通组4耳,不通组7耳)咽鼓管在颅底区分叉,上部骨管向前上延伸至蝶骨体,下部向下延续为咽鼓管软骨段,沟通鼻咽腔,6耳伴蝶骨体乳突样气房.咽鼓管全程扩大患者中耳畸形程度较咽鼓管无扩大的外中耳畸形对照组更严重,尤其是不通组;相通组中耳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例不通组患者曾患扩张咽鼓管炎症.与耳部CT正常对照组相比,咽鼓管扩大畸形组患者骨性段较长,而总长度较短,不通组尤甚;骨性段与软骨段角度缩小、软骨段与水平面角度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外中耳畸形伴咽鼓管全程扩大畸形较为少见,男性好发、左侧好发,患侧半面短小畸形发生率高,中耳畸形程度较普通外中耳畸形更严重,尤其是与鼓室不通组;相通组中耳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外中耳畸形患儿,不通组可能伴扩张咽鼓管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