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组学和大数据驱动的慢性鼻窦炎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王恒刘争
    519-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鼻窦炎(CR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组学和大数据以其数据的多样性、易处理性等优势,已被用于探索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等,多种高级机器学习方法也有助于完善CRS的精准诊疗服务,并在CRS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多组学数据网络的建设以及其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等,仍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多组学和大数据驱动的CRS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

    编辑导读

    526页

    单细胞转录组学在慢性鼻窦炎研究中的进展与展望

    吕威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复杂的细胞和基因相互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全面了解慢性鼻窦炎的发展过程及个体差异.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深入解析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将探讨单细胞转录组学在慢性鼻窦炎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希望.

    2024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十五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通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531页

    基于质谱流式技术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免疫微环境细胞构成特征

    王蕾王威清奥登苏日塔刘玉卓...
    53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质谱流式技术分析对照、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和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患者的鼻腔组织免疫微环境细胞构成特征.方法 招募2022年3-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的CRS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2.3~58.3岁.3例对照黏膜来自经鼻内镜手术的颞下窝良性肿瘤或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正常筛窦或蝶窦,并排除了变应性鼻炎和鼻窦炎.将16例临床组织样本(对照组3例、CRSsNP 3例、neCRSwNP 4例、eCRSwNP 6例)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42种分子标志物构成的组合进行质谱流式检测,分析细胞亚群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9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质谱流式结果将对照、CRSsNP、neCRSwNP和eCRSwNP的细胞划分为7个主要的细胞亚群,并对T/NK细胞和髓样细胞进行详细的分群.在T/NK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CRSsNP组的NK CD56bright细胞数量增加,NK CD56dim细胞数量减少;与CRSsNP组相比,eCRSwNP组的NKT细胞和CD4+Tem细胞数量减少;与CRSsNP组相比,eCRSwNP组中CD25在Treg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CRSsNP组相比,eCRSwNP组的CD8+Teff细胞和CD8+TRM细胞中Tbet表达显著减少;eCRSwNP组中,CD103在CD8+TRM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少于CRSsNP组.在髓样细胞中,与其他3组相比,eCRSwNP组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多、cDC1和单核细胞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和CRSsNP组相比,eCRSwNP组的静息状态巨噬细胞也明显减少;与CRSsNP组相比,eCRSwNP组的cDC2和单核细胞内CX3CR1的水平显著降低;eCRSwNP组的cDC2和巨噬细胞中NLRP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与对照组相比,eCRSwNP组中cDC2和巨噬细胞中Gata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此外,eCRSwNP组中单核细胞内CCR2的表达低于CRSsNP组.在ILC中,与对照组相比,eCRSwNP组中CCR6的表达减少.结论 与对照、CRSsNP、neCRSwNP相比,eCRSwNP中巨噬细胞数量增多,cDC1、静息状态巨噬细胞等减少,保护性细胞CD103+CD8+TRM耗竭;此外,eCRSwNP的单核细胞中CCR2和CX3CR1表达水平降低.

    鼻窦炎鼻息肉2型炎症免疫微环境质谱流式细胞术

    基于机器学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预后模型的初探

    蒋思洁谢邵兵章华谢志海...
    543-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分子特征,揭示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构建能有效预测术后复发的预后模型.方法 整合3个数据集GSE198950、GSE179265及GSE136825,其中对照组39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16例,CRSwNP组89例,提取校正P值<0.05且Log2FC>1的差异基因,随后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及蛋白互作评分.采用随机森林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变量筛选,交集分析后得到关键节点.回顾性分析二代RNA测序数据(对照4例,CRSwNP 8例),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前述关键节点进行比较,将P<0.05的变量纳入模型.利用既往测序数据(原发CRSwNP 16例,复发CRSwNP 15例)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CRSwNP的预后模型,绘制列线图,利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验证模型可信性.结果 对CRSwNP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被激活,而钙信号通路及间隙连接被抑制.利用随机森林和LASSO鉴定出关键节点,其中G蛋白γ亚基4(U=3.00,P=0.028)、胆囊收缩素(U=0.50,P=0.006)、表皮生长因子(U=1.00,P=0.008)和神经突触细胞黏附分子1(U=0.00,P=0.004)在Whitney U检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纳入回归模型.将预后模型制成列线图,验证模型校准曲线和ROC表明其高度可信(C-index=0.875,AUC=0.866),而测试集中的ROC曲线显示其可有效预测CRSwNP的术后复发(AUC=0.859).结论 本研究利用CRSwNP相关数据集,全面描述了该疾病的分子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和LASSO回归筛选出的关键节点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验证中表现出高准确性,为推进CRSwNP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鼻窦炎鼻息肉复发预后模型机器学习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联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揭示慢性鼻窦炎中CTSC的关键作用

    周世灿赖菊范锴李敬文...
    551-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深入探索慢性鼻窦炎(CRS)的分子机制,识别关键细胞亚群和基因,构建有效的诊断模型,并筛选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CRS中的关键细胞亚群.通过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igh dimensional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hdWGCN A)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筛选CRS的关键基因并构建CRS的诊断模型.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和共定位分析进行因果推断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靶点药物的鉴定,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生信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采用Graphpad Prism、R、python和Adobe Illustrator软件进行数据及图像处理.结果 CRS尤其是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中基底细胞和基上皮细胞占比增加(P=0.001).hdWGCNA显示"黄色模块"与CRS中基底细胞和基上皮细胞密切相关.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 13 个关键基因(CTSC、LAMB3、CYP2S1、TRPV4、ARHGAP21、PTHLH、CDH26、MRPS6、TENM4、FAM110C、NCKAP5、SAMD3和PTCHD4).基于这13个基因,使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出有效的CRS诊断模型(AUC=0.958).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C(cathepsin C,CTSC)与CRS具有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OR=1.06,P=0.006),共定位分析证实CTSC与CRS具有共享的遗传变异(PPH4/PPH3>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与CTSC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合能:-5.638 kcal/mol).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表明CRS中CTSC+细胞增多.结论 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了CRS中的关键细胞类型和基因,构建了有效的诊断模型,强调了 CTSC在CRS中的关键作用,为CR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鼻窦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孟德尔随机化组织蛋白酶C

    WGCNA联合机器学习算法鉴定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

    原野史雪云马心怡谢辛雨...
    560-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与氧化应激相关的诊断标志物,并初步探究其在CRSwNP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4个CRSwNP测序数据集,运用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3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Hub基因,并通过外部数据集、临床样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基因诊断效能,并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免疫相关性分析及细胞群定位,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并预测潜在靶向药物.采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和临床验证,我们在4 138个DEGs中发现CP、SERPINF1和GSTO2是与CRSwNP相关的氧化应激标志物.CRSwNP中CP和SERPINF1表达上升,GSTO2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AUC)>0.7,显示其为有效诊断指标.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细胞黏附迁移、免疫等功能相关.单细胞数据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ERPINF1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P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GSTO2在鼻息肉的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仅有少量分布.随后,我们构建了 CP和GSTO2的CeRNA调控网络,并预测了靶向CP的潜在药物.结论 本研究鉴定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发现CP、SERPINF1和GSTO2可作为CRSwNP氧化应激相关的诊疗标志物.

    鼻窦炎鼻息肉氧化应激生物信息学WGCNA机器学习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医学词汇(其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572页

    基于组织炎症标志物和组织重塑因子的慢性鼻窦炎内型分型地域差异性研究

    梁译文卢通李正崎李彬...
    573-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华南地区慢性鼻窦炎(CRS)内型分型模型,并与其他地区内型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81例CRS患者的临床和随访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术前症状评分、鼻内镜资料、鼻窦影像学评分、血清学特征等19项临床数据),其中男性123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40岁,并收集患者黏膜组织匀浆的52项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重塑因子等)检测数据.对训练集的生物标志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所得到的各内型分型的炎症特征、术后短期与长期控制情况、气道合并症发病率等结局变量进行分析.通过R软件(版本4.2.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将181例CRS患者划分为4个分型.分型1(101例,55.80%)为局部低炎症水平型,分型2(23例,12.71%)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为主的混合型炎症伴显著组织重塑型,分型3(11例,6.08%)为Ⅱ型炎症为主不伴显著组织重塑型,分型4(46例,25.41%)为Ⅱ型炎症为主伴显著组织重塑型.相较其他3型,分型4的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共病率高,症状更重,嗅觉减退更明显,CT与内镜评分结果提示鼻腔鼻窦整体炎症更广泛,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和比例显著升高,且术后1年的未控制率最高.相较其他地域,华南地区的CRS内型分型表现为局部低炎症型模式为主、Ⅱ型炎症型模式处于中等水平、中性粒细胞型炎症较少的特点.结论 华南地区CRS主要表现为局部低炎症型和Ⅱ型炎症伴显著组织重塑的内型特征,后者整体临床症状较严重,且术后控制情况较差.

    鼻窦炎内型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