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韩德民

月刊

1673-0860

cjorl@cma.org.cn

010-8515819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目前已被Medline等国内外2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奖项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期要目

    836页

    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王诗铭董一女刘雅岷叶燕清...
    837-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下舌根平面塌陷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117例OSA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4例,女性3例,年龄20~54(38.1±8.4)岁.并收集117例患者DISE结果、PSG和临床指标等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指标,R语言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预测舌根平面阻塞的独立风险因素,分别是扁桃体分度、N2、N3和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比值比分别为:0.412(0.260~0.652)、1.045(1.012~1.079)、0.943(0.903~0.984)和0.961(0.925~0.998),P值均<0.05].进一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扁桃体分度和N3期睡眠比例(12.48±12.22%)被确定为舌根平面阻塞的预测模型的重要预测因子.我们用其构建了预测舌根平面阻塞的诺模图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2(95%CI:0.548~1.000),最佳截断值为 0.519,特异度为 80.0%,敏感度 86.7%.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验证人群的AUC为0.751(95%CI:0.625~0.876).结论 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构建的DISE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预测模型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临床指标

    编辑导读

    843页

    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

    庞英娜许承弼金春顺赵雪...
    84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折叠皮瓣修复梨状窝癌手术部分喉及部分下咽缺损,并观察其喉功能重建及下咽梨状窝成形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收治,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的10例梨状窝癌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2~68岁.本组首选治疗方案均为手术治疗,颈淋巴清扫及气管切开后,行喉部分切除+下咽病变切除,取制备好的皮瓣进行折叠修复(9例选取颏下瓣,1例选取锁骨上皮瓣),重建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其中重点重建的结构是披裂、杓状会厌襞及梨状窝.随访并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喉与咽腔结构重建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无咽瘘发生.术后2周患者均正常经口进食,无明显呛咳;其中4例患者完成吞咽功能评估,无误吸或仅产生少量误吸.患者术后均行放疗.术后随访时间为5.4~41.4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喉镜示8例患者新喉口宽敞,满足拔管条件,其中7例患者已拔除气管套管,1例堵管观察中;2例患者因皮瓣较厚,新喉口略狭窄.患者术后均保留发音功能.结论 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

    下咽肿瘤岛状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849页

    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

    张海东龚单春孙凯王昊...
    850-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手术干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2例病变包绕颈动脉的晚期头颈肿瘤患者资料,其中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48~79岁.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均在2级及以下,影像学诊断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均被肿瘤包绕≥270°.本组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总结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及总生存率.患者生存质量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进行分析.结果 覆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无支架置入并发症.手术R0切除8例,R1切除1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在"疼痛""情绪""焦虑"方面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36、-2.460、-2.200,P值均<0.05).随访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1例患者失访,3例出现局部复发,发生率为37.5%(3/8).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为59.9%.结论 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癌,鳞状细胞颈部淋巴结转移颈动脉受累覆膜支架生存质量局部复发

    新型雷达设备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项评价与多导睡眠监测等效性的平行对照研究

    李晨洋王威黄炜峻许华俊...
    857-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低负荷新型睡眠监测系统QSA600与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一致性.方法 2023年7月至9月招募155名受试者,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实验室同时接受PSG和QSA600监测,145名受试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75例,女70例,年龄为(35.30±12.41)岁,身高为(168.23±8.08)cm,体重为(68.28±13.74)kg,进行一致性平行对照研究.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将受试者分为4组:<5.0 次/h(NOSA组,39例),≥5.0次/h~<15.0 次/h(轻度OSA组,47例),≥ 15.0次/h~<30.0次/h(中度OSA组,25例),≥30.0次/h(重度OSA组,34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Pearson相关系数(r)和 Bland-Altman检验来评价 2种监测技术AHI等指标的一致性.根据AHI不同阈值,检验QSA600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采用MATLAB R2022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别以AHI5次/h、15次/h、30次/h为阈值,对轻度、中度、重度OS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8.68%、89.83%、97.06%,特异度分别为94.87%、98.84%、99.10%,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73 4、0.990 9、0.999 5.QSA600与PSG诊断结果的关键指标(AHI)的一致性对比结果:二者Pearson相关性为0.987 2(P<0.001);二者 Bland-Altman测定差值均数为-1.43 次/h[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8.74~5.88];二者ICC为0.985 0(95%CI为0.975 4~0.990 4).结论 作为低负荷新型睡眠监测系统,QSA600在诊断OSA及不同严重程度OSA分级方面与PSG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雷达设备多导睡眠监测一致性

    外耳道螨异物1例

    王利伟杨立军薛慧忠王自胜...
    86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猫耳螨寄居于人外耳道的患者.患者,女性,34岁,因右耳间断耳痒、耳鸣、异物感4 d就诊,外院耳部CT及听力无异常,耳内镜下反复多次检查发现右耳鼓膜上方附着色灰白、可爬行寄生虫样物,取出后显微镜下观察确认为螨,取患者饲养的宠物猫耳内黑色团块物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螨及数枚虫卵.取出异物后患者症状消失.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咽喉非特异感染1例

    刘天夫邢阳吕洋赵姝...
    86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所致的急性咽喉炎.患者男,41岁,因"剧烈咽痛、高热2 d"就诊.初始血常规检查结果符合细菌性感染特征,但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5 d无效,进一步完善相关病原学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后采用靶向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明确诊断感染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多引发生殖器感染,咽喉部感染少见),给予针对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患者感染相关临床症明显好转,1周后痊愈.

    阶梯治疗儿童侵袭性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1例

    鲁媛媛于振坤张永辉张庆宇...
    867-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16岁,因"进行性声嘶加重、呼吸道乳头状瘤反复复发15年"入院.患者自1岁时出现声嘶外院就诊,喉镜示:喉肿物(复发性喉乳头状瘤?),遂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具体术式不详),术后病理:喉乳头状瘤.术后4个月余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每间隔1~4个月复发并给予手术治疗,直至10岁;10~12岁手术间隔为1年;12~14岁时手术间隔约半年;14~15岁时手术间隔约3个月;共计接受手术40余次.15岁后乳头状瘤病变范围逐渐扩大,于2022年5月我院就诊.查体:喉部多发乳头状瘤,声带黏连,喉狭窄,肺内乳头状瘤播散.入院后,为患者制订阶梯治疗方案:先行全身贝伐珠单抗治疗(4次),喉部及肺内乳头状瘤病灶均明显缩小;后行经支撑喉镜CO2激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光动力治疗(3次),至今术后19个月喉部乳头状瘤未复发.目前进一步定期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