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异位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该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1例异位型支气管源性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3.2∶1;年龄为出生4d至8岁(中位年龄2岁8个月),并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中,发生在咽部11例,其中有呼吸困难的4例,睡眠打鼾3例,呛奶4例;头颈部、前胸部10例中,有感染史5例,包块间渐进长大的5例.影像学及内镜检查:9例患儿行术前彩超检查,报告肿物为囊性包块,边界清晰.13例行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或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囊壁规整,CT值为2~52 HU不等.4例行MRI检查,均为囊性病变,其中3例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稍短T1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咽部11例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肿物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接近或略浅于周围组织色泽,其中1例口咽部为蓝色.11例发生在咽部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插管状态下,行低温等离子肿物切除术.术中采用鼻内镜辅助,牵拉肿物,尽可能切除肿物.10例发生在颈部、前胸部患儿肿物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回报为:支气管源性囊肿.21例患儿术后,1例失访,余分别随访4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 本病临床比较罕见,患儿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对于发生于颈部及前胸部位的患儿,结合超声、CT、MRI检查结果,而咽部位需结合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手术治疗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