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栗占国

月刊

1007-7480

cmafsb@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门23号(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枢神经精神狼疮诊治现状及挑战

    王家宁杨娉婷
    609-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枢神经精神狼疮(c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并发症.cNPSLE临床表现多样,是SLE诊治的难点.cNPSLE分类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严重的急性意识混乱,各种表现的准确识别及归因仍然面临挑战.cNPSLE发病环节复杂,涉及脑屏障破坏、责任抗体、神经炎症、血栓形成和遗传易感性等多方面.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志物,cNP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尤为艰巨.此外,虽然缺少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cNPSLE,治疗策略应不尽相同.目前该病的诊疗水平仍有待提高.本文中我们阐述了目前cNPSLE分类的局限性,探讨了其发病重要环节和治疗策略,以期提升我国cNPSLE的诊治水平.

    狼疮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红斑狼疮,系统性诊断鉴别治疗

    中国成人中枢神经精神狼疮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
    613-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枢神经精神狼疮(cNPSLE)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成人cNPSLE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促进疾病诊治的规范化,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联合发起,对10个cNPSLE诊治中的重要临床问题,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制定了中国成人cNPSLE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狼疮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诊断治疗共识

    2024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625页

    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李鹏冲阙咏图吴迪赵丽丹...
    626-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自2020年5月1日起至2022年2月1日期间使用贝利木单抗的SLE患者.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分析患者加用贝利木单抗前后的临床表现、SLEDAI-2000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免疫抑制剂药物用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用贝利木单抗可以明显降低SLE患者的 SLEDAI-2000 评分[10.00(7.75,12.00)分与 4.00(3.75,6.00)分,Z=-5.38,P<0.001],ESR[19.50(12.75,32.25)mm/1 h 与 14.00(7.75,20.25)mm/1 h,Z=-3.71,P=0.003];抗 dsDNA抗体滴度[300.00(117.00,864.00)与183.00(100.00,471.00),Z=-4.68,P=0.001];同时补体升高 C3[0.78(0.62,0.97)g/L 与 0.69(0.55,0.84)g/L,Z=-4.68,P<0.001];补体 C4[0.12(0.08,0.19)g/L 与 0.10(0.05,0.14)g/L,Z=-4.78,P<0.001];降低患者糖皮质激素(激素)使用量[10.00(7.50,22.50)mg 与 7.50(5.00,10.00)mg,Z=-4.90,P<0.001].另外,患者的IgG、IgA、IgM明显下降,但1例患者因免疫球蛋白过低停药.结论 贝利木单抗可以缓解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减少激素的用量,且耐受性良好.

    红斑狼疮,系统性糖皮质激素类贝利木单抗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630页

    结缔组织病合并淋巴管梗阻临床特征分析

    张令令高兰张国华罗俊丽...
    63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合并淋巴管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患者中CTD合并淋巴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等数据.将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多的SLE和RA患者,按照性别、年龄1:2匹配,随机选取同时期入院的不合并有淋巴管回流障碍的SLE、RA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有44例CTD合并淋巴管梗阻患者,男性7例,女性37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8例,系统性硬化病(SSc)1例.CTD发病年龄14~68岁,平均(37±15)岁;CTD病程1~480个月,中位病程66个月.出现淋巴管梗阻症状如肢体水肿或者胸腹腔积液的平均年龄(42±17)岁,有淋巴管梗阻症状病程3~480个月,中位病程12个月.59%患者(26/44)先诊断CTD后出现淋巴管梗阻并发症,41%患者(18/44)以淋巴管梗阻症状为CTD首发表现.44例患者均行淋巴管相关影像学检查,分别表现为胸导管梗阻(64%,28/44),胸导管畸形或者变异(36%,16/44),肢体淋巴回流障碍(34%,15/44),小肠淋巴管扩张或肠蛋白质丢失(18%,8/44).RA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12/14),与无淋巴管受累的对照组相比,有淋巴管受累患者发病年龄较低[(34±14)岁和(44±13)岁,t=-2.15,P=0.037],有更长的RA病程[(17±11)个月和(7±7)个月,t=3.38,P=0.002];而SLE患者则表现为乳糜性多浆膜腔积液(20/21).与对照组相比SLE合并淋巴管梗阻患者,出现狼疮肾炎[60%(12/21)和86%(36/42),x2=4.87,P=0.027]和狼疮脑病[0(0/21)和 16.7%(7/42),x2=6.11,P=0.013]的比例较低,但更易出现多浆膜腔积液[95%(20/21)和62%(25/42),x2=7.63,P=0.006).27%(12/44)患者经积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54%(24/44)的患者需要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淋巴管重建手术,5例失访,死亡2例.结论 CTD可累及淋巴管导致淋巴管梗阻,也可以淋巴管梗阻为CTD的首发症状,应引起风湿科医生的重视.育龄期女性出现难治性多浆膜腔积液或者淋巴水肿应警惕是否合并CTD.淋巴管梗阻可能与CTD长期慢性炎症相关,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外科手术是治疗CTD淋巴管受累策略之一.

    结缔组织疾病淋巴管梗阻

    "2024年风湿免疫病规范化诊疗及甲氨蝶呤合理应用"病例征文通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639页

    N6-甲基腺苷修饰相关基因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宴辉雷天意汪洋涂鑫...
    640-64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m6A)修饰相关基因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3年10月至12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期痛风患者(AG组)、间歇期痛风患者(IG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HC组)各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6A修饰相关基因[甲基转移酶3(METTL3)、甲基转移酶14(METTL14)、Wilms肿瘤1相关蛋白(WTAP)、肥胖相关蛋白(FTO)、AlkB同系物5(ALKBH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IGF2BP)2、IGF2BP3、含YTH结构域结合蛋白1(YTHDF1)和含YTH结构域蛋白2(YTHDC2)]在3组PBMCs中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非正态检验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估m6A修饰相关基因对诊断GA的价值.结果 ① IGF2BP2(Z=-3.59,P<0.001)、WTAP(Z=-5.25,P<0.001)、METTL14(Z=-3.62,P<0.001)、YTHDF1(Z=-2.12,P=0.034)、YTHDC2(Z=-2.00,P=0.045)在痛风组(AG+IG患者)与HC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GF2BP2 在 GA 组[28.08(17.99,47.06)×10-4]的表达显著高于 HC 组[19.23(12.90,25.78)×10-4],WTAP、METTL14、YTHDF1 和 YTHDC2 在 GA 组[298.61(213.61,377.80)×10-4,9.94(6.43,13.46)×10-4,52.63(28.22,72.77)×10-4,40.24(20.74,73.32)×10-4]的表达均显著低于 HC 组[398.45(339.88,454.89)×10-4,13.27(11.07,15.85)×10-4,64.43(43.61,87.10)×10-4,53.11(36.37,79.28)×10-4];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IGF2BP2、WTAP、METTL14、YTHDF1、YTHDC2 在 3 组间表达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9.62、31.73、13.14、16.64、28.90,P均≤0.001),WTAP 和 METTL14 在 AG 组[311.13(234.96,426.67)×10-4(Z=-3.27,P=0.001),9.64(5.21,15.21)×10-4(Z=-2.71,P=0.008)]与 IG 组[272.27(203.29,347.95)×10-4(Z=-5.78,P<0.001),10.40(6.88,12.88)×10-4(Z=-3.54,P=0.003)]的表达均低于 HC 组[398.45(339.88,454.89)×10-4,13.27(11.07,15.85)×10-4],但 AG 与 IG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THDF1 和 YTHDC2 在 AG 组[38.10(16.19,56.78)×10-4,24.31(14.35,42.77)×10-4]均显著低于 IG 组[64.13(48.28,74.40)×10-4(Z=-3.54,P<0.001),65.49(39.89,91.23)×10-4(Z=-4.96,P<0.001)]和 HC 组[64.43(43.61,86.92)×10-4(Z=-3.51,P<0.001),53.11(36.37,79.28)×10-4(Z=-4.25,P<0.001)],但 IG 与 H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2BP2 在 AG 组[25.32(16.40,40.43)×10-4]和 HC 组[19.23(12.90,25.78)×10-4]均显著低于 IG 组[31.10(22.60,49.58)×10-4](Z=-2.46,P=0.014;Z=-4.54,P<0.001),但 AG 和 H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GA患者中,IGF2BP2、METTL14和YTHDF1的表达分别与血浆葡萄糖(r=0.22,P=0.037)、血尿酸(r=0.38,P=0.003)和总胆固醇(r=0.23,P=0.034)呈正相关,WTAP与血浆葡萄糖呈负相关(r=-0.25,P=0.020).③5个差异基因联合预测GA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90(0.84,0.95).结论 m6A修饰相关基因在GA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GLU和UA等临床指标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GA的发病及对评估GA患者代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节炎,痛风N6-甲基腺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糖核酸酶A家族成员2参与狼疮小鼠肾脏损害的机制研究

    郑媛媛唐小军章雅琦米合热阿依·阿布都克尤木...
    648-655,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糖核酸酶A家族成员2(Ear2)髓系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探讨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参与肾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基因9(CRISP/Cas9)技术构建Ear2髓系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应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实验分为3组:CKO+R848组,对照+R848组,对照组.R848处理敲除鼠和同型对照鼠,评估小鼠狼疮样病变发生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肾脏中Toll样受体(TLR)7/8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狼疮小鼠肾脏中巡逻单核细胞(PMOs)的比例,免疫荧光法分析Ear2和PMOs在肾组织中的空间分布.R848体外刺激条件性敲除(CKO)和对照小鼠的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PMOs比例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髓系细胞条件敲除Ear2小鼠构建后PCR显示基因型为Lyz2ki/wtEar2fl/fl,敲除鼠骨髓细胞中Ear2 mRNA水平显著下调[(1.03±0.26)与(0.22±0.15),t=6.65,P<0.001].与对照+R848组相比,CKO+R848组小鼠狼疮表型得到改善,生存率有上升趋势(6/10与7/8,x2=1.51,P=0.220),病理结果提示CKO+R848组小鼠肾脏病变减轻.CKO+R848小鼠肾脏组织中TLR7表达水平降低[(1.02±0.09)与(0.53±0.04),t=5.13,P=0.003],同时 PMOs 浸润减少[(62.00±3.38)%与(52.36±0.68)%,t=2.80,P=0.02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Ear2 和 PMOs 在肾组织共定位.体外R848刺激引起对照组PMOs比例的增多[(3.99±0.59)%与(33.48±1.38)%,t=-33.84,P<0.001],敲除 Ear2 可以抑制 TLR7 引起的 PMOs 的增多[(14.33±1.72)%与(16.10±1.44)%,t=-1.37,P=0.220].结论 Ear2条件性敲除可减轻狼疮小鼠发病,尤其是肾脏损害.其机制与抑制TLR7通路激活、减少PMOs局部浸润有关.

    红斑狼疮,系统性Toll样受体7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糖核酸酶A家族成员2

    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6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