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3-5250

fylyzz@163.com

028-8542299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0号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承办的妇幼医学类实用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以多媒体光盘与纸质导读同时发行的少数几份刊物之一。本刊为双月刊,2007年将逢双月1日出版。本刊宗旨是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妇幼医学领域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妇幼医学学术交流;以“存疑、思辨、争鸣、求证”为旗帜,始终坚持“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的办刊原则。主要刊登妇幼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妇幼临床工作,尤其对初、中级临床工作者有指导作用的实用性专家评论、学术会议专家讲座、手术过程录像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妇幼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和有关科研单位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产结局和重症肌无力病情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雪陈锰杨梅琳刘兴会...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产结局及导致其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恶化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或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35例妊娠合并MG患者为研究对象。这35例患者,共计妊娠71次,其中活产为39次。根据35例妊娠合并MG患者39次活产中,该病是否导致患者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恶化,将其分别纳入恶化组[n=6,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加重或发生肌无力危象(MC)]与稳定组(n=33,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稳定)。对于有≥2次妊娠的患者,进行分组与数据分析时,每次妊娠作为1例患者进行处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妊娠经过、围产结局及MG病情转归等临床资料,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导致妊娠合并MG患者孕期与产褥期发生MG病情恶化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号:2019-536)。结果 ①本研究35例妊娠合并MG患者39次活产中,3例为双胎,活产儿为42例。39次活产中,该病导致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加重者为4例(10。3%),发生MC者为2例(5。1%),其余33例(84。6%)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均平稳,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发生;分娩孕龄为(38。5±2。4)孕周。其中,7例(17。9%)发生早产,28例(71。8%)为剖宫产术分娩,10例(10。3%)产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娩的42例新生儿中,2例(4。8%)发生新生儿一过性MG(TNMG),8例(19。0%)转新生儿ICU(NICU),无围产儿死亡者。②恶化组患者孕前MG定量评分(QMG)和孕期需要使用药物治疗MG者占比分别为10。5分(6。5分,16。0分)与100。0%(6/6),均显著高于稳定组的6。0分(4。0分,8。0分)与45。5%(15/3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7、P=0。049,P=0。020)。结论 妊娠合并MG患者孕期及产褥期MG病情多平稳,并且围产结局良好。但是,孕前QMG高和孕期需要采取药物控制MG病情者发生疾病恶化风险增加,临床应尤其重视此类孕妇的孕期及产褥期管理。

    重症肌无力妊娠围产结局疾病恶化危险因素孕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简介

    132页

    妊娠合并慢性肾病围产期多学科团队管理价值研究

    陈义思梁敏李红雨夏雪...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慢性肾病(CKD)孕妇围产期采取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并且于孕前或孕龄<25孕周时明确诊断为CKD的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CKD孕妇围产期管理模式,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40,围产期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与对照组(n=30,围产期采取产科单一科室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干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围产期干预前、后,即早、晚孕期肌酐浓度、24 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等,并对这些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本研究获得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B)KY2023085]。结果 ①2组CKD孕妇年龄、身高、孕前3个月体重和人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2组CKD孕妇早孕期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浓度等肾功能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KD孕妇晚孕期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02)。③研究组CKD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7%(26/3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01)。研究组CKD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12)。④研究组孕妇早产、引产、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12。5%(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P=0。008)。⑤研究组CKD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07,t=-2。33、P=0。027,t=-2。37、P=0。027,t=-2。13、P=0。042,t=-2。07、P=0。048)。结论 对 CKD 孕妇围产期采用MDT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肾脏负担,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等发生率。

    肾病,慢性妊娠多学科团队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孕妇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妊娠结局

    贾赛君张英万佳义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为"甲减")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97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是否接受干预治疗,将其分为干预组(n=62,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干预治疗)和对照组(n=35,未服用左甲状腺素钠)。对2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分娩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伦审号:2024-L-011),2组孕妇的治疗方案,均取得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结果 ①2组孕妇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孕龄、民族构成比、孕次、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6周及分娩前血清TSH、FT4和TT4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18。49、15。88、13。06,P治疗×时间均<0。001)。③对2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6周及分娩前TPOAb、TgAb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21。06、19。48,P治疗×时间均<0。001)。④对2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6周及分娩前TC、TG、LDL-C和HDL-C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0。51、0。76、0。62、0。85,P治疗×时间=0。600、0。244、0。594、0。153)。⑤干预组孕妇先兆流产及胎膜早破(PROM)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2组宫内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干预,能改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状态,降低甲状腺组织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水平,减少先兆流产、PROM发生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状态促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钠妊娠结局胎儿生长迟缓孕妇

    产科快速反应团队成功救治心脏骤停孕产妇1例并文献复习

    王晓亚王燕芸顾永忠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心脏骤停(CA)孕产妇采取本院产科快速反应团队(RRT)进行救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4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30孕周时发生阵发性下腹痛,入院后发生CA孕产妇(孕产妇1)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孕产妇1临床病史、入院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以"孕产妇""心脏骤停""pregnant woman""pregnancy""heart arrest""cardiac arres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CA孕产妇救治相关研究文献。其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总结孕产妇1及文献涉及CA孕产妇相关研究的CA发生时间、原因及孕产妇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为CXJL:ZQN-202209)。结果 ①孕产妇1病史、入院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26岁,自然妊娠,本次入院检查结果提示,羊水偏多(羊水指数为27。4 cm)。2020年7月27日,对其实施超声引导下羊水减量术。7月29日14:45,发生胎膜早破,入产房待产;16:18,突发胸闷、憋气,紧急进行凝血功能、心肌酶学指标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查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5。93 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8。46 g/L,超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为242。2 μ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I)水平为16。83 ng/mL,肌红蛋白(Mb)水平为800。7 ng/mL,NT-proBNP水平为23 643 μg/mL,均较正常值异常增高;16:20,实施本院产科RRT救治方案;16:30,RRT初步诊断孕产妇1为急性心肌损伤、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栓塞,羊水栓塞不能排除,建议做好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分娩准备;16:52,孕产妇1被转入手术室,突发CA,产科RRT立即启动猝死孕产妇急诊剖宫产术分娩预案,对其进行心肺复苏(CPR)4 min后成功,立即于全身麻醉下进行紧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手术顺利,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娩出1例女活婴的出生体重为1 900 g,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为1-3-4分,转入本院新生儿科治疗。7月31日,孕产妇1心脏超声结果提示,围产期心肌病(PPC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6%(较正常值降低),左心室内径(LV)为52。3 mm(较正常值增高)。对其采取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静脉液体输入量及速率,密切监测心功能相关指标、体温及炎性指标变化,并注意脏器保护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8月7日,孕产妇1顺利出院,其分娩新生儿于生后第14天(8月12日)自动出院后,失访。②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到CA孕产妇救治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计52篇,纳入158例CA孕产妇,加上孕产妇1,共计159例CA孕产妇。这159例孕产妇中,CA发生于产前、产时、产后者分别为57例(35。8%)、42例(26。5%)与60例(37。7%);对其产科CA均进行初级CPR,120例(75。5%)成功,39例(24。5%)失败;孕产妇CA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34例)、羊水栓塞(25例)、心脏疾病(19例)、感染性休克(13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12例)、麻醉相关并发症(8例)及其他(26例);报道预后情况的124例孕产妇中,CA所致孕产妇死亡率为37。1%(46/124);报道新生儿预后情况的112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死亡率为49。1%(55/112)。结论 本研究中,通过早期预警、一键呼叫及产科RRT快速反应,成功挽救了 CA孕产妇生命。孕产妇CA的救治依赖于产科RRT成员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及协同合作。

    心脏停搏医院快速反应小组心肺复苏术休克,出血性栓塞,羊水心肌病,围产期孕产妇

    2024年《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征订启事

    156页

    外阴白色病变病因研究及治疗现状

    杨琳尹如铁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阴白色病变(WLV)是与遗传、免疫、炎症、代谢等多种因素相关所致的一组外阴局部皮肤病变,恶变率为(2~25)/104,目前国内外妇产科及皮肤科学术界对WLV的认识尚未统一,约10%无症状WLV患者可能被临床漏诊或误诊。目前临床对WLV患者的治疗方案,亦尚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拟就本病病因及治疗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WLV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硬化性苔藓瘙痒症,外阴免疫,黏膜胶原病炎症趋化因子类药物疗法物理治疗方法激光疗法女(雌)性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权威收录机构查询方式

    165页

    盐酸氢吗啡酮在小儿术后镇痛作用中的研究现状

    李浩纶杨佳麒李羽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酸氢吗啡酮(HM)是一种半合成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通过激动人体μ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作用,使其理化性质、镇痛作用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吗啡,并且目前在成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HM在小儿麻醉术后镇痛作用中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应用尚较少。笔者拟就HM的药效学与药代学及HM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了解HM在小儿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盐酸氢吗啡酮镇痛药,阿片类镇痛,硬膜外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小儿术后镇痛儿童

    肠道真菌与儿童炎症性肠病

    刘清汪志凌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真菌是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肠道真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也逐渐引起儿童消化领域的重视,基于肠道真菌的干预措施,可能为IBD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笔者拟就IBD患者的肠道真菌构成变化,以及其作为IBD诊治生物标志物与治疗手段可能性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认识肠道真菌与IBD的关系提供参考。

    真菌,胃肠炎性肠疾病结肠炎,溃疡性Crohn病分子靶向治疗念珠菌属马拉色霉菌属酵母菌,酿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