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顾万清

月刊

1007-8118

zhgdwkzz@vip.163.com

010-66936223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院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的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要求

    123页

    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作为胰腺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李明泰崔成昊王砚伟刘哲...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DAC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女性40例,年龄(58±10)岁.根据DRR最佳生存风险截断值将患者分组,比较关键临床病理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将137例PDAC患者依据DRR最佳截断值1.1分为两组:DRR≥1.1为高DRR组(n=29);DRR<1.1为低DRR组(n=108).低DR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高D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R ≥1.1(HR=2.485,95%CI:1.449~4.261,P=0.001)、术前胆道引流(HR=1.845,95%CI:1.030~3.306,P=0.039)、淋巴结转移 N2 分期(HR=2.240,95%CI:1.123~4.470,P=0.022)、高级别肿瘤分化(HR=2.001,95%CI:1.279~3.129,P=0.002)、脉管内癌栓(HR=2.240,95%CI:1.123~4.470,P=0.022)是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PDAC患者总生存期差的危险因素.结论 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具有预测价值,DRR≥1.1是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差的危险因素.

    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生存期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129页

    转录组学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9影响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信号通路

    赵陇成李子烨吴帆王百林...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转录组学联合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9(EGFL9)影响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EGFL9基因敲减的Huh-7肝癌细胞系,选取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KD组),每组3个样本,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质后,对其进行表达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分别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的注释富集分析.结果 基于组学分析发现,KD组与NC组比较,有8 33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4 207个,下调4 128个;有298个差异蛋白质,其中上调188个,下调110个.基于两组学联合分析发现,213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差异表达程度明显的前3名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为:转铁蛋白受体2(TFR2)、膜联蛋白A1(ANXA1)、溶质载体家族38成员2(LC38A2);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为:细胞周期信号通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p53信号通路和糖酵解/糖异生信号通路.结论 EGFL9可能通过调控TFR2、ANXA1、LC38A2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肝癌细胞的细胞功能调控,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等分子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癌,肝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周期

    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张志屠政斌陈俊杰袁建毛...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应用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9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9例,年龄(56.7±17.1)岁,年龄范围16~88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有无胆道狭窄、结石残留及复发.219例患者均成功行LTCBDE并在术中使用了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8例(3.7%)胆道镜可直接进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完成探查及取石;其余211例(96.3%)联合基于胆道探条支撑引导技巧下的汇入部微切开(182例)、"隔膜"切开(29例)技术辅助完成LTCBDE.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探查及取石,结石取净率100%(219/219),手术时间(86.4±28.5)min,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住院时间(6.2±2.0)d.术后未出现胆漏、黄疸、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结束时(2023年8月31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狭窄、结石残留或复发.

    壶腹周围肿瘤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管清春侯妮妮鲁晓政刘亚辉...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10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56.4±11.1)岁.依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胰瘘分为两组:胰瘘组(n=12)和非胰瘘组(n=88).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肿瘤糖类抗原199、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长(OR=1.059,95%CI:1.015~1.106,P=0.009)、胰腺质地软(OR=0.074,95%CI:0.006~0.951,P=0.046)、胰管直径≤3 mm(OR=0.010,95%CI:0.001~0.631,P=0.030)和非胰腺肿瘤(OR=0.013,95%CI:0.001~0.726,P=0.034)是壶腹周围肿瘤患者L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复发性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

    兰建强马润州杨森马佳杰...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常发生于四肢末端,原发于肝脏实属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肝脏的MIFS,患者男性,58岁,2020年1月10日在全麻下行肝脏Ⅵ、Ⅶ、Ⅷ段不规则切除术.术后辅助放疗后复发,评估病情后于2023年3月25日行肝Ⅱ、Ⅲ、Ⅵ肿瘤切除术.二次手术后随访再次行2次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术后予以AI方案(吡柔比星+异环磷酰胺)治疗2个周期,随后又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截至末次随访时(2023年12月13日),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综合评估疾病稳定.

    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诊治分析1例

    李芳张敏郭敬强程川...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2023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及快速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升高.病灶起源于肠系膜,内有大面积钙化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但术前被误诊为十二指肠升部外生性肿瘤.患者同时有胆囊多发结石,但CT平扫呈等密度或仅为中央点状高密度,导致阅片者误判了结石大小与数量并忽略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血管介入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王小波韦滔吴飞翔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也位居前列,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尤其是多模式联合治疗的发展,使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升,也为序贯手术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就血管介入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癌,肝细胞血管介入治疗系统治疗不可切除

    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与进展

    张维志刘连新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切除是肝脏肿瘤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其发展经历了局部切除、不规则切除、规则切除、解剖性切除等理念.随着对解剖认识的加深、肝实质离断器械的进步以及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策略等的实施,无论开放还是微创肝切除均得到极大的普及与发展.在精准外科理念指导下,解剖性肝切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性还是非解剖性肝切除一直存在争议.临床中应综合评估肿瘤位置、大小、生物学行为和肝脏功能,兼顾手术安全性与彻底性,并要考虑到术后肿瘤复发和后续治疗,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作为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已发表文献,对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讨论.

    肝肿瘤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