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顾万清

月刊

1007-8118

zhgdwkzz@vip.163.com

010-66936223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院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的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腹腔转移再次手术切除19例分析

    朱宏达陆才德杨勇房炯泽...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腹腔转移再次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 748例肝癌患者资料.最后纳入19例肝切除术后腹腔转移再次手术切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68岁,中位数53岁.记录腹腔转移灶诊断和手术术式,随访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19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后复查,10例患者经增强CT诊断为肝癌术后腹腔转移,7例患者经MRI诊断;2例患者经MRI及PET/CT检查均未发现腹腔转移,其中1例因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中发现腹腔转移,另1例因肝癌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术中发现腹腔转移.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18例开腹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其中单纯转移灶切除9例,联合肝癌切除6例,联合肝癌及右半结肠切除1例,联合直肠部分切除1例,联合小肠部分切除1例,联合同种异体肝移植1例.19例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6.3%、15.8%、10.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7%、26.3%、15.8%.目前无瘤存活3例,总生存期分别为154.3、67.3、33.4个月,均为腹腔内单发转移灶,且术后未接受任何靶向、免疫等药物治疗.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术后腹腔内较局限或单发转移灶患者,再次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能带来生存获益.

    癌,肝细胞预后腹腔转移灶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65页

    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应廷嵩范志祥徐浩刘旺...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连续收治的首次TACE治疗的212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4例,女性28例,年龄(56.8±11.2)岁.随访生存情况.应用X-tile软件确定13.1%作为术前RDW预测预后的最佳界值,并据此将入组患者分为低水平组(RDW<13.1%,n=70)和高水平组(RDW≥13.1%,n=142).比较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脂蛋白a、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RDW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RDW高水平组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4.5%、14.1%、6.3%,低水平组分别为64.3%、38.6%、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9,P<0.001).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比较,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较低,门静脉癌栓比例更高,BCLC分期更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RDW≥13.1%(HR=1.732,95%CI:1.223~2.452,P=0.002)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预后差.结论 术前RDW≥13.1%是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是有潜能的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癌,肝细胞化学栓塞,治疗性预后红细胞分布宽度

    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12例分析

    张建康刘意丁东王之怀...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晚期肝内胆管癌(ICC)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晚期ICC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12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67.5±8.6)岁.采用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评价疗效,安全性评估采用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2例患者用药1~7个周期后,3例达到部分缓解,4例达到疾病稳定,5例达到疾病进展.12例患者治疗1、3、6个月累积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66.7%和83.3%、41.7%、25.0%.12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4.7(95%CI:9.2~21.2)个月,中无进展生存期为8.0(95%CI:4.1~11.9)个月.7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3级的不良事件3例:分别为高血压1例,予以口服降压药对症治疗后好转;总胆红素升高1例,仑伐替尼减量后好转;肝功能不全1例,停用卡瑞利珠单抗后好转.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作为晚期ICC的二线治疗生存获益尚可,不良事件可控,可作为晚期ICC二线治疗的选择.

    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疗效

    TTLL12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邓宇超潘颖冷开明史光军...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类似物12(TTLL12)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58.8±8.5)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TLL1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45例患者依据癌组织TTLL12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n=15)和阳性组(n=30).分析TTLL1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TTLL12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1,P<0.001).TTLL12、Ki-67在45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0/45)、77.8%(35/45),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率11.1%(5/45)、15.6%(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29.01,均P<0.0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TTLL12、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低的患者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TTLL12癌组织表达阴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4个月,TTLL12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TTLL12癌组织表达阴性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为33.1%,优于阳性组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P=0.013).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TTLL12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TLL1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TTLL12可能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Klatskin肿瘤Ki-67抗原预后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类似物12

    本刊对人名汉语拼音书写规范的要求

    179页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杜金柱高允海朴明姬衣凯...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应用于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行LC的Csendes Ⅱ~Ⅲ型Mirizzi综合征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3.5± 6.9)岁.80例患者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2),使用腹腔镜白光纳入对照组(n=38).观察组行LC时通过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识别肝外胆管系统,术中注射吲哚菁绿判断预留胆囊瓣血运,确定切除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胆漏、切口感染等),分析观察组术中荧光显影和判断预留胆囊瓣血运更改切除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Mirizzi综合征分型、中转开腹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8.7±3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5±23.8)ml、胆漏为7.1%(3/42),低于对照组的(228.2±33.9)min、(73.8±31.0)ml、26.3%(1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42例患者中37例(88.1%)胆总管、肝总管吲哚菁绿显影.观察组经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判断胆囊瓣血运后,8例(19.0%)更改手术切除线,切除荧光无显影胆囊瓣.结论 Mirizzi综合征行LC术中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可以显影胆总管、肝总管引导手术切除,判断胆囊瓣血运确定切除线,减少术后胆漏和出血,加快手术进度.

    Mirizzi综合征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胆漏

    胃三角悬吊在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叶琼陈昊王捷周松盛...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三角悬吊技术在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中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L-RAMPS的29例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67.6±7.5)岁.根据术中是否采用丝线呈三角状悬吊胃,29例患者分为悬吊组(n=14)和对照组(n=15).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首次切缘、术中输血、术后胰瘘、术后重度出血、术后胃瘫、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肿瘤病理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病理证实29例患者中胰腺腺癌21例(72.4%)、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6.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6.9%)、胰腺腺鳞癌1例(3.4%)、胰腺黏液性囊腺癌3例(10.3%).两组术中首次切缘阳性、术中输血、术后B/C级胰瘘、术后重度出血、术后胃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悬吊组手术时间为(200.3±13.5)min、术中出血量为(148.6±42.2)ml、住院时间为14(12,17)d,少于对照组(223.5±36.3)min、(205.3±63.3)ml、26(17,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胃三角悬吊应用于胰体尾恶性肿瘤患者L-RAMPS中,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有优势,是一种可靠、简单的悬吊方式.

    腹腔镜胰腺肿瘤悬吊胰脾切除术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手术要点及术后康复管理情况

    刘喆贾亚男罗云昭吕少诚...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切除技术时代,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安全要点及术后快速康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62±9)岁.分析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8例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0±5)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15/52),其中胃排空异常2例,腹泻2例,乳糜瘘2例,腹腔感染4例,胃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早期采用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方式控制血糖,恢复饮食后采用短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未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糖.52例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8个月,42例死亡患者中37例死于肿瘤复发,4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对侵犯血管的胰腺癌患者行动脉优先入路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R0切除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术后血糖控制满意,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胰腺肿瘤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动脉入路血管置换

    本刊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要求

    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