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任红

月刊

1007-3418

zhgz@vip.163.com

023-63727251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病新药临床研发的现状和挑战

    沈镇扬蔡晓波陆伦根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病在全球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人类的健康,但是目前针对肝病治疗,尤其是新药治疗仍有许多未满足的需求.目前尚无根除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方法,也无肝纤维化和肝衰竭等的治疗药物,肝癌的化疗和靶向及免疫治疗还不尽如人意.现就目前针对肝病的新药研发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

    疾病,肝脏新药研发和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蔡南胡鹏
    295-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功能性治愈,但肝内持续存在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HBV长期感染的关键因素,也是难以实现彻底治愈的原因.当前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消除cccDNA,因此难以实现功能性治愈.随着对各种机制和药物靶点的探索不断深化,许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和免疫系统的新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为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希望.现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和国际会议资料,概述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药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功能性治愈临床试验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新药临床试验现状和挑战

    罗昕陆伦根茅益民
    300-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针对MASLD新药研发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但仍有极大的探索空间.现总结目前针对MASLD新药研发的临床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

    脂肪肝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药物靶点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新药临床研发的挑战及其优化策略

    蔡晓波曲颖陆伦根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何能通过药物逆转肝纤维化始终为肝病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由于机制复杂、终点评估困难、缺少无创诊断方法等因素,一些新的药物正在研发中,肝纤维化新药研发道阻且长,但前景乐观.

    肝纤维化新药研发和应用

    晚期肝细胞癌药物研发与未满足的需求

    周华邦胡和平
    306-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第三大病因,是一项全球性健康挑战.外科根治性切除是HCC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手段.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HCC患者就诊时或因肿瘤较晚,或因肝脏储备能力差,丧失了根治性切除机会.HCC对传统化疗不敏感,以往没有确切有效的HCC系统治疗药物.幸运的是,近10余年来,HCC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均取得迅猛发展,陆续有多种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获得批准用于临床,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

    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311页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茅益民
    31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可导致急性、慢性和特殊表型等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不明原因肝损伤的重要病因.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其在实践中的正确诊断充满挑战,尤其是在伴随基础肝病、多药联合治疗等复杂临床场景中.对不同药物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全面了解,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识别、诊断和管理.尽管指南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但应该意识到,在药物性肝损伤领域高质量证据有限,因此,对指南的解读应谨慎,临床医生应在指南框架下对个体患者采取最佳的诊疗策略.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

    靶向延伸因子结合蛋白2的小分子化合物AM679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方慧晶蔡金原侯晓雪宋佳逦...
    318-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分子化合物AM679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及感染细胞模型中的抗病毒活性.方法 通过q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AM679对延伸因子结合蛋白2(EFTUD2)表达的正向调节作用;用AM679(0.5、1、2nmol/L)处理HepAD38、HepG2-NTCP细胞,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AM679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组.通过qPCR检测细胞内外HBV DNA水平变化,以及细胞内HBV RNAs与3.5kb-RNA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组间均数差异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679处理后的HepAD38、HepG2-NTCP细胞中EFTUD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两种细胞模型中,HBV DNA、HBV RNAs、HBV 3.5kb-RNA、HBsAg、HBeAg等细胞内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AM679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明显;联合使用AM679与恩替卡韦则具有更显著的抗病毒效果.HepAD38细胞上清液中,2 nmol/L AM679作用第3、9天对HBV DNA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1%对比48%,而AM679联合ETV治疗组,抑制作用最显著(62%),P值均<0.01.沉默EFTUD2后可观察到HBV复制更活跃,AM679的抗病毒活性被显著削弱.结论 AM679通过靶向调节EFTUD2的表达发挥体外抗HBV活性.

    乙型肝炎病毒EFTUD2小分子化合物AM679

    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刘立董志坚常丽仙徐肇元...
    325-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HBeAg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HBeAg阳性ALT正常HBV DNA水平低于2 × 107IU/ml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肝功能、HBsAg水平、HBV DNA载量、基因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显著炎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效能.结果 178例患者中,炎症分级:G0有0例、G1有52例、G2有101例、G3有24例、G4有1例.炎症活动≥ G2者有126例(70.8%).炎症活动≥G2组与<G2组比较,感染时间(Z=-7.138,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t=-2.940,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t=-2.749,P=0.007)、ALT(t=-2.153,P=0.033)、HBV DNA水平(t=-4.771,P=0.010)、门静脉内径(t=-4.77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肝组织显著炎症与感染时间[比值比(OR)=1.437,95%可信区间(CI):1.267~1.630;P<0.001)]和门静脉内径(OR=2.738,95%CI:1.641,4.570;P<0.001)均独立相关.感染时间和门静脉内径曲线下面积、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84、0.71、0.87;0.72、0.40、0.95.结论 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炎症分级≥ G2,具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其炎症活动度与感染时间和门静脉内径密切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丙氨酸转氨酶肝组织炎症不确定期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