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中华肝脏病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肝炎研究所

任红

月刊

1007-3418

zhgz@vip.163.com

023-63727251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普遍筛查HBV感染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速消除乙型肝炎

    庄辉
    57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和其他肝病相关死亡.虽然现行抗病毒治疗不能彻底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但早期治疗、长期随访和肝癌监测可减少慢性肝病的发病率和相关肝病死亡率.对成人普遍筛查HBV 3项标志物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和相关肝病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一生中至少检测1次).此外,成人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免受HBV感染.成人HBV普遍筛查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关键措施.

    乙型肝炎普遍筛查疫苗接种消除预防

    《中华肝脏病杂志》作者在线投稿说明

    580页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581-630页

    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指南

    肝细胞癌诊断的影像组学模型推荐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数字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
    63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为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成为全球范围内第7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且病死率高居癌症第4位.精准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至关重要.影像组学作为新兴无创的数据分析方法,从影像图像中提取大量高通量特征,为临床诊疗决策制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目前,针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影像组学模型多种多样,但缺乏共识.该共识基于当前最新研究证据,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分级系统,综合考虑临床实际及专科医师经验,形成最终的影像组学模型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提供方法学依据,形成最佳决策方案,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肝细胞癌诊断组学模型共识

    磷酸安泰他韦联合英强布韦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

    魏来朴红心金晶兰袁淑芬...
    637-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安泰他韦与英强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无肝硬化或有代偿期肝硬化)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磷酸安泰他韦1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安泰他韦200 mg+英强布韦6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每日1次,停药后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停药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完全并且接近包括所有随机化病例的意向性分析的思想,定义所有经随机化分组且至少接受过1次试验用药品的受试者构成本研究的全分析集.所有至少接受过1次试验用药品的受试者(无论是否参与随机化分组),构成本研究的安全集.所有疗效终点与安全性数据均采用描述统计量进行汇总.主要疗效终点为SVR12,在全分析集中进行主要分析.计算试验药物组(磷酸安泰他韦胶囊联合英强布韦片)实现"HCV RNA<定量下限"的受试者例数、百分比.安全性分析基于安全性分析集进行汇总.结果 共纳入120例受试者,100 mg组59例,200 mg组61例.119例完成研究,1例受试者因失访提前退出研究;3例受试者发生病毒学复发.全分析集分析结果显示总体SVR12为96.7%(116/120),其中100 mg组为98.3%(58/59),200 mg组为95.1%(58/61).代偿期肝硬化受试者总体SVR12为100%(14/14),无肝硬化受试者总体SVR12为96.2%(102/106),其中100 mg组无肝硬化受试者SVR12为98.1%(52/53),200 mg组无肝硬化受试者SVR12为94.3%(50/53).共55.0%受试者发生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s),共33.3%受试者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TEAEs,两组TEAEs的发生率可比.发生率≥5%与试验药物相关的TEAEs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未发生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价事件≥3级与试验药物相关TEAEs、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严重TEAEs、导致试验药物暂停或停用TEAEs、导致终止治疗TEAEs、导致提前退出或导致死亡TEAEs.结论 磷酸安泰他韦100 mg或200 mg联合英强布韦600 mg在各基因型、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磷酸安泰他韦英强布韦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以下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642页

    C-C趋化因子配体5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李妹齐越鹏付艺伟路丽霞...
    64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评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诊断性试验.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MAFLD患者71例,同期该院体检中心7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5水平;常规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分析CCL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CL5对MAFLD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其与APRI及FIB-4联合诊断MAFLD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在MAFLD患者中,血清CCL5的表达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其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L5诊断MAFLD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值为0.775,敏感度为65.7%,特异度为80.6%,最佳截断值为49.845 ng/ml;CCL5与FIB-4联合应用时,对MAFLD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802,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61.1%.结论 CCL5对MAFLD患者显著肝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评估M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标志物.

    肝纤维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C-C趋化因子配体5诊断诊断效能

    本刊对医学名词使用的要求

    649页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用于辅助诊断肝细胞癌临床价值的评估: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梁携儿程黎明许颂霄张钧...
    650-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评估Elecsys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试剂在中国人群中辅助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多中心病例一对照设计,连续收集首次确诊且未经治疗的HCC患者样本、良性肝病患者样本和干扰性样本进行Elecsys 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检测,并对受试者的多项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计算特定阳性截断值下PIVKA-Ⅱ(21.29 ng/ml)和AFP(400 ng/ml)用于HCC诊断的效能.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在5家中心共纳入44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185例HCC病例.以良性肝病组为对照组时,PIVKA-Ⅱ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AFP:84.86%对比30.81%和89.01%对比63.66%,而特异度略低.敏感性分析显示在该特定阳性截断值下,PIVKA-Ⅱ的临床性能在AFP阴性受试者亚组、不同病因亚组及多个巴塞罗那癌症分期的HCC患者亚组(含早期HCC)中的灵敏度均>80%.同时,PIVKA-Ⅱ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亦略高于AFP(0.920 0对比0.880 9).结论 Elecsys PIVKA-Ⅱ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性能良好且稳定,有潜力改善临床AFP阴性HCC诊断和早期HCC监测中的漏诊现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群HCC精准辅助诊断效率.

    肝细胞癌甲胎蛋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早期原发性肝癌截断值诊断

    术前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吴小雅杨程凯蔡秋程刘建勇...
    657-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九○○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并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软件、Kaplan-Meier法、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和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用X-tile软件分析确定术前GLR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6.8.以GLR截断值96.8为界值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GLR组(90例)和高水平GLR组(68例)术后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3%比44.2%、31.8%比60.0%、34.1%比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GLR组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水平GLR组(P值均<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甲胎蛋白、手术时间、单个肿瘤最大直径、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门静脉癌栓和术前G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400 ng/ml、GLR≥96.8、单个肿瘤最大直径≥5.0 cm是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前GLR水平≥96.8时,术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肝细胞癌γ-谷氨酰胺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肝移植复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