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双月刊

2095-3232

chinaliver@126.com 

020-85252582,85252369

510630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于2012年创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刊登肝胆胰外科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设述评、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手术视频等栏目,内容丰富实用,是肝胆胰外科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专业学术平台。2016年至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前进入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美国《化学文摘》在线版(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癌旁组织ALOX15表达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

    叶文涛吴忠均廖锐
    708-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癌旁组织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LOX15)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30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9例,女47例;年龄10~79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肝组织ALOX15表达并进行染色评分,根据ALOX15表达量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ALOX15低表达组(222例)和ALOX15高表达组(84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癌旁组织ALOX15染色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膜,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细胞间质。癌旁组织ALOX15高表达组22例,ALOX15高表达组84例。ALOX15低表达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8%、83.0%、77.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7%、67.3%、60.9%;ALOX15高表达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54.5%、44.5%,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5%、40.3%、22.9%;ALOX15低表达组术后总体生存及无瘤生存均明显优于ALOX15高表达组(χ2=32.223,36.408;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ALOX15染色评分>27分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86,2.350;P<0.05)。结论:癌旁组织ALOX15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患者生存预后差,术后容易复发。

    癌,肝细胞ALOX15预后复发

    MDT模式下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肝细胞癌多处转移一例

    吴晨瑞廖锐贺强潘龙...
    713-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和第3位[1],在我国高居第4和第2位[2]。我国肝细胞癌(肝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发展成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3]。近年来,肝癌局部和系统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进展在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尚缺乏统一方案。本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靶向免疫治疗肝癌全身多处转移患者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癌,肝细胞肝动脉灌注化疗多学科诊疗模式免疫靶向治疗系统治疗

    乳房外Paget病脾转移一例报告

    肖体先刘骞宋京海
    717-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57岁,主因"Paget病术后1年余,脾脏发现占位性病变半年"于2021年8月25日收入北京医院。2020年6月5日因右侧阴囊皮疹10余年伴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活检病理符合Paget病,6月8日行Mohs显微手术。2020年8月17日行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结果示Paget病淋巴结转移,右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行辅助放化疗及PD-1治疗。2021年3月30日术后复查腹部增强CT示脾脏低密度结节,最大径1.3 cm;5月26日复查腹部增强CT示脾脏低密度结节,最大径2.8 cm;7月26日复查腹部增强CT示脾脏低密度结节,最大径4.1 cm;8月7日腹部MRI示脾脏异常信号,性质待定,胃贲门旁淋巴结转移可能。

    脾肿瘤乳房外Paget病转移

    3D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

    林超群刘军黄国兵何翔...
    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指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或)间质组织的囊性肿瘤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和普及,PCN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部人群中的检出率约为2.2%。PCN包括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即使同一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也可发生从良性到恶性的转变。针对胰腺颈体部的PCN,如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往往导致过多的正常胰腺组织和周围器官的联合切除,不仅增加了手术创伤,也增加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胰腺中段切除术仅切除胰腺颈部病变组织,保留了胰头和胰腺体尾部,可降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还可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式的复杂消化道重建。随着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开展逐渐增加。相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针对胰腺颈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不仅创伤小,还可减少术后内外分泌功能不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术式难度较大,术后胰瘘风险较高,需由经验丰富及熟练掌握腹腔镜胰肠吻合技术的医师完成,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术

    黄国兵何翔林超群王志华...
    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三维可视化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健康体检的推广,胰腺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需要进行外科干预的胰腺疾病患者逐渐增加。传统的胰腺外科术式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良性肿瘤和结石等良性胰头部位病变时,不仅需要切除胰头胰颈部,还涉及到周围脏器如胃、十二指肠的切除和重建。而作为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丧失以及周围脏器的切除对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胰腺病变,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前提下,以最小创伤、最大脏器功能保护、最佳康复效果为目标的保留功能的胰腺外科手术,逐渐为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由于胰头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十二指肠和胰头在胚胎发育和外科解剖上难以分离,胰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曾被认为是标准术式,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难度极高被业界公认为腹部微创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则是"王冠上的明珠"。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于1972年由德国Beger首先提出,因此又称Beger手术。Beger强调不要游离胰头及十二指肠,但要保留部分胰腺组织,以免损伤供应十二指肠及胆总管的血管弓,这导致无法完全切除胰头,或疼痛缓解不彻底,还有残留胰头癌变的风险,且胰瘘发生率较高。而本视频"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术"完整切除了胰头病变且保留了十二指肠内侧以及钩突部后壁的结缔组织,从而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动脉(GD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在十二指肠内侧形成的血管弓,避免十二指肠和胆管下端缺血。对于同时合并胆总管下段狭窄患者,也可选择在近侧胆总管切开并置入T管引流。

    达芬奇机器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

    周宝勇李明
    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领域,其具有灵活可转动的手术器械、高达10倍的3D视野效果及器械颤抖过滤功能等优势,可以实现精细的操作。近年来,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是应用于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新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胰腺外科医师的重视。这一术式在完整切除胰头病变的同时可保留胃、十二指肠、胆道的连续性,减少消化道的重建,保留了胰-肠轴,保持了正常的生理腔道,更符合人的正常生理,患者术后获益更多。本手术视频是达芬奇机器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完整过程,术中着重展示血管及胆道的游离与保护,胰头组织与十二指肠的分离,充分体现了达芬奇机器人在胰腺手术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