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匡安仁

双月刊

2095-2848

zhhyx@pub.wx.jsinfo.net,zhhyx1981@sina.com

0510-82731904;82721344;82715010

214002

江苏省无锡市大娄巷23号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预后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孙若西庞泽堃马荣政汪蕾...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得的心肌血流储备(MFR)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经冠脉造影确定为临界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50%且≤80%)的患者,均在冠脉造影后3个月内接受一日法静息-药物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SPECT心肌血流定量.MPI根据标准5分法获得负荷总分(SSS)和负荷-静息差异总分(SDS)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利用ROC曲线获得MFR的预后最佳阈值.研究终点为心血管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预后分析.不同AUC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共纳入314例患者,其中男194例、女120例,年龄(59.4±8.6)岁,中位随访时间754(628~914)d.54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ROC曲线显示MFR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传统MPI(AUCs:0.713和0.512;z=3.76,P<0.001);MFR预测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最佳阈值为2.04.Cox多因素分析示MFR[风险比(HR)=0.434(95%C/:0.282~0.669),P<0.001]为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FR≤2.04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25.4%,43/169)明显高于 MFR>2.04 组(7.6%,11/145;x2=21.27,P<0.001).结论 SPECT 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定的MFR对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疾病血流储备分数,心肌心肌灌注显像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预后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吕玉虎尹梁澜夏晓天张永学...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并筛选测量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肿瘤代谢体积(MTV)的最佳方法,评价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ENKTL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探讨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型ENKTL并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7.5±13.6)岁],采用SUV 2.5、SUV 4.0及41%SUVmax分别作为阈值测量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利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方法的预后预测效能;采用校正x2检验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组间死亡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联合诊断模型.结果 44例患者中,6例(13.6%)死亡,总生存(OS)为32.05(11.77,64.43)个月,2年、5年OS率分别为86.6%、82.5%.年龄(≥60和<60岁)、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危和高危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5.02、4.12、3.88,均P<0.05).不同阈值法测量的MTV之间一致性良好,以SUV 2.5作为阈值测量的MTV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效能(AUC=0.7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MTV[风险比(HR)=10.488,95%CI:1.864~59.026,P=0.00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去除其他因素得到最小化模型,其中包括MTV和PINK评分(P值:0.006、0.048),MTV、PINK评分及两者联合诊断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81、0.741及0.912,联合诊断预测模型可提高预后预测效能.结论 SUV 2.5作为阈值测量MTV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效能;MTV为影响鼻型ENKTL患者OS的独立因素,MTV联合PINK评分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效能.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预后

    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预测软组织肉瘤组织学分级的价值研究

    陈博吴桐张华冯洪波...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18F-FDG PET代谢参数在预测软组织肉瘤(STS)组织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治疗前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学证实为STS的患者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范围:32~84岁).测量FDG代谢参数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肿瘤内FDG摄取异质性(IFH).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各代谢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代谢参数与STS组织学级别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构建高级别STS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AUC间的差异.结果 SUVmax、MTV、TLG和IFH在法国癌症中心肉瘤组织联合会(FNCLCC)Ⅰ(n=8)、Ⅲ(n=10)及Ⅲ级(n=33)ST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16.24、10.52、19.29和16.99,均P<0.05),各代谢参数均与STS的组织学级别呈正相关(rs值:0.58、0.45、0.52 和 0.62,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 SUVmax[比值比(OR)=1.27,95%CI:1.06~1.51,P=0.009]和 IFH(OR=6.83,95%CI:1.44~32.27,P=0.015)是高级别 STS 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相结合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高级别STS的诊断AUC为0.9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9%(31/33)和 16/18,预测模型与 SUVmax、MTV、TLG 和 IFH 的 AUC(0.81、0.78、0.86 和 0.85)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2.69、2.53、1.94和1.97,均P<0.05).结论 18F-FDG PE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和IFH是STS组织学分级有价值的预测因素;与单独使用各代谢参数相比,联合应用SUVmax和IFH可能是一种预测STS组织学分级更有意义的方法.

    肉瘤肿瘤分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预测

    2024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部
    146页

    18F-PSMA-1007与18F-FDG PET/CT及多参数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姜一逸刘芙岑李波良王逸超...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18F-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007 PET/CT、18F-FDG PET/CT及多参数MRI(mpMRI)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30 d内完成18F-PSMA-1007 PET/CT、18F-FDG PET/CT和mpMRI检查的22例患者[(72.6±6.2)岁]资料,收集其影像学参数:PSMA-SUVmax、FDG-SUVmax、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min)、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mean)以及组合参数PSMA-SUVmax/ADCmin、PSMA-SUVmax/ADCmean、FDG-SUVmax/ADCmin、FDG-SUVmax/ADCmean.分别按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3和>3)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20和>20 μg/L)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影像学参数的组间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使用x2检验及ROC曲线分析比较三者对前列腺癌原发灶、淋巴结和骨转移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 ISUP≤3(n=6)和>3(n=16)组患者间PSMA-SUVmax/ADCmin、PSMA-SUVmax/ADCmean、PSMA-SUVmax、ADC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2.65~-2.36,t=3.60,P值:0.002~0.018).TPSA≤20 μg/L(n=5)和>20 μg/L(n=17)组患者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值:-1.76~-1.45,t 值:-1.19 和 1.28,均 P>0.05).PSMA-SUVmax/ADCmin鉴别诊断高低级别前列腺癌的最佳阈值为22.628×103.基于患者研究,18F-PSMA-1007 PET/CT、18F-FDG PET/CT、mpMRI对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P=0.767);三者对淋巴结、骨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 72.73%(16/22)、59.09%(13/22)、36.36%(8/22)及 81.82%(18/22)、63.64%(14/22)、45.45%(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6.03 和 6.29,P 值:0.049 和 0.043).18 F-PSMA PET/CT 较 mpMRI 上调了约 36.36%(8/22)的N分期、40.91%(9/22)的 M 分期.结论 PSMA-SUVmax/ADCmin在鉴别诊断高低级别前列腺癌方面是有价值的参数o18F-PSMA-1007 PET/CT较18F-FDG PET/CT、mpMRI能检出更多的前列腺癌淋巴结和骨转移灶且诊断效能更高,推荐用于NM分期.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膜抗原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刘会岭劳咪常诚崔永斌...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线18F-FDG PET/CT肿瘤代谢参数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CRT的LACC患者180例(年龄:22~76岁).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基线18 F-FDG PET/CT检查,利用42%SUVmax作为固定阈值自动勾画病灶边界,提取肿瘤代谢参数,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SUVmax和SUVmean.采用ROC曲线分析获得预测无进展生存(PFS)的最佳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FS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19.1个月,54例(30.0%,54/180)患者肿瘤进展.ROC曲线分析示,MTV预测PFS的最佳界值为31.145 ml,AUC为0.641;临床因素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AUC最高(0.589),其次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AUC为0.581).MTV<31.145 ml(n=88)和 MTV≥31.145 ml(n=92)患者的 1 年 PFS 率分别为 80.68%和 59.78%(x2=13.72,P<0.001).多因素 Cox 分析示病理类型[风险比(HR)=3.075,95%CI:1.370~6.901,P=0.006]、FIGO分期(HR=1.955,95%CI:1.031~3.707,P=0.040)、PALN 转移(HR=2.136,95%CI:1.202~3.796,P=0.010)、MTV(HR=2.449,95%CI:1.341~4.471,P=0.004)是影响 PFS 的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FIGO分期、PALN转移、MTV是LACC患者CCRT后PFS的独立预测因素;MTV作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实现患者预后再分层.

    宫颈肿瘤化放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预后

    第四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158页

    90Y PET/CT和90Y韧致辐射SPECT/CT显像评估肝恶性肿瘤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后辐射剂量的对比

    王玉君于丽娟潘登熊亮...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90Y PET/CT和90Y韧致辐射(BRS)SPECT/CT显像评估肝恶性肿瘤90Y-选择性内放射性治疗(SIRT)术后实际吸收剂量的差异,以及2种显像方式图像质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同时行90YPET/CT显像及90YBRS SPECT/CT显像的肝恶性肿瘤90Y-SIRT术后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52.4±15.4)岁;原发性肝癌15例,肝转移瘤6例;共39个病灶];分别计算90YPET/CT及90Y BRS SPECT/CT显像评估的肿瘤实际吸收剂量与肿瘤反应最低吸收剂量阈值(100 Gy)的比值,并对2种显像方式的图像对比度、可区分度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90YPET/CT 和90YBRS SPECT/CT 评估的肿瘤吸收剂量值分别为 143.94(55.91,233.48)Gy 和 107.82(53.59,157.53)Gy.24个病灶的90Y PET/CT评估值高于标准阈值,19个病灶的90Y BRS SPECT/CT评估值高于标准阈值.与90Y PET/CT相比,90YBRS SPECT/CT评估的肿瘤吸收剂量被低估[-24.25%(-32.32%,-12.14%)].90Y PET/CT、90Y BRS SPECT/CT评估的肿瘤实际吸收剂量与最低标准阈值的比值分别为 1.33(0.56,1.91)、0.97(0.4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4,P<0.001).PET/CT 与 SPECT/CT图像对比度评分为0、1、2、3分的分别有2、2、12、23个病灶和2、3、16、18个病灶(z=-1.29,P=0.199);可区分度评分为0、1、2分的分别有3、15、21个病灶和4、32、3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P=0.005).结论 对于肝恶性肿瘤90Y-SIRT术后患者,90Y PET/CT显像在肿瘤吸收剂量评估和图像上病灶区分度方面要优于90YBRS SPECT/CT显像.

    肝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钇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剂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靶向烧伤创面的荧光显像工具:低pH插入肽的应用研究

    朱树先曹溆姚建忠周芮冬...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低pH插入肽(pHLIP)-变体7(var7)-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探索一种靶向烧伤创面的精确显像工具,以更好地进行烧伤清创.方法 建立大鼠烧伤模型(n=12),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0.5、1.5和2.0 mg/ml)pHLIP-var7-FITC进行活体荧光显像.通过荧光偶联物聚集至烧伤创面的集中位置,结合病理切片判断创面损伤坏死范围;并检测pHLIP-var7-FITC在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的残留及毒性.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Bonferroni校正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4 h内,0.5 mg/ml组、1.5 mg/ml组、2.0 mg/ml组烧伤创面单位面积荧光光子数分别为 1.49(1.31,1.65)、2.46(1.88,2.68)、2.77(1.94,3.10)×107 p·s-1·cm-2·Sr-1,其荧光光子数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55,P<0.001),浓度较高组荧光强度较强,但1.5 mg/ml组与2.0 mg/ml组荧光光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Bonferroni校正法).14个时间节点(0.5、1.0、1.5、2.0、2.5、3.0、3.5、4.0、5.0、6.0、7.0、8.0、12、24 h)的荧光光子数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419),组织切片中可见烧伤坏死的组织与荧光显像区域高度一致.心、肝、肾、脑切片未见明显荧光残留.结论 在浅II度烧伤组织中,24 h内pHLIP-var7-FITC能精准靶向聚集在烧伤创面,呈现烧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清晰界限,辅助临床外科手术清创判断损伤范围.

    烧伤光学成像荧光膜蛋白质类荧光素-5-异硫氰酸盐细胞,培养的大鼠

    131I全身显像的真真假假

    李赟罗亚平
    170-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