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宋鸿升

月刊

1001-2265

zhjcqk@126.com

0411-86658407

116033

大连市沙河口区新生路80号504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Journal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由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审核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本刊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本刊也多视角、全方位的报道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应用实践,技术展望及行业动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所工程师;汽车、内燃机、摩托车、农机、家电等大批量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改设计及设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机电院校师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及机电工程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知名度。本刊是历届中文核心期刊,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文摘刊物所收录,历年来一直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科院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六部门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预测误差补偿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

    罗波周羽李明贤杨小宝...
    99-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流预测误差的补偿策略.首先,引入PMSM局部模型,并采用滑模观测器得到局部模型变量;其次,利用局部模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计算出所有电压矢量对应的电流预测误差;最后,采用估计的电流预测误差在线修正预测模型,保证在参数扰动时的预测电流精度.仿真结果证明,相比于传统的MPC,所提出的方法几乎不再受模型参数的影响,在确保控制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参数鲁棒性.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电流预测误差滑模观测器参数鲁棒性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失配容错控制算法

    黄刚张雨涵龚事引于惠钧...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精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因转动惯量、摩擦系数与磁链参数失配造成其控制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无模型滑模容错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内外不确定性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环超局部模型,并设计了无模型全局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器;其次,设计了有限时间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来降低模型失配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与其他方法的仿真和实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在不获取精确模型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多种模型失配与外部扰动工况的容错控制,并提高了电机的控制精度.

    永磁同步电机无模型控制模型失配容错控制

    基于模糊算法的双三相PMSM无传感器控制

    田伟赵成骜吉敬华
    110-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高速情况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精度低,增益值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精度同时可变换增益值的基于模糊离散型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首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与电流方程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电流方程与超螺旋算法构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并利用反向差分离散法进行离散化,同时加入模糊控制得到变换增益值,解决了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受固定增益值限制无法兼具收敛速度快和观测误差小的问题;最后,在MATLAB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新型观测器精度高的同时也能够改变增益值从而快速收敛.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离散型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模糊控制器模糊规则

    基于滑模抗扰动观测器的PMSM无差拍预测控制

    潘登刘义才高俊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温度及其它非线性因素影响,永磁同步电机(PMSM)运行过程中电阻、电感及磁链参数会发生变化,直接导致预测电流模型中电机参数与实际参数不符,影响系统控制性能.为提高系统参数的鲁棒性,针对一种三电平驱动的PMSM进行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参数抗扰动研究,电流内环采用等速趋近律滑模观测器来估计系统所受到的总参数扰动,并对模型电流预测控制器进行实时补偿;转速外环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实现;此外,针对传统预测电流控制中定子电流谐波分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入虚拟矢量的近似两电平SVPWM无差拍算法;最后,搭建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理论的正确性与鲁棒性.

    预测电流滑模趋近律虚拟矢量无差拍鲁棒性

    风电叶片双点疲劳加载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张兴杰黄雪梅张磊安文永双...
    121-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风电叶片全尺寸双点疲劳测试中两激振器振动不同步问题,采用GA-Adam-BP神经网络与传统PID混合控制策略,并引入切换边界值判断控制权的归属.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BP神经网络进行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化筛选,该方法利用适应度选择、交叉和变异遗传操作,从初始种群中筛选出高质量的个体作为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避免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最优解.引入Adam算法计算参数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实现神经网络学习率的动态更新,避免了梯度集中与消失问题,有效减少学习路线的震荡,使收敛时间缩短.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相比BP神经网络,混合控制下的电机转速误差在3%以下,主-从激振器相位差范围为±1.3°,实现了叶片双点疲劳测试激振器间更优的同步控制.

    风电叶片疲劳加载GA算法Adam算法神经网络混合控制

    结合时空特征的多传感器刀具磨损监测

    曹梦龙甄开起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方法监测刀具磨损状况时,相关特征提取繁琐,数据隐含信息提取不全面导致识别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结合时空特征的多传感器刀具磨损监测模型.首先,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波形信号经简单预处理后作为输入,再使用多通道1D卷积神经网络(MC-1DCNN)提取输入数据的空间特征;然后,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提取时序特征;最终,由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对特征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监测模型流程简单、识别准确率高,具备较强的可适用性.

    刀具磨损时空特征多传感器MC-1DCNNBiLSTM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低阶自抗扰控制研究

    张贻哲李跃松王棒李贵飞...
    130-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是一种时变非线性、外部扰动未知且数学模型复杂的高阶系统,对其采用的高阶自抗扰控制方法,需要整定参数较多,模型结构复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实现.针对这个问题,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一阶和二阶自抗扰控制(ADRC)性能进行研究,实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低阶自抗扰控制.基于Simulink建立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低阶自抗扰控制系统,给定阶跃和正弦信号指令,并对系统施加一个负载扰动力,分析系统的响应速度、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一阶和二阶自抗扰控制都可以使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达到稳定状态,且二阶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高,鲁棒性更强.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非线性自抗扰控制线性自抗扰控制物理模型

    钛合金TA7铣削加工特性研究

    何绍川李晗安庆龙陈明...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TA7 钛合金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研究钛合金TA7 的铣削加工特性,开展了钛合金TA7 铣削实验,研究切削参数对TA7 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MINITAB分别建立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与切削参数的响应关系,揭示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时域和频域信号、已加工表面形貌与残余应力影响规律.

    钛合金TA7切削力切削振动表面形貌残余应力

    基于最速降线理论的负压抽屑装置优化设计

    杨尚进陈振亚马卓强石瑞涛...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深孔加工精度,解决深孔中难排屑问题,在分析负压抽屑装置原理的基础上,求解出负压装置的最速降线方程,设计一种带有膛线的最速降线负压装置来提高排屑效率,利用方程驱动曲线建立其三维模型进行流体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膛线的最优参数.Fluent仿真结果表明,最速降线负压装置的负压效果比普通的锥面负压装置提高了4.2 倍,切削液流速提高了3.6 倍,湍流动能提高了2.5 倍;当膛线数量为8 根,膛线深度为0.15 mm,螺旋角度为9°时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排屑动力.该结构有效提高了深孔加工排屑动力,证明了最速降线能有效促进流体流动.

    负压抽屑最速降线膛线结构正交试验流体仿真

    基于改进变分模态提取的轴承早期故障诊断

    张家军马萍彭炫张宏立...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变分模态提取(variational mode extraction,VME)在强背景噪音下初始中心频率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谱相干引导变分模态提取(SC-VME)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谱相干(spectral coherence,SC)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由循环频率和频谱频率构成的双频域,并结合1/3-二叉树滤波器组得到改进包络谱(improved envelope spectrum,IES);然后,以轴承故障特征频率识别的局部特征能量与频带中的IES能量占比为诊断指标,构建诊断性指示图,据此确定VME期望模态的初始中心频率;最后,通过对提取的期望模态进行包络谱分析,实现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通过仿真和试验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所提SC-VME方法准确性更高、用时更短、效果更优.

    滚动轴承谱相干变分模态提取早期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