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双月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环外泌体相关生物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季鹏程鄂一民陆晨喻春钊...
    265-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但现有筛查诊断方法仍存在局限性,急需寻找新的替代方法.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和信息载体,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在来源.近年来,循环外泌体相关生物标志物被广泛研究,这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外周循环中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关内容物,如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代谢物等,来反映原发肿瘤的全面信息,简便、精准、实时检测肿瘤进展,有望应用于临床,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精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结直肠肿瘤外泌体生物标志物诊断

    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李佳莹王旭丹梁雪张雷...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获取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死亡负担数据,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总人群、女性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1990~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年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总人群从0.51/10万增至224.02/10万、男性从0.48/10万增至525.14/10万、女性从0.62/10万增至107.38/10万;时期效应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人群死亡风险从1992年的1.17降至2021年的0.96、男性死亡风险从1.03降至1.00、女性人群的死亡风险从1.42降至0.89.队列效应均呈下降的趋势.总人群的死亡风险从1897~1904年出生队列组的1.42降至1997~2006年出生队列组的0.48、男性人群的死亡风险从1.03降至0.67、女性人群的死亡风险从2.20降至0.25.在2011~2021年间,死亡风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21年总人群及女性死亡负担下降,男性死亡负担上升,然而,2016~2021年中国不同性别人群的结直肠癌死亡负担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提示死亡负担仍然严峻,应重点加强对中老年男性人群的关注,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减少结直肠癌的死亡负担.

    结直肠肿瘤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指导预防性造口合理实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周璐温镕博刘子璇李奕飏...
    280-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Changhai-AL-Prediction与术者决策下的预防性造口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术者合理制定预防性造口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直肠腺癌且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200例,用Changhai-AL-Prediction 预测模型模拟决策预防性造口方案并与实际的术者决策的预防性造口方案进行比较,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术者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8 639 053.19元,Changhai-AL-Prediction 预测模型决策组的期望成本为7 133 715.92元.术者决策组的决策准确率为36.5%,模型决策组的准确率为70.0%.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935.44.以200例患者为基准,即 Changhai-AL-Prediction 预测模型组每提升1%的预测准确率所需成本比术者决策组少花费44 935.44元.结论 Changhai-AL-Prediction预测模型决策方案相较于术者决策方案可以做出更为精准的预防性造口决策,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直肠肿瘤吻合口漏随机森林预测预防性造口卫生经济学决策树

    纳米炭导航行淋巴示踪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价值的临床研究

    戈伟陈刚
    28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21年7月起,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计划纳入每组可评价病例200例.试验组患者由研究者行肠镜检查,并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术前不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比较两组之间淋巴结检出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淋巴分期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361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其中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82例.试验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总数平均为(20.2±5.9)枚,高于对照组的(15.0±5.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4,P<0.001).试验组患者获取的阳性淋巴结总数平均为(1.6±3.9)枚,高于对照组的(0.8±1.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05).试验组中,97例患者(54.2%)淋巴分期为N0,56例患者(31.3%)为N1,26例患者(14.5%)为N2.对照组中,115例患者(63.2%)淋巴分期为N0,57例患者(31.3%)为N1,10例患者(5.5%)为N2.两组之间淋巴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4,P=0.013).结论 结直肠癌行纳米炭淋巴示踪导航可以获取更多的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从而得到更精准、更客观的淋巴分期,判断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结直肠肿瘤纳米炭淋巴示踪淋巴分期导航

    结直肠癌中circMFSD12对肿瘤细胞功能及5-FU敏感性的调控

    崔精鲍一帆沈晓明杨增辉...
    29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从而分析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以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公开数据库中有关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结肠组织和正常肠组织的人源RNA数据集(GSE172229,GSE166973,GSE147597),并筛选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circRNA,从而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基于构建过表达circMFSD12的质粒并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620,通过EdU染色、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同时,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其对5-FU敏感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miRNA pull down实验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 circMFSD12在结直肠癌组织(筛选标准:logFC<-0.5)和细胞(circMFSD12表达量在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为1.00±0.1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为 HCT116:0.72±0.08、LoVo:0.42±0.10、SW480:0.72±0.04 和 SW620:0.48±0.07)中均表达下调(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MFSD12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LoVo:52%±5.3%vs.22%±3.7%,P<0.001;SW620:56%±10%vs.26%±4.0%,P<0.001)、迁移(LoVo:75%±5.5%vs.34%±5.7%,P<0.001;SW620:54%±7.5%vs.22%±5.6%,P<0.001)和侵袭(LoVo:104±18.6vs.41.7±10.2,P<0.01;SW620:86.7±16.5 vs.34.7±4.9,P<0.01),并增强了细胞(LoVo:Control:2.5±0.7 vs.7.4±1.0,P<0.01,5-FU:11.8±1.9 vs.28.6±1.9,P<0.001;SW620:Control:2.2±0.4 vs.8.1±1.3,P<0.01,5-FU:10.2±1.4 vs.23.4±2.3,P<0.001)对 5-FU 的敏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表明,通过调节靶向miR-887-3p和PPP1R12B表达,circMFSD1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行为有抑制作用.结论 circMFSD12调控miR-887-3p/PPP1R12B,从而显著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行为,表明其作为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结直肠肿瘤circMFSD12靶点治疗5-氟尿嘧啶增殖迁移侵袭

    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与结肠癌免疫微环境研究

    朱军宋家伟乔一桓郭雅婕...
    30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以筛选核心预后价值的巨噬细胞的特征基因,并且探索其与免疫微环境、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搜集TCGA数据库中COAD数据集和GEO数据库中(GSE39582)数据集.CIBERSORT法计算肿瘤样本中M2型巨噬细胞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随机生存森林算法筛选特征基因.ESTIMATE算法计算肿瘤样本的免疫微环境评分(间质评分与免疫评分),并且研究特征基因及其关系,最后在免疫治疗队列中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确定PPM1M与MRAS作为机器学习确定的核心预后基因.在TCGA数据中,高表达水平MRAS人群拥有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3).在GEO数据中,高表达PPM1M基因(P=0.031)和MRAS基因(P=0.002)均与复发相关.PPM1M、MRAS基因和肿瘤免疫评分和间质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抑制性调节T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最后,在免疫治疗评价中,高表达的PPM1M和MRAS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预后更好.结论 机器学习确定的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与生存、复发和进展相关.在免疫微环境中,PPM1M和MRAS均与抑制性的肿瘤免疫成分和间质成分呈正相关.此外,PPM1M和MRAS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疗效的新型标志物.

    结肠肿瘤M2型巨噬细胞随机生存森林免疫微环境生存分析

    基于直肠高分辨MRI的直肠侧系膜分析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

    臧书芹陈巧玲江思源朱晓明...
    31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前的直肠高分辨磁共振检查资料,观察患者直肠侧系膜结构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术前行直肠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RI图像观察直肠系膜筋膜(MRF)双侧的直肠侧系膜结构及直肠中动脉(MRA)并测量相关参数,包含直肠侧系膜中断宽度、直肠中动脉类型和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结合临床资料与患者无病生存(DFS)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构建患者术前预测模型及绘制Nomogram图和(ROC)曲线.结果 最终25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直肠高分辨MRI中所有患者双侧均观察到MRF的中断及MRA走行.MRA可分为4种类型:前外侧型、外侧型、后外侧型、细小分支型.根据术后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右侧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HR:3.042,95%CI:1.928~4.798,P<0.001)、mrT 分期(HR:3.618,95%CI:1.223~10.705,P=0.021)和右侧侧系膜宽度(HR:1.001,95%CI:1.000~1.001,P=0.012)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C-index指数为0.733(95%CI:0.686~0.781).1、3 及 5 年 DFS 的AUC 分别为 0.784、0.808 以及 0.888.结论 直肠高分辨MRI可观察到直肠侧系膜和直肠中动脉固有存在,右侧侧系膜中断宽度和右侧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中更好地处理直肠侧系膜,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直肠侧系膜直肠中动脉预后

    结直肠癌NOSES手术的国际研究现状

    李月刚关旭赵志勋权继传...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近年来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NOSES手术的国际研究现状尚未有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对2000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关于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的文章进行检索,使用Bibliometrix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 316篇文献,其中2022年的最高发文量达到了 44篇.中国在该领域中扮演着主要的贡献者角色,尤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其发表的文献数量高达50篇.此外,美国的期刊《Surgical Endoscopy and Other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刊文量最多.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仍然是NOSES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而中国仍然是NOSES研究的主要中心.结论 本研究系统总结了 2000~2023年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的研究成果,对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描述,中国在引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OSES手术的技术进步和临床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文献计量学

    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朱志张鑫炜谭文斐高梓茗...
    329-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日间手术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1日~2024年3月31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辽宁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按日间手术模式收治的20例直肠癌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已开展的20例日间直肠癌NOSES手术,无延迟出院,再入院患者1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在95%以上.结论 日间手术开展NOSE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可缩小手术切口,减轻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安全可行.

    直肠肿瘤日间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加速康复外科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风险预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国超凡彭琪博郑章强于向阳...
    335-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是一种常见的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很少有关于LARS的风险预测及治疗的系统研究论述;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讲,掌握LARS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有效治疗手段有助于临床早干预及早治疗.本文就LARS的相关预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直肠肿瘤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测模型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