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内镜黏膜下的剥离术治疗老年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观察

    陶海燕金晓维郁海静欧阳皓...
    1137-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在老年人群中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LS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ESD治疗的7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60岁)55例和非老年组(<60岁)24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的形态、部位、病理、整体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不良反应、随访结果。结果:(1)老年组的平均年龄为(67.54±5.83)岁,非老年组的平均年龄为(52.95±7.68)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的病灶形态以颗粒均一型为主,病变部位以升结肠为主,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2组病灶在形态、部位和病理类型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中有1例术后穿孔(1.82%),2例术后感染(3.64%),而非老年组中有1例术后出血(4.17%)、1例术后穿孔(4.17%),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组中有7例切缘阳性(12.73%),非老年组中有3例切缘阳性(12.5%),2组之间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6个月后的随访期间内,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老年患者中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形态、部位和病理和青年人相似。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均能达到安全、有效,值得在人群中被广泛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老年侧向发育型肿瘤

    胃石症与胃溃疡的病例特征及镜下特点分析

    郑晓金晓维王鹏刘琳娜...
    1142-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胃石症及胃溃疡的病例特点及溃疡的镜下表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筛选出2014年10月~2023年3月期间住院的155例胃石症患者作为病例组,155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镜下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石症好发于女性,秋冬季节多发,其中山楂性胃石症在北方更常见,而胃溃疡好发于男性。胃石症合并糖尿病者(36.1%)明显多于胃溃疡合并糖尿病者(25.2%),而吸烟史、饮酒史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药史在胃溃疡患者中更常见。胃石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85.8%),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性溃疡(68.4%)。胃石所致溃疡多为多发,平均长径为(15.94±11.92)mm,长径≥20 mm者占32.4%,溃疡较表浅,好发于胃角,更易治愈。胃溃疡多为单发,平均长径为(10.44±7.78)mm,长径≥20 mm者占13.1%,好发于胃窦。结论:与胃溃疡相比,胃石症更好发于女性及合并糖尿病者,腹痛、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更常见,结合其镜下及影像学特点可更好地诊断胃石症,从而尽早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

    胃石症胃石所致溃疡胃溃疡镜下特点并发症

    28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

    陈润祥张大涯陈世锔张晓冬...
    1147-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28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做好当地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呕血或黑便就诊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281例。通过Forrest分级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低危组(Ⅱc级和Ⅲ级)和高危组(Ⅰa~Ⅱb)。根据内镜止血后是否再发出血将高危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非再出血亚组和再出血亚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溃疡的影响因素。结果:28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男女性别比为4.73∶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为63.7%;居住农村189例(67.3%);老年组163例(58.0%),非老年组118例(42.0%);高危组148例(52.7%),低危组 133例(47.3%);再出血亚组30例(10.7%),非再出血亚组251例(89.3%);高危溃疡患者的再出血率为18.9%。高危组患者在男性,吸烟史、饮自酿白酒史、感染Hp、溃疡直径>2 cm、再出血占比中均高于低危组,PT和尿素氮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自酿白酒(OR=3.319,P=0.001)、Hp感染(OR=2.455,P=0.001)、PT(OR=1.202,P=0.026)和溃疡直径>2 cm(OR=3.041,P=0.029)为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出血亚组中溃疡直径>2 cm多于无再出血亚组。结论:海南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老年患者多于非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饮自酿白酒、Hp感染、PT水平和溃疡直径>2 cm是出现高危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直径溃疡是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消化性溃疡出血危险因素疾病特征老年人

    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侵犯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段福孝王鑫宇孙爽于知宇...
    1154-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数据,通过XGBoost算法构建周围神经侵犯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选取我院178名结直肠癌患者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并进行清洗及特征工程处理。训练及建立XGBoost模型,筛选最优特征子集并构建最终模型,利用SHAP 解释模型。应用Boruta算法筛选特征并构建线性判别分类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KNN(K 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五种模型,及过采样类平衡后再次构建模型。比较各模型间效能。结果:XGBoost应用顺序特征选择器筛选包含9个特征数量的最优特征子集并构建最终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相比,性能更加优越,训练速度更为快速。结论:基于XGBoost算法成功构建了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侵犯预测模型。

    结直肠癌周围神经侵犯机器学习XGBoostSHAP

    术前CT影像特征预测腹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术中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

    张茜茹方旭边云王莉...
    1163-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预测腹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8例腹部PPG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中出血量将患者分为大量出血组和少量出血组。收集患者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典型“三联征”症状、既往病史、术前是否行降压药物准备;收集患者的影像学因素,包括病灶部位、最大径、数量、形态、病灶CT值、有无钙化、囊变范围、有无包膜侵犯、有无血管侵犯、是否显示供血动脉、是否显示引流静脉、有无瘤周侧支血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GL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少量出血组117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60例;大量出血组5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7例。2组病灶部位(肾上腺、肾上腺外)、最大径、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钙化、包膜侵犯、血管侵犯、显示供血动脉、瘤周侧支血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部位(肾上腺外)[OR(95%CI)=2.819(1.250,6.358)]、最大径[OR(95%CI)=1.031(1.013,1.049)]、血管侵犯 [OR(95%CI)=3.148(1.085,9.133)]、显示供血动脉 [OR(95%CI)=3.036(1.009,9.132)]是腹部PPGL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灶部位(肾上腺外)、最大径、血管侵犯、显示供血动脉是术前预测腹部PPGL术中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IL-10基因位点rs1554286(G/A)多态性与延边地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分析

    肖西洋金光孙润杰崔鹤松...
    1169-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位点rs1554286(G/A)多态性与延边地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找寻可以预测PH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11月~2015年11月在延边肿瘤医院和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PHC的患者共191例。使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标本中的DNA样本。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对含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DNA模板进行扩增。采用核酸质谱分析系统(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10基因位点rs1554286有G和A两种等位基因,AA、GG、GA三种基因型。191例PHC患者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H-W)遗传平衡定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其中死亡组(154例),存活组(37例),2组患者之间是否有肝炎病史、是否手术2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民族、饮酒、吸烟、肝癌分期6个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肝炎病史、有手术史、低肝癌分期的PH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显性模型显示:rs1554286 AA基因型PHC患者的MST比GG+GA基因型患者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10 rs1554286(G/A)SNP与延边地区PHC患者的预后相关,拥有rs1554286 A等位基因是延边地区PHC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2)有肝炎病史的PHC患者比没有肝炎病史的预后好。

    原发性肝癌单核苷酸多态性中位生存时间

    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微张敏解美灵喻群群...
    1176-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六盘水市区具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中随机选择10个社区,再将社区随机分为2组,每组纳入5个社区。一组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进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医院-社区模式),另一组采取医院随访模式(医院模式)。共纳入10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医院-社区模式组纳入502例,医院模式组纳入503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1月,3月和6月随访,记录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情况,比较2组不同随访时间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血压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血压不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在随访期内,2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逐渐升高(P<0.05)。在医院模式和医院-社区模式组,药物依从性分别由1月时的73.0%增加到6月随访时的91.8%,由76.1%升高到9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2组患者比较,药物依从性在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随访时,医院-社区模式组患者的收缩压低于医院模式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模式是6月时高血压不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医院 吧 -社区模式相比,医院模式高血压不达标率增加1.9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达标率,值得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中推广。

    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依从性效果

    自噬及内质网应激在卡非佐米对MCF-7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包文华塔拉
    1181-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噬及内质网应激在卡非佐米(Carfilzomib)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代培养,实验组卡非佐米(0.625、1.25、2.5、5、10、20、40、80、160、320 nmol/L)作用0 h、3 h、6 h、12 h、24 h、48 h,自噬抑制剂3-MA(0.5、1、5、10、20、40、80、160 nmol/L)作用48 h,内质网应激抑制剂Salubrinal(2.5、5、10、20、40、80、160、320 umol/L)作用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卡非佐米、3-MA、Salubrinal对MCF-7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实验组的各药物浓度后,实验分为对照组,卡非佐米3-MA组,卡非佐米+Salubrina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卡非佐米随着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呈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当卡非佐米浓度为10 nmol/L作用48 h,抑制率为20.03±0.34**。3-MA,Salubrinal对MCF-7细胞增值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作用增强。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卡非佐米能够诱导MCF-7的凋亡,凋亡率为3.54%。协同3-MA和Salubrinal处理后,凋亡率增加至5.04%和6.9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卡非佐米组相比,卡非佐米+3-MA和卡非佐米+Salubrinal作用后,Grp-78和Caspase-12转录的mRNA均减少,Salubrinal减少作用更显著,而GADD153的表达在3-MA组和Salubrinal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与 mRNA 检测结果一致,3-MA组和Salubrinal组Grp-78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alubrinal对蛋白的降低作用更明显,GADD153在3-MA组和Salubrinal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12的表达则3-MA组低于Salubrinal组。结论:卡非佐米抑制MCF-7细胞增值,同时诱导细胞自噬,且部分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自噬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能够增强卡非佐米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卡非佐米MCF-7细胞凋亡自噬内质网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李冰冰张晓萌张艳
    1192-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加剧,住院患者跌倒问题日渐突出,跌倒的发生会给患者及家属、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通过评估工具或风险预测模型准确识别出跌倒高风险患者,提前进行预防跌倒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目前常用跌倒评估工具、特殊疾病人群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及现存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选择跌倒风险预测工具提供参考。

    住院患者跌倒评估风险预测模型

    超声心动图在围生期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刘笑笑张小杉刘群马岚...
    1196-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生期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产后早期的特发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非洲血统、多产、高血压妇女或高龄产妇发病率较高,临床结局多变,从完全康复到持续性心力衰竭需要心脏移植甚至死亡。超声心动图是围生期心肌病首选和核心检查方法,本文系统综述超声心动图在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风险分层、预防并发症、预后预测等方面的价值,预期能够改善这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疾病的预后。

    围生期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