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进展: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状荟萃分析

    李瑞华周炜刘洋
    1277-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状荟萃分析寻找可以预防腹主动脉瘤扩张和破裂的药物,并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数据库,纳入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为腹主动脉瘤相关事件,即动脉瘤扩张或破裂。使用累积排序(SUCRA)曲线下的面积对干预药物进行排序,网状荟萃分析(NMA)在贝叶斯框架下进行,旨在探索可用于预防腹主动脉瘤扩张和破裂的药物。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 23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在腹主动脉瘤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汇总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氨氯地平0.85 (95%CI: 0.28~2.58),阿奇霉素1.24 (95%CI: 0.51~3.07),多西环素0.98 (95%CI: 0.55~1.72),吡嘧司特2.39 (95%CI: 0.57~18.45),培哚普利1.21 (95%CI: 0.43~3.39),普萘洛尔1.22 (95%CI: 0.69~2.11),罗红霉素0.80(95%CI: 0.22~2.66),替米沙坦1.32 (95%CI: 0.47~3.83)。其中5项研究(共包括1 284例患者)报道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与安慰剂对比,多西环素、吡嘧司特和替米沙坦在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汇总的RR值分别为1.06(95%CI:0.95~1.18)、1.01(95%CI:0.88~1.17)和1.07(95%CI:0.85~1.37)。结论:网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可有效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仍需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腹主动脉瘤破裂药物治疗网状荟萃分析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雷公藤多苷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gA肾病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王丽丽张春霞申磊吴立娜...
    1285-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与试验组(n=75)。两组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此外,对照组予以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予以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体液免疫指标[IgA、免疫球蛋白G(IgG)]、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疗效和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并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试验组共70例和对照组共71例进入研究,年龄分别为(42.2±6.2)岁和(41.9±5.8)岁。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71%(6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8%(5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6、TNF-α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7%,对照组为12.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基础上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有较好效果,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调节氧化应激失衡,从而改善患者肾功能。

    IgA肾病雷公藤多苷吗替麦考酚酯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张家口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蒲洁琨褚明娟庞茜茜张志华...
    1291-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49株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提取CRPA菌株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测序,分析其耐药机制。结果:49株CRPA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0%,美罗培南75.51%,氨曲南63.27%,左氧氟沙星57.14%,头孢他啶55.10%,美罗培南法硼巴坦55.10%,头孢吡肟55.10%,头孢哌酮舒巴坦53.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94%,环丙沙星46.94%,头孢他啶阿维巴坦46.94%,亚胺培南瑞丽巴坦36.73%,阿米卡星34.68%,头孢洛扎他唑巴坦34.69%,磷霉素28.57%,多黏菌素B 6.12%。49株CRPA中仅3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14株携带OXA-10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产碳青霉烯酶非张家口地区CR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试验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二代测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致蛋白尿风险的荟萃分析

    宋建波韩俊伟周敏温红萍...
    1297-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致肿瘤患者发生蛋白尿和严重蛋白尿的风险。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3月),收集VEGFR-TKI治疗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应用VEGFR-TKI者为试验组,以应用安慰剂或其他药物(除外VEGFR-TKI)者为对照组,结局指标包含蛋白尿和严重蛋白尿发生率。采用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用R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9篇,18篇为高质量,1篇为低质量;涉及患者5 246例,试验组3 173例,对照组2 073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蛋白尿和严重蛋白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74%(658/3173)比7.48%(155/2073),RR=2.54,95%CI:1.86~3.46,P<0.001;2.87%(91/3173)比0.43%(9/2073),RR=4.41,95%CI:2.47~7.89,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帕唑帕尼组蛋白尿和严重蛋白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69%(124/1061)比4.35%(39/897),RR=2.80,95%CI:1.11~7.08,P<0.05;1.79%(19/1061)比0.45%(4/897),RR=3.57,95%CI:1.25~10.25,P<0.05];阿帕替尼组、呋喹替尼组、瑞戈非尼组和安罗替尼组的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112/253)比14.88%(25/168),RR=2.85,95%CI:1.93~4.21,P<0.001;40.41%(137/339)比23.21%(39/168),RR=1.74,95%CI:1.28~2.35,P<0.001;8.27%(55/665)比1.79%(6/335),RR=4.51,95%CI:1.97~10.34,P<0.001;27.12%(96/354)比12.00%(24/200),RR=2.16,95%CI:1.43~3.27,P<0.001];仑伐替尼组的严重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28/312)比0.55%(1/181),RR=11.78,95%CI:2.01~68.93,P<0.01]。结论:肿瘤患者应用VEGFR-TKI可增加蛋白尿和严重蛋白尿的风险,尤其是临床使用帕唑帕尼和仑伐替尼时,应加强肾功能监测。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蛋白尿荟萃分析

    血清胰蛋白酶2在克罗恩病炎症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王卫峰刘维薇
    1304-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2(PRSS2)指标在评估克罗恩病(CD)炎症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CD患者、16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8名健康对照。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PRSS2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RSS2对CD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缓解期到中度和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血清PRSS2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重度活动期患者中显著高于中度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患者中PRSS2与CRP具有显著相关性(r=0.7013,P=0.0001),PRSS2与CDAI具有显著相关性(r=0.4703,P=0.000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RSS2水平区分中度活动期与重度活动期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6(95%CI:0.6085~0.9428,P=0.0062),区分缓解期与重度活动期CD的ROC曲线AUC为0.8643(95%CI:0.7418~0.9868,P=0.0002)。结论:血清PRSS2水平在CD炎症程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克罗恩病胰蛋白酶2炎症程度

    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分析

    李杨郭昆亮詹必成胡泉泉...
    1309-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PD-L1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诊断的8例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8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48~73岁,平均63岁。肿瘤均发生于单侧肺,直径2~7 cm。镜检:癌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酸或透亮,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排列呈片状、岛状或腺泡状,伴地图状坏死。局灶癌细胞失黏附,呈横纹肌样。免疫表型:SMARCA4蛋白(BRG1)(7/8)阴性,(1/8)部分阳性。5例NGS检测:1例存在TP53及ERBB2突变,1例存在TP53突变及NRAS微量突变,1例存在TP53突变,1例存在RET体细胞错义突变,1例未发现基因突变。5例检测PD-L1蛋白,1例阴性,3例表达,1例高表达。全部病例行肺叶切除手术,1例术前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治疗,随访时间1~67个月。7例患者获得随访, 6例无瘤生存,1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SMARCA4-dNSCLC是一组临床病理特征独特,具有特殊的免疫组化表达,缺乏常见靶向药物基因突变,PD-L1高阳性率的肺罕见恶性肿瘤。

    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学程序性死亡配体1

    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结合甲氨蝶呤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袁琼李智珍黄少容孙玮萱...
    1315-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结合甲氨蝶呤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9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40例)、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进行治疗,以此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不同时间点的水平、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0%(47/50)比75.0%(30/40),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6、12 h后,两组的血清β-HCG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卵巢储备功能,调节机体中的β-HCG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卵巢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

    矿化胶原在骨缺损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世航周帅秦士吉程晓东...
    1320-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组织具有天然的再生能力,但对于较为严重的骨缺损,其治疗需要一定的临床干预。临床修复各种骨缺损的金标准是骨移植,天然骨的治疗移植存在取材有限、并发感染、免疫排斥等问题,人工骨修复材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提供了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矿化胶原是目前仿生程度最高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之一,具有天然骨的成分和多级结构,不仅自身具有治疗骨缺损的能力,还可以与其他物质复合,如高聚物,搭载金属离子与促血管、成骨因子等,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本文着重于治疗骨缺损临床问题,总结了矿化胶原及以其为基质的修复材料治疗不同骨缺损的应用,以期矿化胶原材料为治疗骨缺损修复提供思路。

    骨结构骨缺损矿化胶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