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王俐樊帆陈国栋刘玉兰...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及贲门部与非贲门部早期胃癌相关临床特征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D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ESD治疗后病变完整、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同时性癌、异时性癌发生率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了非治愈切除患者与治愈性切除患者的远期预后;并比较贲门与非贲门部位病变相关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98例患者(105处病灶)纳入分析,其中贲门部早期胃癌患者20例(20.4%,20/98)。ESD治疗后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8.1%,完全切除率90.5%,无垂直切缘阳性,1.9%脉管阳性。按照eCura标准,治愈性切除组病灶共占88.6%,非治愈性切除组为11.4%。有2.9%病灶发生术后出血,无术后穿孔发生。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于2 cm、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是影响病灶完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5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局部复发和残留发生率为2.1%,同时性癌和异时性癌发生率分别为2.1%和5.3%。总体5年生存率为98.8%,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100%,5年无肿瘤生存率为88.4%,治愈性切除组与非治愈性切除组的5年无肿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86.2% vs 81.8%)(P=0.310)。贲门部位组与非贲门部位组比较,贲门部位组存在更高的局部复发和残留风险(10.5% vs 0%,P<0.05),贲门组5年无肿瘤生存率要低于非贲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 vs 88.3%,P=0.071)。结论:ESD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早期胃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经合理选择术后策略,也有较好的远期预后。相较于非贲门部早期胃癌,贲门部早期胃癌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疗效贲门

    再看儿童孤立性镜下血尿的常见病因

    王丽霞马丽娟张宏文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孤立性镜下血尿的常见病因和处理措施。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明确的孤立性镜下血尿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因构成。结果:5年间纳入研究孤立性镜下血尿患儿共320例,病因以肾小球疾病为主(86.25%,276/320),包括薄基底膜肾病、紫癜性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Alport综合征;非肾小球疾病少见(13.75%,44/320),包括高钙尿症/肾结石、左肾静脉扩张综合征、热性/运动性血尿、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和高血压。在所有病因中,以薄基底膜肾病最为常见,共199例(62.19%)。结论:儿童孤立性镜下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薄基底膜肾病,总体预后好,临床应该以定期随访和监测为主,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儿童孤立性镜下血尿病因

    内蒙古赤峰地区高中生睡眠问题现状调查

    李琼蔚苏怡卢喆李谦...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高中生的睡眠现状并分析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初筛量表对2021年4月~5月内内蒙古赤峰地区3所中学1770名高中生进行睡眠、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以及分层回归等分析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接受睡眠情况调查的1770名高中生中,既往存在失眠情况的有565人(31.9%)。针对焦虑等心理状态的分析发现,失眠组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无失眠组(P<0.001),而心理复原力得分显著低于无失眠组(P<0.001)。平均睡眠时间在高二组最短,但是报告失眠的严重程度在高一组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焦虑水平(OR=1.074,P<0.001)和心理复原力水平(OR=-0.971,P<0.001)与失眠情况显著相关。通过该两种量表评分可以对受试者是否出现失眠进行预测(AUC=0.724,P<0.001)。结论:焦虑以及心理复原力程度都与睡眠情况显著相关,随着焦虑情绪增加,睡眠质量明显下降,而较好的心理复原力则是失眠的保护因素。

    高中生睡眠焦虑心理复原力现状调查

    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前高度膝关节J形征导致术后内侧髌股韧带移植物残存松弛的分析

    薛喆裴征唐冲张昆...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合并胫骨结节截骨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术前不同严重程度的膝关节J形征对术后重建移植物松弛度的影响及高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的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对髌骨运动轨迹进行评估,根据膝关节J形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3度组、2度组及1度组。分别比较3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移植物稳定性(麻醉下髌骨外推应力指数)、移植物失效率、CT参数(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膝关节旋转角)、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分型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髌股关节功能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同时分析造成术前高度J形征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8.2±5.9)个月(范围36~45个月),97.1%(134/138)患者髌骨无再发脱位。术前J形征3度组17例,2度组24例,1度组97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侧别、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窗、随访时间及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J”形征3度组患者术后麻醉应力下髌骨外推指数(36.4%±19.6%)大于2度(23.5%±8.1%)和1度组(22.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术后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1.7±8.2)mm大于2度(-6.6±8.0)mm和1度组(-9.4±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股骨前倾角(28.2°±11.6°)大于2度(20.4°±12.6°)和1度组(19.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胫骨外旋角(30.4°±20.0°)大于2度(16.5°±17.5°)和1度组(19.8°±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膝关节旋转角(14.6°±5.4°)大于2度(8.3°±3.9°)和1度组(9.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指标在2度和1度组间无差异(P>0.05)。其他影像学参数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中,随访时移植物失效率(23.5%)大于2度(0%)和1度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53.3±2.5)分提高至(77.2±6.1)分(P<0.001),Kujala评分由术前(63.2±9.7)分提高至(76.1±3.3)分(P=0.003),Lysholm评分由术前(66.7±6.7)分提高至(84.7±5.6)分(P<0.001);2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49.2±4.6)分提高至(87.3±8.7)分(P=0.002),Kujala评分由术前(61.5±6.6)分提高至(84.4±4.8)分(P=0.045),Lysholm评分由术前(59.6±7.0)分提高至(91.6±8.0)分(P<0.001);1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54.5±3.2)分提高至(86.4±6.5)分(P=0.017),Kujala评分由术前(65.7±3.6)分提高至(85.3±1.2)分(P=0.055),Lysholm评分由术前(63.8±4.3)分提高至(93.1±4.3)分(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OR=1.44)、股骨前倾角(OR=1.37)及膝关节旋转角(OR=1.24)均为高度J形征(3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髌骨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但术前若合并高度J形征(3度)则可造成术后移植物残存松弛甚至失效。过大的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及膝关节旋转角为高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

    髌股关节高度膝关节J形征关节镜检查移植物松弛

    江苏省基层医院围麻醉期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

    杨国旺边震季雨萌李艺轩...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基层医院围麻醉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减少基层医院手术患者不良事件提供参考,为提高基层医院麻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54家基层医院抽取81例围麻醉期不良事件,采集资料方式以查阅病例记录与询问主治医生相结合,调查指标包括围麻醉期不良事件的具体内容、归属类别、发生时间、诱发因素和患者转归。结果:从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看,麻醉诱导期12例(14.8%,6类),主要与循环系统相关;手术中36例(44.4%,15类),特点是种类繁多且重现率高低不等;手术后15例(18.5%,13类),特点是种类繁多且重现率较低;麻醉苏醒期14例(17.3%,8类),主要与呼吸系统相关。从不良事件诱发因素看,涉及患者因素64例(79.0%),涉及手术因素28例(34.6%),涉及麻醉因素28例(34.6%),单纯麻醉管理不当引起不良事件3例(3.7%)。从临床转归看,结局良好66例(81.5%),不幸死亡12例(14.8%)和预后不佳3例(3.7%)。结论:麻醉医师需要重视预防手术患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潜在风险,妥善处理围麻醉期急危重症或各时间段突发情况,以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安全和减少围麻醉期不良事件。

    基层医院不良事件麻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心脏瓣膜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夹闭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王振东李赟姜灵凯王婷...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单独或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进一步联合左心耳夹闭术分别在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与西安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于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2.3±7.7)岁。永久性房颤患者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8例行单独瓣膜置换手术,12例行瓣膜置换手术+射频消融术,15例行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单独瓣膜置换平均手术时间(241.00±26.55)min,瓣膜置换手术+射频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275.50±12.69)min,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98.33±19.92)min。术后即刻转窦性心律36例(4/5),9例未转窦(1/5)。左心耳夹位置良好无移位(15例,100%)。单纯瓣膜手术组和瓣膜手术+射频消融组术后脑卒中发生各1例,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组术后无脑卒中发生。单纯瓣膜手术组术后出现1例胸腔积液患者和1例出血患者;瓣膜手术+射频消融组术后出现1例出血患者;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夹闭术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未受手术的复杂度增加而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结构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源性脑卒中左心耳夹闭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孙凤兰周萍程兴璞张倩倩...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51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开腹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3天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变化。结果:腹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快于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开腹组(P<0.05)。2组术后3天子宫肌瘤患者氢氧根离子(OH-)、超氧阴离子(O-)、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3天子宫肌瘤患者OH-、O-、MDA和Cor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2组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较术前降低,而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患者血清E2水平高于开腹组,而FSH和LH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和卵巢功能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术后并发症

    安坤种子丸联合芬吗通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黄体生成激素与硫酸脱氢表雄酮的影响

    刘穗牛向馨黎美燕罗小妹...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安坤种子丸联合芬吗通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黄体生成激素与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100例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琼海市中医院妇科进行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通过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先给予2组患者口服维生素E以及多吃豆类食品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后采用口服治疗芬吗通,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后采用口服治疗安坤种子丸+芬吗通,观察2组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LH)、DHEA-S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以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电化学发光发检测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治疗后对2组不良反应及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DHEA-S、LH、FS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DHEA-S、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HBG、AMH均高于2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SHBG、AMH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坤种子丸+芬吗通能有效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体内LH、DHEA-S以及雌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恢复较好。

    安坤种子丸芬吗通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黄体生成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

    三角球囊与金属圆形节育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何惠娴肖勇纪燕琴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三角球囊与金属圆形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术后粘连程度改善情况并重点分析对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81例中重度IUA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在医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对照组术毕即置入金属圆形节育器,观察组术后放置三角球囊,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2 d,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雌激素贯彻治疗3个月。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时影像学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EV)、子宫内动脉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通过对截距项(P<0.001)、组别(P<0.001)、时点(P<0.001)及组别时点交互(P<0.001)固定效应的显著性检验显示,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AF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术后3个月时,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增厚,EV较术前增大,FI、VFI值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厚,EV较对照组大,FI、VFI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时,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总复发31.71%,低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球囊与金属圆形节育器用于中重度IUA患者术后均可减轻粘连程度,且三角球囊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进一步改善子宫内膜结构和血流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更利于降低复发风险。

    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分离术三角球囊金属圆形节育器子宫内膜炎症反应

    术后不同时间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莫婧陈国伟张世玉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4例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卵巢癌根治术后均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4 h开始第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并按每24 h一次进行重复灌注;对照组患者于术后48 h开始第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并按每48 h一次进行重复灌注,4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水平,2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年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0.48%、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80.95%(P<0.05);2组治疗后VEGF、HE-4、CA125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HE-4、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2.68%、9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Log Rank=0.191,P=0.662)。结论:术后每24 h进行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明显。

    腹腔热灌注化疗卵巢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