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2024)

    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病学组陈琼于普林...
    12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对人群的健康构成严峻挑战,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状尤为迫切.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已被证实可减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疾病负担.但公众对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认识不足,医务人员重视度低等原因,我国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实际接种率普遍较低.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上述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推动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地发挥疫苗预防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作用,减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及相关严重并发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专家共识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瓣膜病共病诊治专家协作组汪芳吴永健
    1236-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瓣膜病负担重,近十余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主动脉瓣狭窄重要的治疗方式目前已获得诸多研究证据支持.TAVR的适应证人群,绝大多数为老年、合并多种疾病、合并多种用药以及衰弱的群体,而合并疾病的种类和病情,TAVR围手术期合并疾病的管理与治疗,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需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规范TAVR围手术期共病的诊治,瓣膜病共病诊治专家协作组讨论制定了 TAVR围手术期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对衰弱、冠心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肿瘤、非心脏外科手术需求、晚期肾病、严重肺功能障碍等七个共病的相关诊治情况统一意见.

    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瓣围手术期共病

    桡动脉穿刺在75岁及以上老年人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李秋菊庞珂陈翰林殷悦...
    125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桡动脉穿刺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350例,按照穿刺方式分为股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包括是否穿刺失败、更改穿刺部位、一般穿刺并发症(包括皮下出血、穿刺点血肿、血管痉挛)、严重穿刺并发症(包括肢体远端缺血、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穿刺方法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350例患者中28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7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穿刺失败率、更改穿刺部位率、严重并发症(包括肢体远端缺血、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051、0.075、0.588、3.175,P=0.152、0.784、0.443、0.075).在股动脉穿刺组中有20.4%(57例)的患者出现了一般穿刺并发症(包括皮下出血、穿刺点血肿、血管痉挛);而在桡动脉穿刺组中仅8.6%(6例)的患者出现了一般穿刺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0,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股动脉穿刺比较,桡动脉穿刺能减少所有并发症(OR=0.272,95%CI:0.139~0.532,P<0.001)、一般穿刺并发症(OR=0.375,95%CI:0.153~0.919,P=0.032)、下肢静脉血栓(OR=0.219,95%CI:0.050~0.954,P=0.043)的发生风险.结论 在接受神经介入术的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桡动脉穿刺的一般穿刺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穿刺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神经介入术桡动脉穿刺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杨琰张晓娜张娟侯婷婷...
    1260-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延缓失智和失能的多模干预研究(MIND-China)的自然人群队列,纳入5 009例≥ 60岁老年受试者,其中954例(19.05%)患脑卒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5种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在模型1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后,5种生活方式中,健康的社会交往(OR=0.783,95%CI:0.668~0.917)和良好睡眠(OR=0.731,95%CI:0.621~0.860)与脑卒中患病存在相关性(均P<0.05),未发现其他生活方式与脑卒中患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的分析显示,保持3种(OR=0.639,95%CI:0.433~0.944)、4种(OR=0.620,95%CI:0.409~0.941)、5 种(OR=0.397,95%CI:0.197~0.799)健康生活方式与脑卒中患病相关(均P<0.05).在模型2中,控制了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以及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APOE基因型后,结果与模型1 一致.结论 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相关,健康生活方式的种类越多,脑卒中发病的风险越小.

    生活方式卒中健康状况

    肺康复对长期家庭氧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连博文张烟烟盖金楚杜毓锋...
    1265-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于长期家庭氧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后顺利出院的老年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0例,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肺康复组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康复健康宣教及营养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6 min步行距离(6MWD)、握力、5次起立-坐下时间(5R-STS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闭目单足站立时间(CCT)、Berg平衡量表(BBS)及安全性.结果 最终肺康复组29例、对照组28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肺康复组患者FEV1/FVC、PaO2、PaCO2、SaO2、6MWD、握力、5R-STST、CAT、CCT、BBS 均较干预前好转(t=-2.242、-4.630、W=-3.439、t=-6.512、-10.563、-6.197、W=-3.968、t=10.847、-7.334、W=-4.189,均 P<0.05),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肺康复组6MWD、CAT、CC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2.104、2.183、2.106,均P<0.05),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与训练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为期12周的肺康复对于长期家庭氧疗的老年COPD患者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全身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四肢肌力及平衡功能;本套肺康复方案能在保证简单易行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及依从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康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长期家庭氧疗

    口服最小模型法评估中青年及老年人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秦丽张爱森黄婷婷朱倩倩...
    1271-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IS)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中青年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体检人群301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记录受试者个人史和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检测血脂、营养代谢指标;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定体成分;采用口服最小模型(OMM)法得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动态胰岛素分泌(Φd)、静态胰岛素分泌(Φs)、总胰岛素分泌(Φt)和处置指数(DI),并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组,分析影响老年人和中青年IS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及差异性.结果 校正性别和体质指数(BMI)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Φd、DI-Φd、DI-Φt 均随增龄下降(r=-0.219、-0.210、-0.187,P=0.005、0.015、0.017),而ISI、Φs、Φt、DI-Φs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根据糖耐量结果分组后,虽然老年人和中青年各组之间的I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校正ISI后,老年新发糖尿病人群的DI-Φd、DI-Φs、DI-Φt反而高于成年新发糖尿病人群.纳入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身肌肉总量、腰臀脂肪量比值(A/G)和脂肪量指数(FMI)等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FMI均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ISI的危险因素(OR=2.324、1.773,P=0.032、0.005),A/G均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DI-Φd 的危险因素(OR=69 252.464、407.653,P=0.012、0.001).除此之外,HDL-C 为老年组 ISI的保护因素(OR=0.024,P=0.012),而年龄的增长为老年人DI-Φs的危险因素(OR=1.454,P=0.039);全身肌肉总量和A/G为中青年组ISI的危险因素(OR=1.054、15.725,P=0.021、0.026),FMI为中青年组DI-Φs的危险因素(OR=1.826,P=0.035).结论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随增龄减退,而ISI无增龄改变;影响老年人和中青年ISI、DI-Φd、DI-Φs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提示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能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干预更有利于保护ISI和胰岛β细胞功能.

    糖尿病胰岛素影响因素口服最小模型法

    老年人早期胃癌的背景黏膜状态和病变特征分析

    李文彬史济华徐雪来琳琳...
    1278-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和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背景黏膜状态和病变特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背景黏膜状态、病变特征和ESD术后病理和治疗结局等资料,比较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的差异.结果 共入选10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老年组57例、非老年组43例,共111处病变(老年组病变64处,非老年组病变47处).老年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的患者比例(89.5%、51/57)高于非老年组(74.4%、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萎缩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中,老年患者木村-竹本分类C0~C1的比例(15.6%、10/64)低于非老年患者(40.4%、19/47),老年组C2~C3的比例(65.6%、42/64)高于非老年组(51.1%、24/47),老年患者O1~O3的比例(12.5%、8/64)高于非老年组(4.3%、2/47).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肠化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老年患者的总肠化比例(85.9%、55/64)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61.7%、29/47),尤其是广泛肠化(胃窦+胃体均有肠化)的比例(43.8%、28/64)高于非老年患者(23.4%、11/47).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京都胃癌风险内镜评分为(2.43±1.28)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72±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06).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整块切除、R0切除、治愈性切除比例、ESD术后并发症比例和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背景黏膜存在广泛萎缩和肠化的比例高,内镜下胃癌风险评分更高,因此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检查应更加仔细、全面地进行观察.

    胃肿瘤胃黏膜病变特征

    除步速外的步态标记物在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筛查中的价值

    王静周哲平周莉金玲娟...
    1285-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老年肌少症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往往会带来更严重的不良事件.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身体成分特点和步态特征,寻找老年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的敏感步态标记物.方法 本研究邀请苏州地区3个不同护理院的200例老年人参与,使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BJ)评估总体认知功能,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身体成分,可穿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步态,筛选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的步态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83名参与者被纳入分析并分为3组,肌少症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4例,肌少症合并痴呆组24例,对照组(认知功能正常且无肌少症的老年人)35例.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合并MCI组的骨骼肌质量指数[(5.6±0.8)kg/m2 比(7.4±0.8)kg/m2]、总蛋白[(6.7±1.1)kg 比(8.9±1.5)kg]、上臂肌肉维度[(21.4±1.7)cm比(24.1±2.3)cm]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合并痴呆组的步幅[(0.45±0.17)m 比(0.65±0.22)m]更短、步速[(0.38±0.13)m/s 比(0.55±0.18)m/s]更慢、转弯角速度[(89.8±23.4)度/s 比(116.8±26.3)度/s]更小,转弯时间[(3.2±0.5)s 比(2.8±0.3)s]更长(均 P<0.05).转弯时间对肌少症合并MCI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673,灵敏度70.8%,特异度68.6%);年龄+转弯角速度的模型(曲线下面积=0.87,灵敏度83.3%,特异度85.7%)对于肌少症合并痴呆表现出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合并MCI组的肌肉力量、营养状态及步态表现更差.除步速外,本研究提出转弯相关的步态指标对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有较高预测价值,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步态评估可能是筛查这类高危人群的新途径.

    认知障碍步态肌少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巩杨帆陈伟谢华泽尹卓豪...
    1292-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 2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212例)和存活组(1 051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1年死亡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为1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OR=0.67,95%CI:0.48~0.95)、年龄(>85 岁)(OR=2.23,95%CI:1.56~3.19)、体质指数(BMI)(<18.5)(OR=1.74,95%CI:1.17~2.60)、BMI(30~40)(OR=3.14,95%CI:1.20~8.21)、脑卒中(OR=1.59,95%CI:1.06~2.38)、贫血(OR=1.75,95%CI:1.07~2.86)、血浆纤维蛋白质(FIB)(<1.8 或>3.5)(OR=1.63,95%CI:1.12~2.37)、深静脉血栓(OR=1.57,95%CI:1.13~2.1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Ⅳ)(OR=2.37,95%CI:1.56~3.59)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 1年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 年龄>85岁、BMI(<18.5,30~40)、脑卒中、贫血、FIB(<1.8或>3.5)、深静脉血栓、ASA分级(Ⅲ/Ⅳ)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性别是其保护性因素.

    老年患者髋骨折死亡率影响因素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宋进良翁友林郑富文李祖涛...
    1299-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构建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手术变量,研究结局为术后1年死亡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改良5项衰弱指数(mFi-5)(OR=1.338,95%CI:1.147~1.561,P<0.001)、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OR=1.694,95%CI:1.230~2.333,P=0.001)、术前血红蛋白(OR=1.281,95%CI:1.016~1.616,P=0.036)、手术等待时间(OR=1.570,95%CI:1.063~2.319,P=0.023)、年龄(OR=2.196,95%CI:1.712~2.816,P<0.001)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建立的预测模型C-Index:建模组为 0.769(95%CI:0.723~0.818),验证组为 0.715(95%CI:0.612~0.750).生存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95%CI:0.722~0.850)和0.718(95%CI:0.640~0.808).建模组和验证组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DCA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获益,临床适用性良好.结论 mFi-5、是否入住ICU、术前血红蛋白、手术等待时间、年龄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依此建立的预后模型,预测预后价值准确,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个体化评估,促进合理预期.

    骨折固定术,内股骨骨折死亡率预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