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建业

月刊

0254-9026

cjge@cma.org.cn

010-64012981-8001

100730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大佛寺东街6号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2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及其光盘版由《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北京医院出版、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老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践、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积极引导老年医学工作者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向新的、先进的研究领域。设置的栏目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述评、专家论坛、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讲座、专题笔谈、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简报、会议纪要、综述、临床病理讨论、病例报告、国外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版MoCA评估系统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汤观秀张秋香刘倩曾晖...
    1019-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系统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识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诊断为MCI的75例患者(MCI组)和195例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智能版MoCA系统评估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MCI组MoCA总评分及MMSE总分[(19.73±2.42)分和(24.81±2.33)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4.47±2.02)分和(26.50±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智能版MoCA最佳截断值为23.5分,其诊断MCI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96.0%、82.1%、0.690)均高于MMSE量表(90.0%、62.6%、0.428).结论 智能版对老年MCI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该系统诊断MC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MMSE.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电子化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诊断价值

    自我调节疲劳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心理困扰与积极度间的中介作用

    张文静郭菲菲王志浩郭宏丽...
    1025-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调节疲劳在老年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患者心理困扰与积极度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积极度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3-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治疗的患者267例,采用患者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RF-S)、积极度量表(PAM)、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评估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积极度、心理困扰情况,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三者关系的作用路径.结果 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积极度得分为(56.49±9.52)分;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42.74±8.11)分;心理困扰得分为(23.42±4.45)分,积极度与自我调节疲劳、心理困扰呈负相关,自我调节疲劳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自我调节疲劳在心理困扰与积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98,占总效应的53.8%.结论 自我调节疲劳在心理困扰与积极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注重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情况,以期提高积极度相关干预的有效性.

    自我调节疲劳积极度中介作用心理困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

    1029页

    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量化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段成人左心房功能研究

    徐涛郭颖宋欣阳夏辰兮...
    1030-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简称左房)量化(4D Auto LAQ)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段成人左房功能,探讨左房的二维应变与四维应变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为四维左房参数在临床精准应用提供进一步支持.方法 选取409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使用GE公司Vivid E95型超声心动图仪及四维探头,采集二维和四维超声图像,分析二维及四维超声参数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并探讨左房储器期应变(LASr)、管道期应变(LAScd)和主动收缩期应变(LASct)等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409例志愿者(男217例,女192例),青年组(18~45岁)56例,中年组(46~65岁)202例,老年组(>65岁)151例.常规超声指标显示,青年、中年、老年组左房前后径分别是:(31.70±3.65)mm、(34.02±3.91)mm、(35.2±4.37)mm(P<0.01),反映心脏结构随年龄增长的适应性变化.二维与四维左房参数在青年、中年、老年组中分别为:LASr(2D)(%):37.48±7.51、30.95±8.23、26.9±7.56(P<0.01);LA VImax(ml/m2):23.54±5.79、26.33±7.6、28.99±8.15(P<0.01);LASr(%):31.2±17.07、22.5±8.59、19.49±7.47(P<0.01).二维与四维左房参数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LASr(2D)(%)、LAScd(2D)(%)、LASr(%)、LAScd(%)与年龄的相关性分别为:-0.429、0.580、-0.354、0.298(P<0.01).结论 4D Auto LAQ技术能够有效评价不同年龄段成人的左房功能,年龄是影响左房参数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超声参数相比,二维和四维左房应变参数能在早期体现出差异,适用于早期年龄相关性左房功能异常筛查、评估和监测,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心房功能四维超声心动描记术左心房应变年龄因素

    量子微磁波功能衣对老年人腰痛的治疗效果

    常杰齐海梅纪泉
    1037-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老年腰痛患者应用可穿戴设备(量子微磁波功能衣)干预的临床效果,为大规模临床试验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前瞻性研究,于2021年11月25日至2022年3月10日在北京医院骨科门诊招募60岁及以上主诉腰痛的患者,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0例患者,将40例老年腰痛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常规医疗干预+穿戴量子微磁波功能衣)和对照组20例(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患者每天24 h穿戴量子微磁波功能衣,试验持续时间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试验,39例受试者完成了临床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首诊和复诊时VAS及ODI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VAS及ODI评分下降较为明显,即VAS评分变化量[△VAS评分(复诊-首诊)]、ODI评分变化量[△ODI评分(复诊-首诊)]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7、-3.884,均P<0.001);腰椎核磁共振显示腰椎周围软组织炎症,对照组软组织炎症无明显变化13例(86.7%)、好转2例(13.3%);试验组无明显变化5例(31.3%)、好转11例(68.7%),试验组腰椎周围软组织炎症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x2=9.764、P=0.002).结论 在常规医疗干预的基础上,3个月持续穿戴量子微磁波功能衣可以进一步有效缓解老年人腰痛.

    腰痛预后可穿戴设备

    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状况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刘慧珍郭树彬商娜李俊玉...
    1043-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状况及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1-9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留观病房治疗的65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促甲状腺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衰弱筛查问卷(FSQ)、衰弱(FRAIL)、临床衰弱量表(CFS)评分;分别根据3种量表定义患者是否衰弱,报告不同诊断标准的衰弱患病率,采用Spearman检验和Kappa系数对3种量表进行一致性评价.比较衰弱与非衰弱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itD营养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比较不同VitD营养状况组间衰弱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25(OH)D对衰弱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3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FSQ、FRAIL、CFS标准,衰弱患病率依次为47.0%、55.2%、69.4%.3种量表依次进行一致性评价,FSQ与FRAI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为0.761(95%CI:0.715~0.806,P<0.001)、Kappa 系数 0.536(95%CI:0.451~0.621,P<0.001)均最大.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后,VitD缺乏(OR=5.994、95%CI:1.232~29.169、P=0.027)与FSQ衰弱患病率增加呈独立相关.随着VitD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衰弱患病率呈递增趋势;VitD缺乏组高于VitD不足及充足组(均P<0.05).血清25(OH)D水平预测FSQ、FRAIL、CFS衰弱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 0.806(95%CI:0.744~0.868)、0.748(95%CI:0.679~0.817)、0.768(95%CI:0.701~0.826)(均 P<0.001),最佳截断值依次为 12.0、9.76、11.65 μg/L,约登指数依次为0.553、0.419、0.462.结论 FSQ、FRAIL、CFS在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5(OH)D可作为衰弱的独立预测因子,检测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识别衰弱,可改善急诊老年患者的危险分层.

    流行病学维生素D营养状况衰弱

    影响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及复发情况分析

    程立杨嫚代允义
    1049-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患者发生A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02例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以上.通过光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查患者AR情况,依据AR情况将202例患者分为AR组(63例)与阿司匹林敏感(AS)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心房颤动、AR、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等.将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结果 与AS组患者比较,AR组患者脑梗死复发、TC、ox-L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OR=15.410,95%CI:5.504~43.146,P<0.001)、TC(OR=0.454,95%CI:0.313~0.660,P<0.001)是影响脑梗死患者 AR 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2年复发率11.11%(7/63)显著高于AS组3.60%(5/139)(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TC是脑梗死患者AR的独立危险因素,AR会进一步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因此,对患者是否存在AR进行监测对于预防脑梗死复发具有实际意义.

    脑梗死危险因素复发阿司匹林抵抗

    抑郁情绪在睡眠质量影响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中的中介作用

    邬锡波王佳宇韩红霞沙开辉...
    1054-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抑郁情绪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4-6月对宁波市海曙区310名MCI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99份.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结果 MCI患者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F=3.89,P<0.05);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40,P<0.01),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2,P<0.01);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0,P<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在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02(95%CI:-0.03~-0.01).结论 睡眠质量会显著影响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轻度认知障碍睡眠质量抑郁情绪中介效应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社区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杨苏瑞张驰李哲林韩怡文...
    1059-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老年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社区人群的队列研究,在2012-2014年的基线调查中,利用身高、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构建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划分为正常组(GNRI>98)、轻度营养不良组(92≤GNRI≤98)、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组(GNRI<92).调查对象被随访至2018年,在追踪调查中收集死亡结局和生存时间.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GNRI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有3 016名老年人被纳入分析,其中1 296人(42.97%)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经过10 594.5人年的随访后,发生了 1 280人死亡事件.在校正社会人口学特征、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多种慢性疾病后,相对于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的HR(95%CI)为1.35(1.18~1.56),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组为1.85(1.61~2.12).通过GNRI预测死亡结局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1~0.77),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65.4%.在亚组分析中,营养不良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在男性中高于女性(交互项P=0.037).结论 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与营养不良的程度呈正相关.GNRI对老年人的生存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全因死亡老年人

    社交孤立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许家培孟令丙李剑怡吴迪珊...
    1065-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群社交孤立状况及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第4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库,由婚姻状态、是否独自居住、经常联系的亲友数量、社会参与4个部分内容计算社交孤立评分.通过x2检验评估社交孤立人群特征、各省级行政区情况及各协变量亚组间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交孤立及相关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 218 329名老年人纳入最终分析,山东省社交孤立发生率和人数均为全国最高(18.95%、3 360/17 735),东部沿海省份社交孤立发生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农村居住、女性、高龄、少数民族、低学历、经济状况差、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孤独、睡眠质量差、对住房条件不满意人群的社交孤立发生率更高.调整了负性情绪体验或不良生活方式后,社交孤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OR=1.190、95%CI:1.016~1.296、P=0.016,OR=1.208、95%CI:1.131~1.291、P<0.001),在同时调整二者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OR=1.237,95%CI:1.160~1.319,P<0.001).结论 社交孤立与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结合均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重视老年群体的社交孤立问题.

    社交行为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