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的中英比较研究

    李澳琳吕筠陈媛媛邵子伦...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中英糖尿病患者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和英国生物银行基线调查数据,以参与者自报是否患糖尿病为自变量,以低水平体力活动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与低水平体力活动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有509 254名中国成年人和359 763名英国成年人纳入研究,经多因素调整后,中英糖尿病患者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的风险均升高,OR值(95%CI)分别为1.15(1.12~1.19)和1.37(1.32~1.41).其中,病程长和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的风险更大.此外,女性、居住在农村、在职、从不吸烟的中国糖尿病患者和男性、居住在城市、退休/无业、已戒烟的英国糖尿病患者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结论 中英糖尿病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更容易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但两国患者进行低水平体力活动的风险因社会人口学特征而异.应对不同国家的糖尿病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体力活动指南和干预措施,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

    糖尿病体力活动比较研究影响因素

    青岛市成年人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李聿蕙刘蕾胡丹郑晓艳...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青岛项目点.利用研究对象的基线信息和随访获得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模型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3 355名,累计随访302 008.88人年,共有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1 093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正常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相比,腰围超标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升高了 78%[风险比(HR)=1.78,95%CI:1.51~2.10],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升高了 72%(HR=1.72,95%CI:1.40~2.12)和 83%(HR=1.83,95%CI:1.40~2.39).RCS模型分析显示,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呈非线性的"S"形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维持正常腰围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腰围前瞻性研究

    1990-2030年中国因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疾病负担分析及趋势预测

    朱穗陈燊桐金莹莹路尚文...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等指标描述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疾病负担情况,利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变化.采用R软件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0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结果 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呈上升趋势,其EAPC为 0.31%(95%CI:0.10%~0.52%);DALY 呈现下降趋势,EAPC 为-2.81%(95%CI:-2.92%~-2.70%);ASMR呈下降趋势,EAPC为-2.55%(95%CI:-2.66%~-2.45%).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在35~49岁年龄段中达到最高,而ASMR随着年龄升高逐渐增加,年龄30~岁开始显著升高;年龄标化DALY率在55~64岁之间达到高峰.男性居民的疾病负担指标均高于同时期的女性居民.根据BAPC模型预测结果,2020-2030年中国全人群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从2020年的3.45/10万上升至2030年的3.78/10万,增长9.57%,ASMR从2020年的1.45/10万下降至2030年的1.24/10万,降低14.48%.结论 我国因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在男性和中老年人群中,需要更加重视对这些人群的关注.2020-2030年预测结果显示ASMR呈下降趋势,ASIR仍在上升.

    肝硬化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

    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高血压的中介效应研究

    王蓝张梅赵振平李纯...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以及高血压的中介效应.方法 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为基线数据,脑卒中发病数据来源于2013-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死亡数据来源于2015-2020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将数据库进行匹配链接后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强度,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中介效应,并按照性别和年龄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4 352人,累计随访612 911.36人年,随访期间共4 638人发生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919人,出血性脑卒中689人,总人群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756.72/10万人年、641.37/10万人年和114.60/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6%[风险比(HR)=1.16,95%CI:1.06~1.27]、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 12%(HR=1.12,95%CI:1.01~1.24)、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39%(HR=1.39,95%CI:1.11~1.75).因果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百分比分别为36.07%、39.98%、25.34%,在男性和<65岁人群内的中介效应百分比更高.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高尿酸血症脑卒中高血压中介效应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199页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赵清雅张彩霞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中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纤维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 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归因于钙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的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65~79岁各年龄组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以及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较25~64岁各年龄组上升速度更快,65~79岁各年龄组归因于钙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较25~64岁各年龄组下降速度更慢.控制时期和队列效应后,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纤维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归因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量、红肉摄入过量、钙摄入不足、牛奶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总饮食危险因素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时期、队列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归因于纤维摄入不足随时期、队列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各饮食危险因素的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归因于饮食危险因素的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中需加强饮食危险因素的科普教育.

    结直肠肿瘤全球疾病负担饮食危险因素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谢忠杭李玲芳祝寒松黄文龙...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索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福建省2011-2022年伤寒监测资料,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对各县(区)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共报告发病5 126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年均发病率在2011-2015、2016-2019和2020-2022年分别为0.96/10万、1.49/10万和0.81/10万.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5-9月.0~4岁和5~9岁年龄组发病数分别占23.59%(1 209/5 126)和9.62%(493/5 126).全人群的男女性别比为0.97∶1(2524∶2 602),<10、10~54和≥55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 1.19∶1(925∶777)、0.75∶1(1 060∶1 404)、1.28∶1(539∶421).宁德市发病占福建省的 30.65%(1 571/5 126);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宁德市.存在再次发病和家庭成员续发现象.结论 2011-2022年福建省伤寒呈低水平流行,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强防控措施;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宁德市是主要的聚集区域,应深入调研其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

    伤寒发病率流行特征热点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212页

    河北省2013-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

    郑飞孙印旗张海霞张洪斌...
    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河北省百日咳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完善百日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3-2022年河北省报告的百日咳数据分析流行特征.应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环形地图制作;运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河北省2013-2022年累计报告百日咳6 71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0/10万.2013-2019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1年呈大幅下降趋势,但2022年呈骤增趋势.夏、秋两季为流行的高发季节,发病占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岁(48.67%),占比最低的年龄组为≥15岁(0.45%),以散居儿童为主(78.0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百日咳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并且高-高聚集区存在于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廊坊市、保定市和沧州市.低-低聚集区与本研究对应疾病低发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时空扫描探测出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并且有3个聚集区集中在2022年.结论 河北省2013-2022年百日咳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地区、季节差异,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百日咳流行特征时空聚集性

    江苏省2005-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合并HBV感染及生存分析

    邱涛丁萍张之翟祥军...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0年江苏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合并HBV感染和生存情况,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江苏省2005-2020年HIV/AIDS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基线和随访数据库,随访观察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法比较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江苏省2005-2020年首次入组抗病毒治疗HIV/AIDS共33 322例,总体HBsAg检测率为57.3%(19 098/33 322).在进行HBsAg检测的 HIV/AIDS 中,男女性别比为7.1∶1(16 745∶2 353),年龄(39.4±14.0)岁,已婚/同居占49.5%(9 446/19 098).同性性传播占57.8%(11 048/19 098),异性性传播占36.6%(6 990/19 098).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的M(Q1,Q3)为297(166,445)个/μl.HIV/AIDS的 HBsAg阳性率为8.2%(1 566/19 098,95%CI:7.8%~8.6%).在随访观察截止期内共1 062例HIV/AIDS死亡.经log rank检验,是否合并HBV感染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7,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组年份、年龄、婚姻状况、HIV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前基线CD4计数和是否合并HBV感染是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相比于2015年及以前入组者、年龄≥45岁和未婚者,2016-2020年入组治疗者、<45岁组和已婚/同居者的死亡风险较低;相比于基线CD4计数≥201个/μl组、其他感染途径和单纯HIV感染者,基线CD4计数≤200个/μl组、注射吸毒途径和合并HB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江苏省需要在HIV/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中加强合并HBV感染的检测、管理和精准治疗,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单纯HIV感染者的保护,减少HIV/AIDS死亡风险.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病毒治疗合并感染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