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尹遵栋王传林
    76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破伤风疫苗专家共识

    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关联的观察性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程思巫婷余灿清孙点剑一...
    770-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一次重复调查中2 182名具有靶向质谱代谢组检测的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浆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并识别BMI相关的代谢通路.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进一步探索BMI与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潜在因果关联,并使用MR-Egger法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 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3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2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3种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以及7种酰基肉碱(C3、C4、C5、C10、C10∶1、C14和C16)的血浆水平升高相关,与天冬酰胺、丝氨酸和甘氨酸水平降低相关.通路分析发现7个与BMI相关的氨基酸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校正后均P<0.05),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BMI与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呈非线性关联,BMI与其他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均呈线性关联.单样本MR分析发现BMI与酪氨酸和4种酰基肉碱[C5-DC(C6-OH)、C5-M-DC、C12-DC和C14]水平升高相关,其中酪氨酸和酿基肉碱C14在观察性分析[β值(95%CI)分别为 0.057(0.044~0.070)和 0.018(0.005~0.032)]和单样本 MR 分析[β值(95%CI)分别为0.102(0.035~0.169)和0.104(0.036~0.173)]中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经检验,本研究的MR分析满足工具变量的3个核心假设.结论 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11种氨基酸和7种酰基肉碱水平相关,涉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BMI与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体质指数氨基酸酰基肉碱孟德尔随机化

    中国非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人群脂蛋白(a)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柯雅蕾潘烺吕筠孙点剑一...
    779-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中国非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脂蛋白(a)[Lp(a)]的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其中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对照人群进行分析,使用参比实验室检定的多克隆抗体比浊法测定Lp(a)水平,≥75.0 nmol/L定义为高Lp(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p(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5 870名非ASCVD人群中,Lp(a)水平呈正偏态分布,M(Q,,Q3)为17.5(8.8,43.5)n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与高Lp(a)相关(OR=1.23,95%CI:1.05~1.43),中心性肥胖者的高Lp(a)风险降低(OR=0.68,95%CI:0.52~0.89).随TC、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高Lp(a)风险增加,各升高组的OR值(95%CI)分别为2.40(1.76~3.24)、2.68(1.36~4.93)、1.29(1.03~1.61)和 1.65(1.27~2.13);HDL-C 降低组高 Lp(a)风险降低,OR值(95%CI)为0.76(0.61~0.94);而TG、ApoA1与ApoB的比值(ApoA1/B)与高Lp(a)风险呈负相关,TG升高组的OR值(95%CI)为 0.73(0.60~0.89),Apo A1/B 升高组的 OR值(95%CI)为 0.60(0.50~0.72);Lp(a)水平与血脂指标(除Apo A1外)的相关性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未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与Lp(a)水平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Lp(a)水平与性别及中心性肥胖有关,但受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影响较小.

    脂蛋白(a)非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人群分布影响因素

    四川省居民体力活动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周静陈晓芳常晓宇张宁梅...
    78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彭州市≥30岁居民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体力活动水平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脑血管病发病情况.描述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及脑血管病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5 126名研究对象,其中有5 290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累积发病率为9.60%.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通勤性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增高可降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病风险.与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风险比(HR)值为0.81(95%CI:0.75~0.88);与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4(95%CI:0.78~0.91);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7(95%CI:0.80~0.94);未发现家务性/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风险间的关联.结论 在四川省彭州市,体力活动的增加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的降低有关,应鼓励增加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以获得健康益处.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体力活动脑血管病

    妊娠期PM2.5暴露影响胎儿生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黄磊吕红徐欣孙天宇...
    794-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对胎儿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识别暴露效应窗口.方法 选取江苏出生队列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招募的4089对母子对,收集其基线信息、妊娠期诊疗信息、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信息、妊娠满20周后的胎儿B超检查(头围、腹围、股骨长和估计体重)信息.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暴露效应的估计,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暴露效应窗口.结果 妊娠期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μg/m3,胎儿头围、腹围和估计体重Z评分分别减小0.025(β=-0.025,95%CI:-0.048~-0.001)、0.026(β=-0.026,95%CI:-0.049~-0.003)和 0.028(β=-0.028,95%CI:-0.052~-0.004),头围和估计体重生长受限风险分别增加8.5%(RR=1.085,95%CI:1.010~1.165)和13.5%(RR=1.135,95%CI:1.016~1.268).PM2.5组分中黑碳、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暴露浓度升高均与头围Z评分减小显著相关,同时硫酸盐暴露的增加还与股骨长的Z评分减小有关.妊娠期PM2.5暴露影响胎儿头围生长效应窗口为第2~5周,腹围为第4~13周以及第19~40周,股骨长为第4~13周以及第23~37周,估计体重为第4~12周以及第20~40周.结论 妊娠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可能对胎儿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胎儿不同生长指标的效应窗口不完全一致.

    胎儿生长PM2.5组分前瞻性队列效应窗口

    中国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腰围身高比与认知障碍关联的队列研究

    侯丁淳魏玥孙玉梅裴丽君...
    802-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腰围身高比(WHtR)(TyG-WHtR)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方法 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和2015年的8 946名中老年人为基线人群,构建队列数据库.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中老年人基线TyG-WHtR不同水平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联,并分别进行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结果 8 946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7.08人年,认知障碍发病密度为21.15/1 000人年.与TyG-WHtR的Q1水平相比,其Q3和Q4水平分别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32%(HR=1.32,95%CI:1.09~1.60)和47%(HR=1.47,95%CI:1.14~1.91).趋势检验显示,认知障碍风险随TyG-WHtR水平升高而增加,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分层分析显示,45~59岁人群中,与TyG-WHtR的Q1水平相比,其Q3水平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34%(HR=1.34,95%CI:1.02~1.78);≥60岁人群中,相比于TyG-WHtR的Q1水平,其Q3和Q4水平分别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 31%(HR=1.31,95%CI:1.01~1.72)和63%(HR=1.63,95%CI:1.15~2.31);男性中,TyG-WHtR 水平与认知障碍风险无统计学关联(P>0.05);女性中,相比于TyG-WHtR的Q1水平,其Q4水平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76%(HR=1.76,95%CI:1.26~2.46).结论 中老年人中较高的TyG-WHtR水平可增加认知障碍风险,且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早期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和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对预防认知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障碍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腰围身高比队列研究中老年人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6年虚弱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周锦辉齐力王君刘思馨...
    809-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的6年虚弱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 数据源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纳入13 676名≥65岁基线无虚弱的老年人,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进行虚弱的关键预测因素识别,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虚弱发生风险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 2 000次重复抽样方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对建立的预测工具开展净效益评估.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81.0(71.0,90.0)岁.随访时间M(Q1,Q)为6.0(4.1,9.2)年,期间共4 126名(30.2%)老年人发生虚弱,发病密度为41.8/1 000人年.LASSO筛选纳入15个关键的虚弱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年限、肉类摄入、饮茶、做家务、饲养家禽/家畜、打牌/麻将、基线视力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器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血压、心脏病和自评健康状态.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AUC值为0.802,最大约登指数值为0.467,对应风险切点为19.0%.校准曲线提示,预测的虚弱发生概率和实际观测概率一致性较高.决策曲线提示在风险阈值<59%时,基于预测模型干预获得的净效益较全部干预或全部不干预更高,风险阈值为19.0%时,基于预测模型干预的净效益为0.10.结论 基于问卷和体检等易获得信息构建的中国老年人6年虚弱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能好,具有筛选虚弱发生高危人群的潜在应用价值.

    虚弱老年人关键因素预测模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816页

    中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琚腊红赵丽云魏潇琪房红芸...
    817-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最终纳入70 107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食物过敏等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食物过敏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其中,0~5月龄、6~23月龄婴幼儿以及2~5岁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0.81%、4.68%和5.26%.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6月龄至5岁、城市、西南地区、头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较高.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过敏儿童中对单一食物过敏的比例为69.85%.结论 我国0~5岁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蟹贝类、鱼类、禽蛋类、奶类和水果等,大部分食物过敏儿童属于单一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儿童患病率

    2006-2021年中国居民结核病死亡情况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预测

    李政方乐天胡明曾慧娴...
    824-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6-2021年中国居民结核病死亡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2-2027年的结核病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开展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来自中国CDC定期公开发表的2006-2021年结核病死亡病例数据集,并依照中国2000年的人口结构进行年龄标化,计算结核病粗死亡率(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分析结核病死亡病例年龄、性别、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变化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预测2022-2027年的结核病CMR和ASMR.结果 中国居民总人群、男女性、城乡、各年龄段(除年龄≥85岁组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显著外)、东中西部地区2006-2021年结核病CMR和ASMR均呈下降趋势.男性CMR和ASMR均高于女性.城市CMR和ASMR均低于农村.结核病患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CMR和ASMR西部均高于东部和中部,东部低于中部,但差距较小.东部城市ASMR低于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中部城市在2006-2009年和2012年高于西部城市,其他年份均低于西部城市;西部农村ASMR高于东部农村和中部农村,东部农村低于中部农村,但差距较小.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2022-2027 年结核病 CMR(/10 万)分别为 1.585、1.471、1.360、1.250、1.143 和 1.038,ASMR(/10 万)分别为0.779、0.653、0.531、0.411、0.295 和0.181.结论 中国居民2006-2021 年及预测 2022-2027年结核病CMR和ASMR均持续下降,结核病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未来工作应重点加强农村、西部地区、男性、老年人口的结核病筛查和治疗,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降低死亡率.

    结核病死亡率趋势分析中国居民灰色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