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曾芷青马钰杨超余灿清...
    903-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各亚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数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和CKD者,最终纳入480 430例研究对象.身高、体重和腰围为基线测量.将满足以下任意一种诊断定义为总CKD事件:糖尿病肾病(DKD)、高血压肾病(HTN)、肾小球肾炎(GN)、小管间质性肾炎(CTIN)和梗阻性肾病(ON)、其他病因导致的肾病、慢性肾衰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暴露因素与各结局风险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随访(11.8±2.2)年,随访期间共记录5 486例新发总CKD事件,其中DKD 1 147例,HTN 340例,GN 1 458例,CTIN460例,ON 598例,其他病因导致的肾病418例,慢性肾衰竭1 065例.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基线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以及腰围后,与BMI(kg/m2)分类为正常(18.5~23.9)的研究对象相比,体重过低(<18.5)、超重(24.0~27.9)和肥胖(≥28.0)的研究对象总CKD发病的风险比(HR)值(95%CI)分别为1.42(1.23~1.63)、1.00(0.93~1.08)和0.98(0.87~1.10).按腰围进行分层后,在非中心性肥胖者(腰围:男性<85.0cm、女性<80.0cm)中,BMI与总CK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HR=0.97,95%CI:0.96~0.99);在中心性肥胖者(男性≥90.0 cm、女性≥85.0 cm)中,两者呈正相关(HR=1.03,95%CI:1.01~1.05).BMI与GN的关联类似总CKD.BMI每增加1.0kg/m2,HTN发病HR值(95%CI)为1.12(1.06~1.18).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和BMI后,与非中心性肥胖者相比,中心性肥胖前期(腰围:男性85.0~89.9 cm、女性80.0~84.9 cm)和中心性肥胖的研究对象总CKD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1.26(1.16~1.36)和1.32(1.20~1.45).腰围与除HTN和CTIN外的所有亚型发病风险均呈正相关.结论 BMI分类的体重过低和中心性肥胖是总CKD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和腰围与不同CKD亚型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存在差异.

    慢性肾脏病体质指数腰围亚型队列研究

    苏州市成年人睡眠状况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华姜范习康苏健陈路路...
    914-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苏州市成年人睡眠状况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53 269例30~79岁调查对象的基线和随访信息,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的研究对象后,最终纳入分析51 929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睡眠因素(打鼾症状、失眠症状、每日睡眠时长、午睡情况)、健康睡眠评分(0~3分)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随访期间共诊断冠心病1304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没有相应睡眠症状者相比,有时打鼾(HR=1.20,95%CI:1.04~1.38)、经常打鼾(HR=1.17,95%CI:1.02~1.33)、有失眠障碍(HR=1.41,95%CI:1.12~1.78)、日间功能障碍(HR=1.56,95%CI:1.20~2.03)、常年午睡(HR=1.37,95%CI:1.19~1.59)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与健康睡眠评分为0~1分(睡眠最不健康)者相比,健康睡眠评分3分(睡眠最健康)者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26%(HR=0.74,95%CI:0.63~0.8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睡眠评分3分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低体力活动水平亚组中更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 打鼾、失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常年午睡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遵循健康的睡眠模式也许可以降低成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

    睡眠状况冠心病前瞻性研究

    中国中老年人群4种血脂标志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进展的关联研究

    金奕辰程杨杨周亚冠张悦...
    923-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45岁中老年人血脂标志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进展的纵向关联,并探究血脂异常聚集程度及异常组合的效应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DL-C、TG(4种血脂标志物)、血脂异常聚集程度及组合与CMM进展、不同进展模式之间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探索4种血脂标志物水平与CMM进展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在6 522名研究对象中,共有590名(9.05%)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了 CMM进展.控制混杂因素后,4种血脂异常人群均更可能发生CMM进展(高TC:OR=1.33,95%CI:1.03~1.71;高 LDL-C:OR=1.35,95%CI:1.05~1.75;低 HDL-C:OR=1.45,95%CI:1.19~1.77;高TG:OR=1.50,95%CI:1.20~1.88).LDL-C水平与CMM进展呈U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P=0.022).血脂异常的聚集性与CMM进展有关,≥3种血脂异常人群的CMM进展可能性最高(OR=2.02,95%CI:1.33~3.06),各组合中,高 TC+高 LDL-C+低 HDL-C 的 CMM 进展可能性最高(OR=3.54,95%CI:1.40~8.67).高TC和高LDL-C对无疾病到CMM进展有显著效应,低HDL-C与无疾病到糖尿病、无疾病到CMM、糖尿病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CVD)、CVD患者继发糖尿病4种进展模式有显著关联,高TG与无疾病到糖尿病、无疾病到CMM、糖尿病患者继发CVD3种进展模式有显著关联.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4种血脂异常均为CMM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与CMM进展呈U形曲线.血脂异常的聚集性与CMM进展有关.低HDL-C、高TG与多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进展模式均显著关联.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质标志物中老年人

    基于上海市同卵双生子的胰岛素抵抗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关联研究

    冯静源周荣飞刘宏伟胡子涵...
    93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上海市双生子人群,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之间的关联.方法 于2012-2013、2017-2018和2022-2023年招募上海市成年同卵双生子(MZ)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甲基化检测,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单个位点DNA甲基化水平与稳态模型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之间的关联,并采用非配对和配对设计分析DNA甲基化水平与IR表型之间的关联,对筛选出的阳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位点簇,通过广义线性回归评估甲基化模式.结果 本研究纳入100对MZ,发现cg10535199-2q23.1(β=0.74%,P=1.51×10-7,OR=1.06,95%CI:1.03~1.09)和 ch.17.49619327-SPOP(β=0.23%,P=7.54×10-7,OR=1.17,95%CI:1.08~1.28)位点高甲基化超过有建议意义的关联水平,经多重比较校正后,未发现位点达到基因组显著性水平,配对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识别出2个HOMA2-IR位点簇,位点簇1甲基化下调(β=-0.39%,P<0.001),位点簇2甲基化上调(β=0.47%,P<0.001).结论 IR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关联,遗传因素可能在关联中发挥作用.

    双生子胰岛素抵抗糖尿病DNA甲基化表观遗传流行病学关联研究

    辽宁省2017-201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田园梦井丽阎涵张博强...
    94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7-2019年≥60岁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现状,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辽宁省2017-2019年≥60岁老年人群9 958人进行调查,收集糖尿病患病率以及患者慢性病共病情况.2023年9月调查入组对象的死亡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 辽宁省2017-2019年≥60岁老年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20.2%(2 014/9 958),标化患病率为19.9%.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7.0%、51.7%和67.5%.中位随访时间为5.5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率分别为244.3/万人年和142.9/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升高至 1.68 倍[风险比(HR)=1.68,95%CI:1.44~1.94],CVD 死亡风险升高至 1.56倍(HR=1.56,95%CI:1.29~1.89).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与非糖尿病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PG或HbA1c任一指标不达标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升高(均P<0.05);HbA1c不达标者,CVD死亡风险升高(均P<0.05).结论 辽宁省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共患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从良好的血糖控制中受益.

    糖尿病老年人患病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

    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毕海涛苏健陈路路崔岚...
    947-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方法 2021-2022年在江苏省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12个地市22个区(县)开展社区人群调查,共纳入123 531名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评价年龄变化趋势.结果 本研究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46.60%,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标化控制率为11.24%,男性低于女性,农村低于城市.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和控制率呈上升趋势(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越大、农村、饮酒频率越高、分居/丧偶、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脑卒中、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农村、北方地区、饮酒频率越高、肥胖是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结论 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建议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关注农村、低文化程度人群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率趋势影响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954页

    北京市2014-2021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露婷石建辉齐力曹远...
    95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出台后对2014-2021年≥15岁吸烟人群的作用,探索北京市居民烟草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混合横断面研究设计,汇总2014、2016、2019和2021年4轮北京市成人烟草监测数据(4轮监测);4轮监测均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方法;统计分析过程均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人群吸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2019和2021年分别纳入8 484、9 372、8 534和10 551人,北京市≥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3.4%、22.3%、20.3%和19.9%,随年份呈线性下降趋势(P=0.010).年龄为25~44岁(OR=2.22,95%CI:1.68~2.95)、45~64岁(OR=2.64,95%CI:2.06~3.39)、文化程度为高中(OR=0.69,95%CI:0.49~0.95)、大专及以上(OR=0.46,95%CI:0.33~0.63)、知道吸烟会导致脑卒中(OR=0.71,95%CI:0.61~0.81)、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OR=0.53,95%CI:0.42~0.66)与男性现在吸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控制混杂因素后,2019年(OR=0.73,95%CI:0.63~0.87,P<0.001)和 2021 年(OR=0.72,95%CI:0.61~0.88,P<0.001),男性现在吸烟率显著低于立法前的2014年.独居(OR=1.80,95%CI:1.33~2.4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43,95%CI:0.27~0.69)、从事医生/教师外的其他职业(OR=8.54,95%C/:2.80~26.02)、退休/无职业(OR=9.39,95%CI:3.19~27.65)、知道吸烟会导致心肌梗死(OR=0.58,95%CI:0.39~0.84)、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OR=0.54,95%C/:0.35~0.83)与女性现在吸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吸烟状况在4轮监测中无显著变化.结论 北京市控烟立法5年后,男性现在吸烟率显著降低,立法卓有成效.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烟草危害知识共同影响吸烟状况,应将低文化程度人群、青年男性、女性独居者、从事医生/教师外的其他职业者和退休/无职业者作为下一步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烟草危害知识教育.

    吸烟烟草使用健康危险行为

    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赵鸣邓晓尤柳青郭丽花...
    963-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儿童溺水死亡调查表》,通过病史/死亡调查记录查询、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2022年浙江省因溺水死亡的0~17岁儿童个案信息.结果 2022年浙江省共发生儿童致死性溺水341名,完成调查330名,完成率为96.77%,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以15~17岁和0~4岁为主,外省户籍儿童占54.24%.83.33%儿童致死性溺水为非故意溺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故意溺水死亡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溺水死亡主要发生在公共蓄水设施,高年龄组儿童主要发生在开放自然水域.275名儿童非故意致死性溺水中,73.09%不会游泳;现场有成年人看护且看护距离在一臂之内、看护时不间断且未做其他事情的比例仅为1.09%.溺水现场明确有第一急救人员在场者占47.63%,以医务人员、成年看护人和路人为主,第一时间获得急救措施为心肺复苏且发生溺水到获得心肺复苏间隔时间≤5min者占2.18%.结论 浙江省2022年不同年龄组溺水死亡儿童的溺水意图、溺水发生场所等存在差异.应将提高儿童游泳技能、重视成年人有效看护、提高现场急救技术普及率等作为干预重点,不断降低儿童溺水的发生及所致死亡.

    溺水致命性伤害儿童流行特征

    上海市2016-2022年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特征与耐药分析

    丰俊夏佳慧庄源徐桢...
    969-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上海市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后续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2年肠道腹泻门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开展DEC检测.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系统收集2016-2022年药敏监测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在24 883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DEC阳性率为9.13%(2 271/24 883),其中单一致病型DEC阳性率为8.83%(2 197/24 883),混合致病型DEC阳性率为0.30%(74/24 883).DEC阳性主要型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33%(1 077/24 883)],以≤5岁组人群的DEC阳性率最高[18.48%(22/119)].2016-2022年DEC阳性率最高月份为7-9月[5.91%(1 470/24 883)].2016-2022年市区和郊区的DEC阳性率分别为9.47%(554/5 847)和9.02%(1 717/19 036),市区和郊区的DEC主要型别分别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3.98%(233/5 847)]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56%(868/19 036)].2016-2019和2020-2022年DEC阳性率分别为9.42%(1 821/19 330)和8.10%(450/5 553),主要型别分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87%,941/19 330)和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4.70%,261/5 553).耐药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40.21%(618/1 537).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64.74%(995/1 537)]、萘啶酸[58.49%(899/1 537)]和四环素[45.09%(693/1 537)].结论 相比于 2016-2019 年,2020-2022 年DEC阳性率下降,主要型别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转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建议应加强DEC的耐药性持续监测,同时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腹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