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激光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齐琳...
    489-496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496页

    激光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荆翌峰高小峰齐琳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各种不同波长激光的开发应用以及光纤性能的提升,激光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泌尿系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领域,激光逐步替代了传统手术工具成为主流手术设备,并且在上尿路肿瘤、泌尿道狭窄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也进展迅速.本文对激光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一些临床问题以及激光应用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激光泌尿外科应用

    基于铥激光消融与系统治疗的保肾治疗新模式在局限性高风险UTUC中的应用

    唐钵陈泽昱涂祥廖鑫扬...
    502-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输尿管镜铥激光消融与系统治疗的保肾治疗新模式在局限性高风险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铥激光消融与系统治疗的10例局限性高风险UTUC患者的资料.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76岁(52~87岁).肾盂肿瘤3例;输尿管肿瘤7例,其中输尿管下段肿瘤5例,中上段肿瘤2例.5例尿脱落细胞学阳性;6例合并肾积水.临床分期:1例输尿管镜活检确认存在肌层浸润(cT2+期),7例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cT1+期),2例为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cTa期).5例拒绝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术(RUN),3例为一般状况较差无法耐受RNU;1例为独肾,1例为双侧肿瘤.患者接受输尿管镜下铥激光肿瘤消融联合系统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术前系统治疗方案包括铂类化疗±免疫治疗、维迪西妥单抗+免疫治疗、单纯免疫治疗等,术后系统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维持±局部放疗.治疗完成后严格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9例消融术前接受系统治疗:3例围术期使用4个周期铂类化疗方案(2例顺铂,1例卡铂),3例使用铂类化疗+免疫治疗方案(1例予6个周期顺铂+特瑞普利单抗,1例予4个周期顺铂+特瑞普利单抗,1例予4个周期卡铂+替雷丽珠单抗),2例使用4个周期维迪西妥单抗+免疫治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各1例),1例单纯免疫治疗(特瑞普利单抗)4个周期.1例术前未用系统治疗.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激光工作时间(42.4±15.2)min.10例中有4例在初次消融时即完全消融;6例初次消融不完全,其中2例行1~2个周期系统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4例再次使用铥激光消融达到完全消融.10例术后均以单纯免疫治疗维持1年,其中2例额外予以辅助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26~53个月).5例复发,其中3例后续行挽救性RNU,2例再次行输尿管镜下铥激光消融;5例无肿瘤复发.10例均未出现肿瘤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1例因合并症死亡,6例保持患侧肾脏生存.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肉眼血尿(8例)、发热(3例)等,远期并发症为输尿管狭窄(4例).结论 对于局限性高风险UTUC,局部铥激光消融结合全身系统治疗对部分经选择的患者在保留患侧肾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可进一步评估其潜在应用价值.

    泌尿系肿瘤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铥激光消融系统治疗疗效安全性

    本刊投稿方式

    507页

    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传统等离子电切术治疗NMIBC的术后复发率比较

    刘利龙刘征姚志鹏宋晓东...
    508-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与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铥激光ERBT或TURBT治疗的1 439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铥激光ERBT治疗201例(铥激光ERBT组),采用TURBT治疗1 238例(TURBT组).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由于非随机分配而产生的选择偏倚,保证两组患者间的临床基线数据,如性别、年龄、病理诊断、T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具有可比性.采用Kaplan-Meier法生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PSM后,两组各纳入193例患者,两组性别(P=0.317)、年龄(P=0.207)、病理类型(P=0.756)、T分期(P=0.402)、肿瘤分级(P=0.965)、肿瘤大小(P=0.821)、肿瘤数量(P=0.4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位时间为16.2(8.0,33.9)个月.去除非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后,铥激光ERBT组180例,TURBT组184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铥激光ERBT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TURBT组[20.0%(36/180)与 38.6%(71/184),P<0.001].铥激光 ERBT组较 TURBT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复发率在肿瘤直径≤30 mm[22.3%(29/130)与33.6%(45/134),P=0.017]和>30 mm[14.0%(7/50)与52.0%(26/50),P=0.002]中均更低.在单发肿瘤患者中,铥激光ERBT组的复发率低于TURBT组[10.5%(11/105)与31.5%(35/111),P<0.001];在多发肿瘤患者中,铥激光ERBT组与TURBT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25/70)与47.9%(34/71),P=0.06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铥激光ERBT治疗是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4,95%CI0.30~0.66,P<0.001).病理类型为腺癌(HR=5.85,95%CI 2.07~16.51,P<0.001)、鳞癌(HR=2.98,95%CI 1.04~8.55,P=0.042)或其他类型(HR=2.98,95%CI 1.14~7.75,P=0.026)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肿瘤高级别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HR=1.84,95%CI 1.21~2.79,P=0.004).此外,肿瘤直径>30 mm较≤30 mm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HR=2.00,95%CI 1.31~3.05,P=0.001).单发肿瘤较多发肿瘤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显著降低(HR=0.50,95%CI 0.34~0.73,P<0.001).结论 无论肿瘤直径的大小,铥激光ERBT治疗NMIBC较TURBT可显著降低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且铥激光ERBT在单发膀胱肿瘤患者中优势更明显.此外,高级别肿瘤、肿瘤直径>30 mm或多发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

    膀胱肿瘤非肌层浸润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倾向评分匹配术后复发率

    "U"形整叶法经尿道光纤铥激光前列腺剜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

    左超杨昆霖车新艳谷亚明...
    515-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U"形整叶法经尿道光纤铥激光前列腺剜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一泌尿外科医生手术治疗的105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光纤铥激光,其中50例采用"U"形整叶法前列腺剜切术("U"形整叶法组),55例采用分叶法前列腺剜除术(分叶法组)."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年龄[(69.1±6.9)岁与(68.8±9.1)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2.7±1.9)分与(22.8±2.7)分]、最大尿流率(Qmax)[(9.0±3.7)ml/s与(9.3±4.3)m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52(3.05,8.76)ng/ml与6.78(1.61,7.45)ng/ml]、前列腺体积[(103.49±46.19)ml 与(75.73±30.6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形整叶法组采用尖部预离断方法离断前列腺尖部尿道黏膜及前列腺腺体,并确定尿道外括约肌,精阜旁暴露前列腺包膜及纵行切开前列腺顶端暴露前列腺外科包膜,沿前列腺外科包膜剜除整叶前列腺;分叶法组采用传统三叶法剜除,精阜旁暴露前列腺包膜,于前列腺5、7、12点纵行切开前列腺分为三叶,分别剜除中叶、左侧叶、右侧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情况.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剜除效率与剜除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的粉碎时间[18(9,34)min与16(8,28)min]、剜除率(剜除前列腺组织质量/前列腺体积)[(0.5±0.1)g/ml 与(0.5±0.1)g/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8±1.4)d 与(3.6±1.1)d]、住院时间[(4.1±0.3)d与(3.9±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的手术时间[54(42,100)min 与 80(60,150)min]、剜除时间[37(26,75)min 与 47(31,69)min]、止血时间[4(3,6)min 与 9(7,15)min]、剜除效率[(1.8±0.5)g/min 与(1.1±0.4)g/min]、血红蛋白下降值[13(9,22)g/L与17(10,2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剜除效率与剜除质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91、0.880,均P<0.001),剜除效率均随着前列腺剜除质量的增加而升高.术后"U"形整叶法组和分叶法组的IPSS[(6.6±1.7)分与(6.2±1.4)分]、Qmax[(18.9±3.1)ml/s 与(16.8±3.8)m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IPSS、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术后2周压力性尿失禁比例分别为10.0%(5/50)和27.3%(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U"形整叶法组与分叶法组均无压力性尿失禁及反复血尿出现,两组尿道狭窄率[2.0%(1/50)与5.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形整叶法光纤铥激光前列腺剜切术治疗BPH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剜除效率,出血量更少,止血更快,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铥激光剜切术整叶法疗效安全性

    经尿道膀胱颈六点锚定铥激光直视推拨法前列腺整体剜除术治疗大体积BPH的疗效和学习曲线分析

    温机灵杨国胜李容炳陈卫华...
    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六点锚定铥激光直视推拨法前列腺整体剜除术(LC-THuLEP)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同一术者应用经尿道膀胱颈六点锚定LC-THuLEP治疗的第1~45例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开展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B、C共3组,每组15例.A、B、C 组患者年龄[(71.8±9.4)岁与(73.5±8.2)岁与(71.4±5.5)岁]、前列腺体积[88.3(84.8,100.6)ml 与 91.5(86.1,118.4)ml 与 94.5(84.7,101.8)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8(2.9,8.5)ng/ml与7.2(3.2,11.2)ng/ml 与7.8(4.5,12.7)ng/ml]、残余尿量[44.0(34.0,67.0)ml 与 60.0(40.0,76.0)ml 与 39.0(0,59.0)ml]、最大尿流率(Qmax)[8.4(7.6,11.1)ml/s 与 8.6(6.5,10.6)ml/s 与10.4(7.8,13.2)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0(18,21)分与 20(20,22)分与 20(20,2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4,5)分与4(4,4)分与4(3,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有>1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经验.经尿道膀胱颈六点锚定LC-THuLEP方法:应用激光操作架直视推拨腺体时,膀胱颈部6点预留0.5~1.0cm不离断,作为"锚"固定前列腺膀胱颈部,使剥离的腺体不转晃,最后切割膀胱颈6点处的前列腺腺体,实现前列腺整体剜除.比较3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用剜除的前列腺组织质量除以剜除时间计算剜除效率.结果A、B、C组的手术时间[100.0(90.0,110.0)min 与 80.0(70.0,90.0)min 与 75.0(70.0,90.0)min]、剜除时间[89.0(72.0,97.0)min 与 67.0(64.0,77.0)min 与 64.0(60.0,77.0)min]、剜除效率[0.65(0.62,0.68)g/min 与 0.84(0.83,0.94)g/min 与 0.93(0.82,1.00)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手术时间和剜除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剜除效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5),但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8.0(5.0,11.0)g/L与7.0(2.0,10.0)g/L 与 11.0(4.0,16.0)g/L]、留置导尿管时间[4.0(2.0,6.0)d 与 6.0(3.0,7.0)d 与 4.0(3.0,6.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A、B、C组患者的Qmax[23.2(21.0,25.1)ml/s 与 22.7(21.1,26.1)ml/s 与22.9(21.5,25.7)ml/s]、IPSS[6(5,8)分与 7(6,8)分与 7(7,8)分]、QOL[2(1,2)分与 2(1,2)分与 2(1,2)分]、残余尿量[20.0(10.0,25.0)ml 与22.0(15.0,25.0)ml与5.0(0,25.0)ml]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4/15)与20.0%(3/15)与20.0%(3/15),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六点锚定LC-THuLEP治疗大体积BPH疗效确切,对于有丰富TURP手术经验的医生经过15例后可达到学习曲线.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剜除术铥激光学习曲线

    本刊杂志优惠订阅启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526页

    智能控压控温软镜系统联合超脉冲光纤铥激光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吴至楷刘成杨江华李卓航...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智能控压控温软镜系统联合超脉冲光纤铥激光用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2-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智能控压控温软镜系统联合超脉冲光纤铥激光碎石术的1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46±10)岁;结石累积直径(25.8±13.3)mm;肾下盏结石7例(53.8%),合并输尿管结石3例(23.1%).术前尿培养阳性者4例(30.8%),尿常规白细胞>100个/μl者6例(46.2%).对术前合并感染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智能控压控温软镜系统联合超脉冲光纤铥激光碎石术中参数设置:铥激光功率设置为45 W(1.5 J × 30 Hz,0.3 J × 150 Hz),肾盂内压力阈值设置为30 mmHg(1 mmHg=0.133 kPa),温度阈值为43 ℃.术后留置双J管2~4周.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位时间30(25,90)min. 13例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力范围为8~24 mmHg,平均肾盂内温度25~34℃.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38 ℃),2例因术后疼痛需镇痛治疗,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1.5±0.8)d.术后1个月评估结石清除率为84.6%(11/13).结论 智能控压控温软镜系统联合超脉冲光纤铥激光可有效控制肾盂内压及温度,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肾盂内压力肾盂内温度光纤铥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