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会阴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徐力虞晨昊安文进朱世斌...
    598-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会阴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由单术者开展的60例经会阴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9±7.6)岁,体质量指数(24.1±2.9)kg/m2.18例既往共接受23次腹部手术.中位前列腺体积32.7(23.8,41.2)ml.中位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8(6.8,12.6)ng/ml.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6分21例,7分35例,8分4例.临床分期T1期12例,T2期48例.患者取头低足高约15°的过度截石位.于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上方约2 cm处做一3~5 cm切口.切开会阴中心腱,牵开肛门外括约肌,沿直肠前平面向前游离至前列腺,置入一次性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系统并连接机器人手术器械.横向切开尿道直肠肌,打开狄氏筋膜后层,暴露并切断双侧精囊和输精管壶腹.近尿道处分离出前列腺包膜层面并沿该层面在前列腺两侧进行筋膜内钝性分离.在前列腺尖部与尿道连接处完整游离尿道后切断该处膜部尿道.游离并离断膀胱颈.切除前列腺和精囊,行膀胱尿道吻合.留置会阴部引流管.记录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尿控恢复情况(尿控恢复定义为每天使用尿垫≤1块)及肿瘤学控制结果.结果 本研究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增加手术操作孔.中位总手术时间200.0(153.8,236.3)min,中位控制台操作时间107.5(90.0,150.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50.0,100.0)ml.切缘阳性率为8.3%(5/60).术后1、3个月51例获得随访,尿控率分别为43.1%(22/51)、64.7%(33/51),PSA 不可检测率分别为94.1%(48/51)、96.1%(49/51);术后 6、12 个月 50例获得随访,尿控率分别为92.0%(46/50)、98.0%(49/50),PS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94.0%(47/50)、100.0%(50/50).1例(1.7%)术后9个月出现生化复发.12例(20.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直肠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和1例膀胱颈-尿道口吻合口狭窄.结论 经会阴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对于有复杂腹部或盆腔手术史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在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方面有一定优势.术中应注意会阴区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同时对切口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前列腺肿瘤局限性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单孔腹腔镜经会阴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董柏君杨俊王艳青王海峰...
    603-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在局限性前列腺癌局灶消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12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8(62,75)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64(5.83,12.57)ng/ml.Gleason评分6分57例,7分39例,>7分19例.肿瘤分期T1c期4例,T2a期69例,T2b期27例,T2e期28例.术前检查均未见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尿潴留或尿失禁.所有患者均行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全麻,患者取截石位.经直肠置入超声探头,根据测量的前列腺病灶大小选择电极针型号和数量.以病灶为核心周围布针,每两根消融针间距为0.5~2.0 cm.系统自动生成电压、电流、脉冲数等治疗参数,每组脉冲约5 min.治疗结束后拔除电极针并用纱布按压1 min,用生理盐水1:1稀释的无痛碘溶液冲洗尿道后留置导尿管.记录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复发定义为PSA高于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后最低值2 ng/ml;影像学复发定义为MRI或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异常病灶.结果 本研究1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16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中位PSA 1.58(0.56,2.95)ng/ml,较术前降低82.22%(65.37%,93.33%)(P<0.01).5例(4.31%)出现生化复发,MRI或超声造影检查阴性,其中1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余4例继续随访.98例行MRI或超声造影检查,6例(6.12%)出现影像学复发,其中2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余4例接受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8例(6.89%)出现Ⅱ级并发症,其中1例为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可能为术后前列腺水肿所致,术后2周拔管后排尿通畅;2例拔除导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2块,3 d后恢复正常;5例术后1~2周出现尿路感染,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在肿瘤控制、安全性和尿控功能保留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

    前列腺肿瘤不可逆电穿孔局灶消融复发

    本刊杂志优惠订阅启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607页

    腹膜瓣间置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中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

    黄立群王学雷杨国胜李容炳...
    608-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PLND)术中应用腹膜瓣间置技术(PIF)预防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收治的113例局部高危或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LRP+ePLND,其中27例应用PIF技术(PIF组),86例行传统LRP+ePLND(对照组).PIF组和对照组的年龄[(68.37±6.92)岁与(70.47±5.72)岁],体质量指数[(25.47±2.49)kg/m2与(24.46±2.80)kg/m2],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3.28±13.94)ng/ml 与(24.81±13.99)n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F组穿刺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14例,8分9例,9~10分2例;临床分期T2期18例,T3期6例,T4期3例.对照组穿刺Gleason评分6分4例,7分35例,8分27例,9~10分20例;临床分期T2期51例,T3期27例,T4期8例.PIF组与对照组的术前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LND清扫范围包括髂外动静脉、髂内动脉内侧、闭孔旁淋巴结.PIF技术是将游离膀胱后形成的腹膜瓣缝合至膀胱侧外方,使随膀胱游离的腹膜边缘拉进耻骨后,卷向膀胱侧外方表面,可暴露出淋巴结清扫床,建立了淋巴结清扫床至腹腔空间的通道,使渗出的淋巴液可流至腹腔被腹膜吸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术后尿控恢复情况等.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IF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202.96±24.15)min与(201.1±29.85)min]、术中出血量[(85.56±32.27)ml 与(90.7±49.25)ml]、术后淋巴结阳性例数[4 例(14.8%)与 25 例(29.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0~14 d.PIF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尿控率[51.85%(14/27)与 48.83%(42/86)]、术后 2 个月尿控率[74.07%(20/27)与 72.09%(62/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个月门诊复查CT,PIF组均无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对照组9例有盆腔淋巴囊肿形成(6例双侧,3例单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照组1例术后1个月出现淋巴囊肿感染伴发热,2例术后2周出现淋巴囊肿同侧下肢肿胀.结论 经腹腔途径LRP+ePLND术中应用PIF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预防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

    前列腺肿瘤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腹膜瓣间置淋巴囊肿预防

    头端可弯负压吸引鞘辅助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无管化离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解海杰黄俊凯付志豪祝福...
    614-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端可弯负压吸引鞘辅助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无管化离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端可弯负压吸引鞘辅助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无管化离院.男50例,女22例.年龄(54.7±12.1)岁.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14例,尿细菌培养阴性但亚硝酸盐阳性3例,尿细菌培养和尿亚硝酸盐阴性但尿白细胞(+++)11例.肾结石2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10例.结石长径17.0(14.0,24.0)mm.结石CT值(1 049.3±258.6)HU.24例术前携带输尿管支架.术中42例使用F11/13输尿管鞘,30例使用F12/14输尿管鞘.术中使用灌注泵提供足够的灌注压力,头端可弯负压吸引输尿管导引鞘的尾端外接负压吸引.结石击碎后,利用软镜将鞘头端的可弯曲部分引导至目标肾盏,彻底吸出碎石颗粒和粉末.11例使用套石篮.手术结束后根据Traxer分级体系判断输尿管损伤程度,留置带线输尿管支架.术后第1天行CT检查评估残石情况,术后2~3d拔除尿管和输尿管支架后患者出院.术后随访30 d,应用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调查问卷(USSQ)评估拔管后的排尿症状和疼痛情况,记录止痛药使用和急诊返诊情况,术后第30天行CT检查评估无石率.结果 本研究7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无管化出院.手术时间30.0(20.0,44.5)min.术中输尿管损伤程度分别为无损伤70例,1级损伤2例(轻微黏膜损伤).3例术后72 h内出现发热,无感染性休克病例,无拔管后发热病例.出院后8例报告腰腹部疼痛不适并口服止痛药,其中1例返回急诊科接受止痛治疗;5例报告排尿症状(排尿间隔、夜尿次数、尿急/尿失禁、尿灼热感、血尿情况、尿不尽感)的总体影响为中度以上(患者主观评价).所有患者出院后即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无需要再次住院或进行额外手术操作的患者.术后第1天61例达到无石状态,术后第30天66例达到无石状态.结论 头端可弯负压吸引鞘辅助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无管化离院安全、可行.

    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输尿管支架管无管化

    儿童阑尾膀胱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方政严向明张婷曹戌...
    619-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阑尾膀胱瘘(AVF)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AVF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11个月.因排尿困难伴腹泻2周于2023年3月21日入院.CT检查示膀胱结石.术前诊断为膀胱结石.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镜激光碎石术.术后2周余,患儿再次出现尿频、尿痛和腹泻症状,尿常规检查提示泌尿系感染.予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疗效不佳,且出现气尿、粪尿症状,腹泻症状加重,考虑患儿肠道膀胱间存在瘘道可能.膀胱超声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微泡由膀胱右后壁向外溢出,流入肠道内.增强MRI检查示膀胱右后方上缘一小尖管状影,管腔内可见条状明显强化影.术前诊断为AVF.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一乳头样凸起,凸起处未见明显瘘口和异物排出.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结果 术后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10 d,并留置导尿管13 d,患者恢复可,拔除导尿管后痊愈出院.随访11个月无特殊不适.结论 儿童AVF罕见,可首选膀胱超声造影和MRI检查,结合间断性气尿、粪尿,以及膀胱结石并腹泻等特异性表现进行诊断,可行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

    儿童阑尾膀胱瘘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超声造影

    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1例报告(附手术视频)

    刘宇保许洋洋黄海文李建兴...
    624-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鹿角形肾结石的一线微创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手术效率和一期净石率.但因鹿角形结石复杂以及手术难度大,往往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是基于针状肾镜(Needle-perc)的创新术式,其中标准通道PCNL联合Needle-perc模式(S+N模式)既提高了碎石效率和净石率,又减少了通道数量,从而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并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报道1例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NAES一期完全清除结石,术后无并发症并快速康复出院.

    鹿角形肾结石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针状肾镜

    原发性肾盂黏液腺癌混合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

    孙梦伟张庆玲吴岩橙王耀辉...
    626-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盂黏液腺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盂黏液腺癌混合印戒细胞癌患者,因右侧腰痛人院,完善检查诊断为右肾结石伴积水和感染、右肾脓肿、右肾无功能.先后两次行右肾穿刺造瘘术,引流出黄绿色脓性液体,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肾盂黏液腺癌(黏液腺癌混合印戒细胞癌).术后11个月应用亚叶酸钠+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12个周期,影像学检查无复发转移征象.

    肾盂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病理化疗机器人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并发炎性假瘤1例报告

    杨春森廖文峰刁磊陈斐然...
    629-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部分切除术(PN)主要适用于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肾功能.PN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复发时要注意排除炎性假瘤(IPT)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或药物治疗.本文报道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右肾癌行PN,术后1年余原术区发现肿物,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复发,患者拒绝穿刺活检,遂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IPT,非肿瘤复发.在PN术后复发的诊断中,应综合分析影像学特征,如有必要应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此外,在PN术式规范方面需加强培训,尽量减少创伤和感染的风险,以降低PN术后复发和IPT的发生率.

    癌,肾细胞肾部分切除术炎性假瘤复发

    盆腔异位前列腺1例报告

    何龙芝葛玉成赵振强刘宇坤...
    63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位前列腺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20 d就诊.超声、CT、MRI检查提示盆腔肿物,大小约4cmx5 cm,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6.09 ng/ml,游离PSA 1.97 ng/ml.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和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提示前列腺良性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504S(弱+),34βE12(+);盆腔肿物为前列腺组织,P504S(-),34βE12(+),考虑盆腔肿物为异位前列腺.尽管罕见,异位前列腺也应被考虑为盆腔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一.

    前列腺异位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