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探究 ——以广西马山县黑山羊产业为例

    韦琳霄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致,因此加强科技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马山县黑山羊产业为个案,通过对其科技创新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科技在对乡村特色产业赋能时还面临着产品供应量不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不足、产业振兴与绿色发展融合困难等问题,应加强技术研发与技术保障体系完善、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培育科学理念、促进技术支撑产业绿色发展,以达到科技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

    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特色产业产业振兴农业科技

    河南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研究

    高洁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由脱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存在较长的过渡期,原已脱贫的人口在过渡期间仍易受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面临返贫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做好返贫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尤为重要.该文以河南省农村地区整体发展情况为依据,分析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并就其防范机制构建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贡献力量.

    河南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识别防范机制防范策略

    审计视角下耕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林炳丽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项目审计为依托,系统分析耕地保护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及审计建议,筑牢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农业基础.

    耕地保护审计高质量发展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及经验启示

    饶萌张明晖易荣鑫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领导全国人民奋力前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扫清障碍.该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4个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各个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点和成就,总结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农民利益、夯实农业生产力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经验启示乡村振兴新征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学生返乡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孙晶刘洋涛孙宏亮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与对策,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助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对辽宁某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低,愿意返乡就业的医学生不足二分之一.返乡就业意愿在性别、父母支持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男医学生较女医学生更不愿意返乡就业;父母支持下医学生更愿意返乡就业.该医学院校医学生返乡就业受到家乡社会经济条件、就业前景、就业机会及个人就业观念等的影响.该文分别从个人、高校、社会及政府 4 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医学生返乡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医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对策

    新疆伽师西梅产业融合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范晓康张爱萍
    110-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新疆伽师县西梅产业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新疆伽师县西梅产业融合过程中市场品牌建设滞后、产业融合重相加轻相乘、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和要素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从因地制宜地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经营主体、聚合力,构建多样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多功能融合发展模式,消除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障碍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伽师西梅产业融合的纵深推进,助力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伽师县西梅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西梅产业融合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现状对策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思政育人创新路径研究

    许淋萍杨德兴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等与课程思政相比都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劳动教育其本身对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度、提高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涉农高职院校可充分运用劳动教育的思政育人属性和自身学科资源与专业优势,从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打造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积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政育人的新路径.

    课程思政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思政育人创新路径

    民族院校农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实践探索

    刘雨双周磊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分析化学是农学专业的公共基础核心课程,在农作物和生物分子、土壤检测、农药残留等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对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尝试在课程建设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设计思政教学案例,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达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的,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服务"三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民族院校农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挖掘与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何雯洁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张,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学位论文重理论轻实践、"双导师制"形同虚设、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低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随之衍生.通过调研农业硕士培养现状,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办学实际,构建"12345"农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创新体系、过程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培养质量专业学位

    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张荣天钟悦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农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正确认识地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框架,为丰富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提供新视角.该文选择地方涉农高校扬州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扬州大学相关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当前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及经验启示,在国家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尝试从加快涉农专业优化设置、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涉农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新时期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建议涉农高校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