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节日文化价值转化探析——以河池东兰蚂拐节为例

    陈小玉郭祖兴
    126-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日是某个地区甚至是整个民族、国家共同的精神祝福和价值意愿.节日文化不仅具有滋润人心的社会功能,也可以形成节日经济效应.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以充分挖掘特色节日文化资源,实现其价值的转化,进而赋能乡村振兴.蚂拐节是广西红水河流域特色的节日符号,该地区已进行一定程度开发,但存在诸如年轻人缺位、创新不足、旅游承载力小和宣传工作质量差等问题.经过实证考究及参照其他地区经验,对东兰县提升蚂拐节转化效益提出如下建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加强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做好代继传承;提升区域内协同;做好宣传工作,提升知名度.依托特色文化、优质生态发展文旅业,是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一条重要的、可行的路径.

    乡村振兴民族地区节日文化蚂拐节价值转化

    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魏作富刘鑫钰康雅楠李玲玲...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教学学时有限,导致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对此,我们积极参与植物学教学改革,针对植物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如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结合起来;PBL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校园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此来提高植物学的教学效果,并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植物学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PBL教学思维导图

    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徐佳丽樊钦姚斌张真博...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实践是培养农业专业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创新专业技术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同时兼顾教育与经济属性的跨界教育场所,是培养未来现代化农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首先,介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本概况,并阐述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等理论概念,其次,概述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原则及必要性,然后给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型,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缺乏中长期统筹、缺乏合理的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浮于表面和教学资源有待提升,最终针对不足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今后农业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教学实践专业技能基地建设

    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探讨——以土地复垦学课程为例

    吕春娟陈卫国梁建财孙则朋...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源头,要有所创新,必须有批判意识,但是批判性思维人才的培养又是高等教育比较缺乏的.该研究以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土地复垦学为载体,以布鲁姆层级性的认知目标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初步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课堂学习—课程实习—项目训练—培养环境创设逐级递进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模式;并提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问题导向模式和阶梯型问题导向的"331"模式,逐级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公正的批判性思维发展与形成,以适应国土综合整治人才需求.

    布鲁姆认知目标"331"问题导向逐级递进培养模式批判性思维土地复垦学

    供销系统职业院校"实践育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赵福建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供销系统职业院校应充分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作为,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教育教学与乡村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价值引领、传承教育、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将"实践育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积极作为,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实践育人供销系统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学生"三农情怀"培养路径研究

    王润萍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培养点,涉农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向"三农"领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文从 4 个方面阐述涉农高职学生"三农情怀"培养的主要实施路径.培养具备"三农情怀"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三农情怀高职学生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高校旅游演艺产品创作与乡村振兴实施协同研究

    励继红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园旅游演艺产品创作为例,从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角度开展思考,提出高校旅游演艺产品创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协同策略,为共同打好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以党建赋发展,以联建促共富,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最深厚、最广泛的基础.

    旅游演艺产品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协同效应

    新农科视域下"五育并举"的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

    都叶奇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培育新农科人才的重要阵地,"五育并举"为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明确基本遵循,提升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要将"五育并举"贯穿始终,通过打牢乡村振兴人才的思想基础、打造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平台、开展新农科人才创新创业培训指导等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懂两爱"新农科人才,全方位提升思想认知和服务"三农"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新农科人才.

    新农科五育并举涉农高校铸魂工程培育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税淼淼包明元吴燕
    158-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振兴,实现乡村繁荣.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农村地区发展落后于城市一定程度上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造成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其功能的发挥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建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挖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通过思想的内化激发农民实践参与动力,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性转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乃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多维策略

    高校工会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耦合点及实施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会帮扶蒲城县为例

    张鹏金晨党章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立足高校工会的凝聚功能、辐射功能、文化资源和组织优势,重点聚焦"五大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分析高校工会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尝试搭建乡村文化振兴的宏观框架,结合工作实际,从乡村文化自信、政策资金投入、特色资源挖掘、框架体系构建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指出蒲城县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工会助力蒲城县乡村文化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高校工会耦合点宏观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