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严如根何静薛晔佳王雨琦...
    3492-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录于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临床文献,使用Excel 2013软件构建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药类、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259篇文献中的260个中药灌肠方,涉及1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2676次,涵盖18类中药,排名前三的中药为败酱草(频次179次,占比6.69%)、大血藤(频次165次,占比6.17%)、蒲公英(频次139次,占比5.19%),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位列前三.四气中以寒、温为主,五味中以苦、辛为先,归经首选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较强关联药物24组,聚类分析得到3类灌肠方,因子分析获得8个公因子并占有67.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结论 中药灌肠方虽首选清热药,但活血化瘀药贯穿治疗始终,且善用补虚药,突出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用药特点.

    中药灌肠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王海彬温俊凯胡婷婷吕文文...
    3496-3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为该方临床定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自建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和CNSknowall平台对中医疾病及证候、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及其属性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其高频中药与高频证候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216例医案,频次出现最高的前3位疾病是"不寐""郁证""眩晕",最多的证候为痰热内扰证.共出现350味中药,频次前5位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及茯苓,四气以温性、平性、微寒多见,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最多,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核心中药是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甘草,与疾病"不寐"及证候"痰热内扰"关联度最高.结论 温胆汤加减方在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郁证及眩晕等疾病,核心中药与其临床定位关联度高.

    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数据挖掘临床定位

    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肖长生苏明伟熊校勤周叶兵...
    3501-3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MTT法和平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50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78%,主要为2-(2-呋喃基)-3-甲基-2-丁烯醛(18.57%)、棕榈酸(14.2%)、亚油酸(6.12%)、亚麻酸(6.01%)、叶绿醇(4.04%)、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66%)等.挥发油对DPPH的IC50值为142.19μg/mL,对HepG2肝癌细胞的IC50值为275.78μ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30、60、20 mg/mL.结论 本实验丰富了朝鲜婆婆纳挥发油化学成分,且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

    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

    基于GC-MS和UHPLC-Q-TOF-MS分析消积洁白丸化学成分

    唐雨晨渠淑萍李长坤程杰...
    3506-3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GC-MS和UHPLC-Q-TOF-MS法分析蒙药消积洁白丸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和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及数据库比对,对挥发性、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GC-MS法,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通过UHPLC-Q-TOF-MS法,共鉴定出85种成分,包括黄酮类32种、有机酸类7种、生物碱类40种、其他类5种.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全面表征蒙药消积洁白丸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消积洁白丸化学成分GC-MSUHPLC-Q-TOF-MS

    枳壳水活度迁移规律与载荷微生物生长变化考察

    易巧章红龚玮
    3515-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枳壳水活度迁移规律与载荷微生物生长变化,为其质量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从沙子转移到药材的操作步骤,分别将干法、湿法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药材置于不同水活度(aw)环境下,分析水分迁移规律和枯草芽孢杆菌浓度变化规律;将接种大肠埃希菌的药材分别置于4、23、35℃及不同aw环境下,分析大肠埃希菌浓度变化规律.考察储存温度、aw对枳壳中的大肠埃希菌的影响.结果 药材aw在1周后有明显变化,并逐渐与环境aw趋于一致.干法、湿法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分别约为5、8 logCFU/g,接种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分别约为4、3 logCFU/g.湿法接种使药材更易霉变.接种后,枯草芽孢杆菌不受接种方法、环境aw的影响,放置12周其浓度无明显变化;大肠埃希菌浓度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而且受环境aw、温度的影响.结论 干法或湿法接种的枯草芽胞杆菌在枳壳上都有长期生存能力,而且其浓度不受环境变化影响,而大肠埃希菌无长期生存能力.

    枳壳水活度迁移规律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生长

    甲状腺颗粒化学成分分析与迷迭香酸含量测定

    张帆王冬付志飞牛辰瑾...
    3519-3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颗粒化学成分,并测定迷迭香酸含量.方法 建立UHPLC-Q-Orbitrap MS法并结合数据库、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甲状腺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UPLC-MS/MS法测定其主要成分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80种成分.迷迭香酸在0.00324~3.2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为0.8%.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甲状腺颗粒的质量控制.

    甲状腺颗粒成分分析迷迭香酸含量测定UHPLC-Q-OrbitrapMSUPLC-MS/MS

    基于VITEK MS及VITEK2 Compact的更年宁微生物污染调查

    郭琦
    3523-3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更年宁微生物负载状况.方法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全部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分离培养检查中出现的污染菌,使用VITEK MS飞行时间质谱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样品需氧菌总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霉菌、酵母菌总数及控制菌各项指标良好.需氧菌污染菌株以芽孢杆菌属为主,其他种类需氧菌较少被检出,2种方法对菌种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更年宁需氧菌总数微生物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但未发现有严重致病性微生物.VITEK MS及VITEK2 Compact联用时结果展现更丰富、直观、高效,可为调查污染来源提供重要参考.

    更年宁微生物污染VITEKMSVITEK2Compact菌种鉴定芽孢杆菌

    人工智能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杨青黄壮壮许刚樊塞兵...
    3529-3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本文以人工智能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为切入点,围绕中药研究全过程,分类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药饮片识别、古方挖掘、中药研发、中药生产制造、中药临床质控等关键环节中的应用进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渗入,将大大推进中药研究进展.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中药人工智能中医药现代化

    药事管理暨中药科学监管栏目征稿公告

    3532页

    参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吴天思林晓华秦玉璇云凤...
    3533-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曼月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活血方联合针刺,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VAS评分、EHP-5评分、CMSS评分、CA125、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VAS评分、EHP-5评分、CMSS评分、CA125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提升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

    参芪活血方针刺曼月乐子宫腺肌病气虚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