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巴西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黄锦程周小青颜冬梅唐琍萍...
    1545-1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巴西人参根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的化学成分.方法 巴西人参根 95%乙醇、5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 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聚酰胺、ODS、制备型HPLC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2,4-苯三酚(1)、polypodine B(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poststerone(4)、stachysterone B(5)、calonysterone(6)、taxisterone(7)、makisterone C(8)、20,22-O-(R-ethylidene)-20-hydroxyecdysone(9)、20,22-O-(R-3-methoxycarbonyl)propylidene-20-hydroxyecdysone(10)、shidasterone(11)、5α-20-hydroxyecdysone(12)、abutasterone(13)、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4)、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5)、甲基-β-D-呋喃果糖苷(16)、竹节参皂苷Ⅳa甲酯(17)、尿嘧啶核苷(18).结论 化合物 1~6、8~16、18 首次从巴西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6、8~16、18 首次从珐菲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巴西人参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甾酮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亦云韩竹箴张倩王佳...
    1552-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贯叶金丝桃降碳聚酮A(1)、α-芒柄花醇(2)、(3R)-thunberginol(3)、2-geranyloxy-1-(2-methylpropanoyl)-phloroglucinol(4)、4,6-dihydroxy-2-O-(3″,7″-dimethyl-2″,6″-octadienyl)-1-(2′-methylbutanoyl)benzene(5)、norhyperpalum G(6)、garsubellin A(7)、garsubellin B(8)、(2″R/S)-kellerine C(9)、kobusone(10)、圣草酚(11).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2~3 为首次在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4~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土茯苓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鉴定研究

    邹惠亮陈柯王新财成霄...
    1558-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明确土茯苓中的降尿酸活性成分.方法 以羧基磁珠作为载体通过共价偶联制成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固定化酶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对土茯苓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亲和筛选,以LC-MS/MS和对照品进行分析对比,并对筛选鉴定出的成分进行抑制活性和抑制类型进行考察.结果 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成功合成,酶固载量为 70.50 μg/mg,相对活力为79.44%.从土茯苓提取物中共筛选出13 个活性化合物,并鉴定了11 个成分.酶活性试验表明黄杞苷和异黄杞苷的抑制活性最强,与阳性对照别嘌呤醇接近,其IC50值和抑制类型分别为32.25 μg/mL、混合型抑制,35.12 μg/mL、竞争性抑制.结论 本方法直接从土茯苓提取物中筛选鉴定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成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中药体系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土茯苓固定化酶磁珠抑制剂黄嘌呤氧化酶

    蜂蜜在古今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彭苑哲任智先杨华王皎...
    1565-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蜜作为药食两用和药辅合一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量中药方剂和制剂中使用蜂蜜,且用法与功能多样;但近年来对蜂蜜的研究集中于自身成分与活性,而对含蜜方剂的分析较少,对蜂蜜在中药制剂中的功能认识不足.基于此,本文收集统计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急千金要方》这 4 本代表性中医药古籍和现代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含蜜品种,分析总结了古代用蜜方式与方剂功效间的关系以及中成药中蜂蜜的应用规律,以期通过古今对比突出蜂蜜价值、挖掘潜在新功能,为今后蜂蜜及含蜜中药制剂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蜂蜜古方中药制剂药辅合一药食两用低共熔体系

    养蜂、采矿技术与明代膏方防腐方式之间的关系

    丁慧霞范磊
    1570-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明代的内服"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此时期膏方全过程防腐工艺发现,明代养蜂炼蜜技术与采矿技术的发展对膏方防腐工艺产生重要影响,成熟的养蜂炼蜜技术及先进的采矿技术为膏方制备提供丰富的蜂蜜与矿物药.蜂蜜与矿物药不仅在膏方中发挥药效,用以炮制饮片,还为膏方的长期保存提供众多的"天然防腐剂".而高品质的蜂蜜与种类众多的矿物药在膏剂中的频繁使用,亦表明古人已有意无意地掌握利用高渗原理和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防腐,且部分防腐方式与其他制剂的防腐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不仅说明药物学受同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反映出医学与社会技术的交互性和连通性,也表明明代膏方的防腐方式受其他制剂方式的影响且具有时代特点.

    明代膏方防腐方式养蜂技术采矿技术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冯金涛叶向露张宁修彦凤...
    1577-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用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持久.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中药挥发油以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报道表明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显示出抗炎及上皮屏障修复的多种治疗优势,但其药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临床治疗药物不足出发,基于中医主要的病机及治则,对理气类、温里类、芳香化湿类、清热凉血类中代表性挥发油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中药挥发油深入机制探索及合理联合应用提供思考.

    中药挥发油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

    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郅强张楠冯光玲孙维义...
    1583-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以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仍需进行机制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自噬是一种受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涉及真核细胞成分降解的细胞保守监视机制,其在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是探索结直肠癌防治最广泛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优势,近些年研究显示中医药无论是在通过调控自噬相关靶点、通路治疗结直肠癌的直接作用方面,还是通过调控自噬增加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间接作用方面都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几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开发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中医药结直肠癌自噬

    生血宝合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陈晓峰张一妙朱丽红
    1589-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血宝合剂是由何首乌、女贞子、桑葚、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制成的中成药,其方中君药为墨旱莲,臣药为女贞子、桑葚,余为佐药,君臣相辅,佐药于之下,阴阳协调,具有提升机体造血、提高免疫、减少机体炎性反应、缓解疲劳感等作用.近年临床上将其广泛应用于气血亏虚证,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贫血等,改善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免疫环境,纠正多种贫血,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药品不良反应少.还实践性地应用于癌因性疲乏、月经过少、慢性心力衰竭、术后子宫缩痛等疾病,能改善神疲乏力及血虚月经量少,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缓解剖宫产术后宫缩痛,改善临床症状,但目前临床研究较少,需进一步增加临床样本.目前研究生血宝合剂具有潜在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使用前景不错,本文对近几年来生血宝合剂的临床运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及拓展利用提供参考.

    生血宝合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药散剂在骨科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曹亮亮赵颖曹瑞蒋爱...
    1594-1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散剂用于治疗骨科疾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具有易吸收、起效快、工艺简单、药材利用度高、易贮存等特点,充分发挥中医外治特色和优势,疗效确切而显著.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报道,对中药散剂在骨科疾病中运用的历史沿革、现代临床研究、上市产品分析等内容进行综述,追踪其历史溯源,总结其运用现状,探究贯穿中药散剂制剂工艺、质量标准、临床应用中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原因,探讨其发展方向.中药散剂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其临床研究的报道较少且方法设计不够合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临床研究不足严重制约其应用.此外,现代制剂工艺发展为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粒径更小致使刺激性增强、口感较差,制剂质量标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正视中药散剂的优势与存在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开拓新思路,以期为促进临床有效安全用药奠定基础.

    中药散剂骨科临床应用

    小竹根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鑫刘辰旺刘理想张东东...
    1600-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竹根七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带根的全草,为秦巴山区特色"太白七药"之一,因其清热润肺、活血止痛作用显著,在民间及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从小竹根七中分离鉴定出 140 余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甾体类、黄酮类、三萜类、木脂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临床上,小竹根七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结石、类风湿、跌打损伤等.本文现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小竹根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植物后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小竹根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