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尾穗苋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刘贤贤覃丽清经孝腾张业...
    1870-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尾穗苋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还原性、清除DPPH、清除羟自由基、抑制脱氧核糖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α-菠甾醇(2)、α-菠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反式阿魏酸(5)、槲皮素-3-芸香糖苷(6)、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β,3β,6β,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7)、3-O-β-D-glucopyranosyl-2β,3β-dihydroxy-30-noroleane-12,20(29)-diene-23,28-di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8)、3,4,5-trihydroxydehydro-α-ionol-9-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9)、3,4,5-trihydroxydehydro-α-ionol-9-β-D-glucopyranoside(10).化合物 5~6 对·DPPH 的 IC50值分别为(0.598±0.088)、(0.405±0.043)mg/mL.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5~6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尾穗苋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

    荔枝草二萜类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王小娟虞道锐赵浙琼黄卫红...
    1877-1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eiaR.Br.二萜类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方法 荔枝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荔枝草素A(1)、(3-rac)-4,12-epoxy-14-chloro-3,11-cyclo-4,5-seco-20(10→5)-abeo-abieta-5(10),6,8,11,13-pentaene(2)、microstegiol(3)、1-oxomicrostegiol(4)、salvilenone(5)、salvilimbinol(6)、.12-deoxyroyleanone(7)、16,17-dinorpisferal A(8)、sugiol(9)、丹参酮 ⅡA(10)、隐丹参酮(11)、ferruginol(12).化合物 1~2、4、6~10 对 H9c2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 64.35%、45.31%、51.28%、34.27%、21.37%、31.22%、89.54%、71.94%.结论 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10对心肌细胞H9c2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荔枝草二萜分离鉴定心肌细胞保护活性H9c2细胞

    番荔枝果皮弱极性成分研究(Ⅲ)

    陈亚运陈欢阙丽君吴心怡...
    1883-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inn.果皮弱极性成分.方法 番荔枝果皮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α-17-acetoxy-18-nor-ent-kaurane-4β-ol(1)、ent-kaurane-16-en-19-ol(2)、ent-kuarane-15-en-17-al-18-oic acid(3)、ent-kuarane-15-en-17-al-19-oic acid(4)、16α,17-dihydroxy-ent-kaurane-19-oic acid methyl ester(5)、16α-ent-kaurane-17-ol(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番荔枝果皮中分离得到.

    番荔枝果皮分离鉴定弱极性成分

    东北蒲公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姜雪冰王知斌孙延平马悦...
    1887-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东北蒲公英根80%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ricaffeolylide A(1)、迷迭香酸正丁酯(2)、3,4-O-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绿原酸丁酯(5)、sonchuside A(6)、14-O-β-D-glucosyl-11,13-dihydro-taraxinic acid(7)、1β,3β-dihydroxy-6β,11β,4α,5α,7αH-eudesum-12,6-olide-1-O-β-D-glucopyranoside(8)、肌苷(9)、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唑啉酮(10)、9,10,13-三羟基十八碳-11-烯酸甲酯(11)、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12)、焦谷氨酸正丁酯(13).结论 化合物 1~4、9、11~13 为首次从蒲公英属中分离得到.

    东北蒲公英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桑枝化学成分鉴定及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刘莹郭明鑫郭洁清吴霞...
    1892-1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定桑枝化学成分,并优化其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HR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在线数据库和SCIEX工作站对桑枝醇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共鉴定出57种成分.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1,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75℃.结论 UPLC-Q-TOF-HRMS、响应面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桑枝定性分析及工艺优化.

    桑枝化学成分总黄酮提取工艺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响应面法

    红背丝绸质量标准研究

    黄秋燕莫小莹陈晓春谢洁兰...
    1901-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红背丝绸的质量标准.方法 显微鉴别法对粉末及药材横切面进行鉴别,TLC法定性鉴别岩白菜素、白藜芦醇,HPLC法测定岩白菜素、白藜芦醇含量.结果 红背丝绸显微鉴别特征为草酸钙针晶、簇晶、石细胞及淀粉粒较多,木栓层中有大量棕色块散在,韧皮射线顶端呈喇叭状.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岩白菜素、白藜芦醇分别在0.050 3~1.006 4、0.020 3~0.406 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0%、96.48%,RSD分别为1.28%、1.08%,含量分别为10.992 4、1.083 3 mg/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可以用于红背丝绸的质量控制.

    红背丝绸岩白菜素白藜芦醇显微鉴别TLCHPLC

    UHPLC-ESI-Orbitrap-MS法分析龙脷叶化学成分

    蔡梦婷杨亚玲李锡涛吴妙梨...
    1906-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ESI-Orbitrap-MS)法分析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化学成分.方法 该植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Q色谱柱(150 mm×2.0mm,3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mL/min;柱温35℃;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根据各成分高分辨数据结合对照品对所得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对11批样品进行小分子化合物分布表征.结果 从中鉴定了 35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15个,苷类11个,酯类7个,其他2个,其特征性成分为咖啡酰葡糖酸、12-氧代亚油酸、14,16-二羟基-12-氧代油酸、阿魏酰葡糖酸.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龙脷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龙脷叶化学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天然冰片、艾片、合成冰片中残留溶剂测定及风险分析

    沈敏黄逸文鲁辉郭青...
    1914-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天然冰片、艾片、合成冰片纯化工艺中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异辛烷、乙酸乙酯、乙醇残留量进行控制.方法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DB-624毛细管柱(30m×0.53 mm,3.0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对34批天然冰片、12批艾片、34批合成冰片测定残留溶剂,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天然冰片中部分批次检出乙醇,部分批次同时检出正己烷、环己烷、异辛烷和正庚烷,44%样品正己烷超标;艾片中部分批次检出正己烷、环己烷和异辛烷,残留量均符合规定;合成冰片中所有批次均同时检出正己烷、环己烷、异辛烷、正庚烷,残留量均符合规定.结论 3种冰片中有机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且残留量与其纯度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天然冰片中正己烷的残留带来的风险较高,建议在其质量标准中增加对正己烷的控制.

    天然冰片艾片合成冰片残留溶剂顶空气相色谱风险分析

    榄香烯及β-榄香烯抗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翟秉涛田欢孙静史亚军...
    1921-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化疗药物相比,从温郁金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榄香烯及β-榄香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并且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等优势,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传统榄香烯制剂的基础上,提高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控制释放能力,或使多药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在精准治疗、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榄香烯及β-榄香烯的抗肿瘤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榄香烯及β-榄香烯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榄香烯β-榄香烯药物递送系统抗肿瘤

    篇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陈瑞鑫梁淞婷戴忠华陈文莉...
    1929-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篇蓄为蓼科植物篇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著名的传统中草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萹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及其苷类、酚酸和酯类、挥发油类、甾醇类、醌类、芪类、萜类等,具有抑菌杀虫、抗糖尿病、抗肥胖、抗衰老、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与篇蓄相关的研究结果还较为分散,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综述,不利于对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快速掌握,阻碍了篇蓄的药物研发和合理临床应用,故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篇蓄进行综述,以期助推篇蓄的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篇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