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事管理暨中药科学监管栏目征稿公告

    2971页

    橘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杨发科杨兴张志毕尹蕊...
    2972-2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橘叶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 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 细胞产生NO的抑制活性.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模型,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1)、橘红素(2)、5-去甲川陈皮素(3)、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4)、5-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6)、橙皮素(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8)、β-香树脂醇(9)、豆甾-5-烯-3β-醇(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草醛(12).化合物 1~4、6~7、10、12 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 细胞释放NO有较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5.21±2.10)、(37.77±0.50)、(38.19±1.58)、(21.89±1.73)、(43.81±1.18)、(47.98±2.55)、(41.23±1.11)、(43.80±1.43)μmol/mL.化合物 2~3 可降低IL-1β、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 化合物6~7、9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 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2~3 有明显的体内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炎活性

    粉防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研究

    薛佳芸郭弯康云黄建明...
    2980-2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 粉防己地上部分 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6a S-N-neolitsine Nα-oxide(1)、新木姜子素(2)、荷包牡丹碱(3)、南天宁碱(4)、氧化南天宁碱(5)、oxophoebine(6)、N-乙酰去甲荷包牡丹碱(7)、鹅掌楸碱(8)、6R,6a S-N-nantenine Nβ-oxide(9)、氧化克班宁(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包括胰腺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6、8~11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11 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潜在活性.

    粉防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作用靶点PharmMapper

    元江锥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程雪雪王亚凤何瑞杰阳丙媛...
    2987-2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元江锥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 元江锥叶甲醇提取物采用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等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没食子酸(2)、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4-羟基苯甲酸(3)、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4)、methyl 4-epi-shikimate-3-O-gallate(5)、5-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6)、5-O-咖啡酰基莽草酸(7)、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8)、1,6-二-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1,3-二-O-没食子酰基-α-D-葡萄糖苷(10)、2,3-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苷(11)、β-O-methylgluco-2,3-digalloyl esters(12)、(3R,1'S)-[1'-(6"-O-galloyl-β-D-gluco-pyranosyl)oxyethyl]-3-hydroxy-dihydrofuran-2(3H)-one(13)、4-O-D-(6'-O-galloyl)glucopyranyl-(E)-p-coumaryl acid(14)、chestanin(15)、1-desgalloyl eugeniin(16)、picrorhiza acid(17)、11-诃子裂酸甲酯(18).化合物 2 和 16 的 IC50 值分别为(0.12±0.059)、(0.00089±0.00025)mmol/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元江锥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 和 16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元江锥化学成分分离鉴定α-葡萄糖苷酶

    小叶买麻藤茎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陈倩张正宽骆田田曾爱芬...
    2994-2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Warb.)C.Y.Cheng ex Chun茎的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方法 小叶买麻藤茎 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单叶大黄素(1)、白藜芦醇(2)、对羟基苯甲醛(3)、环桉树醇(4)、(E)-1-(3',5'-dimethoxyphenyl)-2-(3,4-dimethoxyphenyl)ethene(5)、豆甾-4-烯-3-酮(6)、medioresinol(7)、白杨素(8)、金色酰胺醇酯(9)、(-)-松脂醇(10)、对羟基苯甲酸酯(11)、2-甲氧基对苯二酚(12)、gnetumontain C(13)、丁香脂素(14)、高圣草素(15)、香草醛(16)、β-谷甾醇(17).化合物 1~3、15~16 的 IC50 值分别为(11.4±0.54)、(14.1±1.06)、(320.4±0.75)、(360.6±0.78)、(386.3±0.71)μmol/L.结论 化合物 3~4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3 为首次从买麻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15~16 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小叶买麻藤化学成分分离鉴定黄嘌呤氧化酶

    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郭铭焯麻淑芳王世苗冯亚萍...
    3000-3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假丝酵母菌发酵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苯基-1,2-乙二醇(1)、4-羟基苯乙醇(2)、4-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酸(4)、间羟基苯乙酸(5)、3-甲基亚砜基丙酸(6)、苯乙酸(7)、(S)-N-nitroso-1-amino-p-hydroxy phenylethanol(8)、2-苯乙酰胺(9)、对羟基苯甲醛(10)、2-(4-羟苯基)-乙酸乙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3)、3-吲哚甲醛(14)、N-乙酰-L-苯丙氨酸(15)、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16)、9-hydroxy-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17)、(6E)-5-methylene-6-tetradecenoic acid(18).结论 化合物 1、3~8、10~18 为首次从假丝酵母菌真菌中分离得到.

    黑果小檗假丝酵母菌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中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吕世盟钟霞黄雨非马浩腾...
    3006-3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上以SSRIs等西药治疗为主,但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全面干预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在抑郁症的治疗上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病理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控线粒体自噬成为干预抑郁症的潜在关键措施,但目前尚未发现对线粒体自噬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干预的总结性综述.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梳理线粒体自噬与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并讨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期为后续抑郁症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中药抑郁症线粒体自噬

    中药调控肿瘤干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余华丁桂清马金昀王元花...
    3013-3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潜能,其致瘤性、耐药性及迁移侵袭能力较强,是诱导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机体正气亏虚,形成痰湿、癌毒、伏邪的病证,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气滞血瘀,邪实壅滞,最终形成积聚,因此,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痰湿、癌毒、伏邪的致病特点与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致病机制非常相似.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对肿瘤干细胞特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控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调控肿瘤干细胞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中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中医药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耐药迁移侵袭

    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通过调节巨噬细胞防治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杨波李盛华
    3019-3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是严重影响全球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巨噬细胞在骨关节组织损伤和修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节巨噬细胞是骨关节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关于中药调节巨噬细胞维护免疫微环境稳态和防治骨关节炎的研究较多.中药有效成分可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性因子,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态,减少巨噬细胞粘附,通过巨噬细胞减少血管新生,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来治疗骨关节炎.但现有研究较少,所用中药有效成分较少,而中药种类繁多,有效成分多种多样,潜在挖掘价值大,临床应用广,巨噬细胞的分子调节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对中药调节巨噬细胞防治骨关节炎的现有有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骨关节炎巨噬细胞

    槲皮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徐瑞雪王宇
    3027-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茎皮、花、叶、芽、种子、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目前发现已有一百余种药用植物中均含有槲皮素.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在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展中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发现槲皮素可协同部分化疗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并降低其多药耐药性,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槲皮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槲皮素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槲皮素的抗肿瘤作用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槲皮素抗肿瘤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