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陈仲强

月刊

1009-6604

wcwkzazhi@163.com

010-82025751,82266602,82266604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反映国内外微创技术进展的学术期刊,报道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肿瘤科等领域的微创技术(各种腔镜、内镜、介入技术等),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入网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期80页,大16开,铜版纸印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浸润高危患者识别指标的筛选与优化探索

    陈珂彦王晔张静丁士刚...
    40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分化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内镜特征,探究并筛选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浸润高危患者的识别指标。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72例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黏膜层组(144例)与黏膜下层组(28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和白光内镜及联动成像特征,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系统评估病变与周围黏膜色差,纳入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前进法)进行预测指标的识别和筛选。结果 有饮酒史(P=0。037)、吸烟史(P=0。035)、CT示胃壁增厚(P=0。032)、肿瘤位于胃上1/3(P<0。001)或胃中1/3(P=0。009)、大体分型为凹陷型(P<0。001)、边缘隆起(P=0。003)、存在皱襞变化(P=0。006)、白光内镜色差≥12。3(P=0。003)及联动成像色差≥18。2(P=0。002)与黏膜下层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胃上2/3部分(OR=5。463,95%CI:2。562~11。648,P<0。001),大体分型为凹陷型(OR=5。992,95%CI:1。624~22。100,P=0。007),边缘隆起(OR=4。338,95%CI:1。124~16。747,P=0。033),联动成像色差≥18。2(OR=4。675,95%CI:1。342~16。288,P=0。015)为病变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凹陷型、边缘隆起、位于胃上2/3部分、联动成像下与周围黏膜色差大的病变为黏膜下层浸润的高危病变,需要更积极地进行干预。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白光内镜联动成像内镜特征

    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姜蕾刘振于剑锋刘心娟...
    409-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23年1月~2024年2月治疗性ERCP共432例,按照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93例,根据ERCP术中有无发现胆总管结石,分为自然排石组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6个变量,分析自然排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93例,女性占42。7%(168/393),平均年龄63。9岁。76例(19。3%)ERCP术中未发现阳性结石,剔除2例胆总管结石假阳性后分为自然排石组(n=74)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n=317)。单因素分析显示7个变量(年龄、呕吐症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淀粉酶升高、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单发结石)与自然排石潜在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个变量与自然排石显著相关:术前呕吐症状(OR=3。432,95%CI:1。271~9。272,P=0。015)和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OR=4。835,95%CI:2。720~8。595,P=0。000)。结论 小结石(≤5 mm)、有呕吐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可能出现自然排石,对于有此类特征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情况,必要时在ERCP术前复查内镜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评估有无排石,避免非必要治疗性ERCP。

    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自然排石

    前向后与后向前螺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比较

    刘天一侯国进周方姬洪全...
    415-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三踝骨折手术时后踝骨折前向后与后向前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2年10月因后踝骨折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共376例资料。按骨折块厚度分为2个亚组,小骨折亚组为骨折块厚度<17 mm(螺钉螺纹长度)共167例,大骨折亚组为骨折块厚度≥17 mm共209例。每个亚组根据后踝骨折螺钉内固定方向不同分为前向后组与后向前组,小骨折亚组前向后74例,后向前93例;大骨折亚组前向后88例,后向前121例。对比末次随访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测量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X线片骨折块在骨折线方向上的位移(Dn)和垂直于骨折线方向上的位移(Dt),计算术后骨折块移位,即末次随访Dn+Dt与术后第1天Dn+Dt之差。结果 术后第1天X线显示,小骨折和大骨折亚组前向后组对比后向前组Dn和D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全组随访12~85个月,平均19。3月。在小骨折亚组,术后骨折块移位后向前组[(0。11±0。19)mm]优于前向后组[(0。19±0。21)mm](P=0。011),AOFAS 评分也优于前向后组[(80。2±8。4)分 vs。(76。2±8。6)分,P=0。003];在大骨折亚组,术后骨折块移位后向前组[(0。11±0。18)mm]与前向后组[(0。12±0。19)mm]无统计学差异(P=0。630),AOFA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84。1±7。8)分vs。(82。8±7。6)分,P=0。246]。结论 后踝骨折前向后与后向前拉力螺钉内固定在复位效果上无明显区别。对于骨折块厚度<17 mm者,后向前固定疗效优于前向后固定;对于骨折块厚度≥17 mm者,前向后固定与后向前固定在疗效上无明显区别。

    后踝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前向后后向前

    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治疗61例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

    魏延栋王莹马立霜冯翠竹...
    42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5年6月~2023年6月我们对61例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分别游离环状胰腺远近端十二指肠,将十二指肠悬吊,近端扩张十二指肠横行切开,远端狭窄部分纵行切开,5-0 PDS线连续缝合十二指肠前后壁。结果 3例中转开腹手术,余58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324 min,(163±57)min。术后经口开始喂养时间3~15 d,(6。8±2。9)d。住院时间4~83 d,中位时间17 d。1例术后12 d因肠粘连梗阻,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1例术后3 d出现吻合口漏,行腹腔镜下修补。1例伴有早产,低出生体重,术后73 d出现重症感染、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余60例均治愈出院。60例术后胰腺超声见胰腺形态可,胰管无扩张,胆管无扩张,无胰腺炎。60例随访时间1~96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围术期需精细化管理。

    腹腔镜新生儿环状胰腺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27例

    赵华善翟允鹏郭锐许洪修...
    427-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的经验。方法 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科采用侧胸入路全胸腔镜手术(三孔法)治疗纵隔前肠源性囊肿27例,健侧卧位,观察孔为肩胛下第5肋间,另外2个操作孔根据病变位置及腔镜菱形法建立,均为5 mm trocar,CO2气胸压力6 mm Hg。电钩打开囊肿脏层胸膜,肠钳固定牵拉囊肿,分离钳、电钩交替分离将囊肿完整剥除。结果 无中转开胸。完整切除26例,残留部分囊壁1例。打开食管肌层9例。5例囊肿遮挡手术视野,不利于观察,穿刺囊肿抽液。手术时间45~120 min(中位时间70 min)。出血量3~10 ml(中位数5 ml)。术后住院时间2~5 d(中位数3 d)。 27例随访1~43个月(中位数22个月),均无复发;2例被压迫的气管全部恢复,肺气肿均恢复。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安全可行,若病变周围结构较为复杂,必要时可联合支气管镜或胃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小儿纵隔前肠源性囊肿

    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刘胜中魏大闯向波谭今...
    43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14例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均有脑梗死史,CHA2DS2-VASc评分3~7分,(5。0±1。4)分;HAS-BLED评分3~4分,(3。3±0。5)分。两孔法胸腔镜手术,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采用国产E-Clip左心耳闭合系统行左心耳夹闭术。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6±7。7)min,术后总引流量(80。4±37。1)ml,引流管留置时间(26。0±2。5)ho 14例随访3~21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夹闭完全,无残余漏,左心房内未见血栓形成。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或出血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2例,12例仍为心房颤动。结论 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能够完全夹闭左心耳,避免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新发脑卒中,并对少数患者起到电隔离左心耳的作用而消除心房颤动。

    左心耳夹闭术胸腔镜手术食道超声心动图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出血风险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与适应证扩展的研究进展

    吉泽莫衣各张静
    438-444页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廖章正段鸿洲
    445-450页

    针式抓钳水分离辅助腹腔镜睾丸固定术的初步经验

    杨晓锋孙驰王文博周辉...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式抓钳水分离辅助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科行针式抓钳水分离辅助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21例25侧隐睾,应用针式抓钳可注水功能,在后腹膜间隙注入生理盐水充分分离后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建立液体隔层保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并在针式抓钳辅助下桥状离断后腹膜,按照整体性及无损性原则,彻底松解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完成睾丸引降固定。结果 术中证实腹股沟型隐睾15例,腹内型隐睾6例;17例为单侧隐睾,4例为双侧隐睾。25侧睾丸在腹腔镜监视下成功固定在阴囊肉膜外间隙。手术时间35~75 min,(45。1±14。3)min,无手术并发症。21例随访12~24个月,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回缩、萎缩,无切口感染、切口疝或腹股沟疝的发生。结论 针式抓钳水分离辅助腹腔镜睾丸固定术可有效保护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隐睾腹腔镜针式抓钳睾丸固定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李军杰张彦军邓强杨镇源...
    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 2例,T11/12 1例,T9/10、T10/11 1例,T10/11、T11/12 1例,T10/11、T11/12、T12/L1 1例。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 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