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外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外语
中国外语

黄国文

双月刊

1672-9382

flc@hep.com.cn

010-5858135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3层

中国外语/Journal Zhongguo Waiyu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学科翻译教育的模式创新:背景、理念与实施

    任文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现实问题的复杂化,单一学科教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跨学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跨学科翻译教育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但尚缺乏实证研究的结果呈现.本文通过探讨我国跨学科翻译教育的产生背景和设计理念,描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开展的"翻译与国际传播"跨学科方向"四合"模式的内涵,举隅融合式教学方法,并进行部分实证数据分析,论证跨学科翻译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未来更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跨学科翻译教育背景理念实施"翻译与国际传播""四合"模式

    二语加工的可及性-复杂性-效率模式:理论提出与实验证据

    张辉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提出一个二语加工新模式:可及性-复杂性-效率模式.西方学者提出的二语习得和加工模式,如Slabakova提出瓶颈假设和Clahsen等人提出的浅结构假设,有时无法解释汉语二语习得和加工的过程和结果.可及性-复杂性-效率模式的三个成分,即可及性、复杂性和效率,三个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二语加工追求效率,是以效率驱动的,语言局部复杂性影响语言可及性,而可及性又影响二语加工的效率,提高可及性是提高二语加工效率的前提.其次,不同语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局部复杂性模式,汉语与西方语言(如.英语和法语等)的重要差异之一在于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局部复杂性模式.西方语言的局部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功能形态与多层次嵌套结构,而汉语则表现在复杂的语义搭配关系,其句法相对比较简单(如汉语量-名一致结构).最后,本文引用英语与汉语二语句子加工的实验研究,为这一加工模式提供实验证据.未来需要更多的实验检验这一加工模式的有效性和解释性.

    二语加工可及性复杂性效率

    从文学翻译回归文化传播——典籍外译的再定位

    潘文国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典籍外译中需要做一个从文学回归文化的正本清源工作.这里的"文学"指的是在典籍翻译中存在的一种"文学情结":过于看重文学翻译,把所有典籍翻译都看作文学作品翻译,且相关的理论或争论也都围绕文学来进行.而中国传统的翻译均围绕文化传播进行,在19世纪末以前,文学几乎从未进入过译者的视野.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为特征的现代文学概念是在20世纪成熟并风靡的.西式文学的根本性质不是"美",而是"虚构性".而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实在性和实用性.实现从文学翻译向文化传播的回归,是一种脱虚向实的过程,这也是典籍翻译的真正目标.在回归过程中,要重新认识翻译,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文学翻译文化传播典籍外译中国文化脱虚向实

    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外"研究——兼作翻译内外分析框架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系统的比较

    周领顺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译者行为批评"翻译内"和"翻译外"的分野促使翻译内外分析框架的形成,它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系统的区别是什么?"翻译外"因素有哪些内容?它们在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为了更科学地开展译者行为研究,本文回答了"翻译外"涉及的相关问题,不仅深化了译者行为的过程研究,也创新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

    "翻译外"翻译批评译者行为批评译者行为研究

    来稿要求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