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钱桂生

双月刊

1674-6902

xqcjld@163.com

023-68774467,68774468,68774977

400037

重庆沙坪坝区新桥正街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科教中心3楼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脓毒症的前世今生及序贯器官衰竭认知及理念

    姜东冉龙艳雷传江徐静...
    605-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sepsi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具有患病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全球每年sepsis患病超过1 900万例,其中600万例患者死亡,存活的300万例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sepsis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及时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Sepsis患者的预后[1,2,3,4]。Sepsis的前世今,历经1991年(Sepsis 1.0)-2001年(Sepsis 2.0)-2016年(Sepsis 3.0)的跨越,一次次修订与完善中,最新版Sepsis 3.0抛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改以器官衰竭(OD)为核心,以SOFA定义OD,提出了Quick SOFA的理念[5,6,7]。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OFA)评分提出至今已有25年,它的问世为临床提供了一套评估和监测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简单方法。Sepsis 3.0的意义在于使Sepsis的定义更适合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临床工作中更容易实践[7]。经过几十年应用的更迭和检验"理论-实践-理论",以及对诸多危重病患的救治、临床实践及复杂病例的研讨,发现当病情演变至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甚至脓毒性休克的诸多临床案例中,发病者多已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营养风险或免疫力缺陷等高危因素。随着对无创监测系统及新的干预措施的应用,在精准医疗的严格质控下,对SOFA评分系统该进行重新评估及更新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特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讨论,希望纳入到SOFA2.0评分系统中,引起同道对SOFA评分的重视和讨论,以迈向一个经过充分论证的、更新并适合现代临床医学的评分系统。相信SOFA2.0评分系统更适应于临床实际,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个精确量化的标准,以期保护脏器功能,降低病死率。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

    老年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专家共识

    老年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专家组
    61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因器官、组织退化及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及共病,为感染高危人群。老年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感染虽已控制,但机体机能仍未恢复,恢复能力影响生活质量。对老年感染患者恢复能力进行系统、全面评估至关重要。复原力指患者处于困境或危机时,表现出超乎预料的功能或行为结果,常用来评估机体恢复能力[1]。目前复原力评估主要依据国外复原力量表,但中西方在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其内容对我国人群不完全适用,对老年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方法单一,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状态。本文拟根据我国老年感染患者情况,制订复原力评估量表,判断恢复能力,为老年患者康复提供帮助。

    老年感染复原力专家共识

    驱动基因阴性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BRCA1/2基因突变与含铂化疗疗效的关系

    吴天秀徐瑜廖秀清姚伟...
    615-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BRCA1/2基因在驱动基因阴性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及与含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在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诊治且肺癌驱动基因阴性,一线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Ⅲ~Ⅳ期NSCLC患者101例。采集肿瘤组织或血液标本,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检测BRCA1/2基因突变。按RECIST1.1标准评估疗效,主要终点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与含铂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驱动基因阴性Ⅲ/Ⅳ期NSCLC 101例中19例(18.8%)BRCA1/2基因突变。BRCA1/2基因突变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突变模式有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框内插入、移码缺失、移码插入。BRCA1/2基因突变组和BRCA1/2基因野生型组在人口学基线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经4~6个周期标准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后,与BRCA1/2野生型组相比,BRCA1/2基因突变组ORR(68.4% vs. 36.6%,P=0.019)和DCR(100% vs. 76.8%,P=0.020)佳,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延长(8.0个月vs. 4.6个月,P=0.009),中位总生存期(mOS)有延长趋势(19.4个月vs. 16.4个月,P=0.631)。BRCA1基因突变组与BRCA2基因突变组ORR( 66.7% vs. 64.3%,P=0.567)、PFS(13.7个月vs. 7.8个月,P=0.145)和OS(24.0个月vs. 14.4个月,P=0.14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RCA1/2基因突变在驱动基因阴性Ⅲ/Ⅳ期NSCLC中的突变频率约18.8%。BRCA1/2基因突变最常见类型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最常见突变模式是错义突变。伴有BRCA1/2基因突变的驱动基因阴性Ⅲ/Ⅳ期NSCLC可能更易从一线含铂双药化疗中获益。

    DNA损伤修复基因BRCA1/2基因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

    呼吸道过敏原特异性IgE累积水平与重度哮喘奥马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柯华王可王丽雯
    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累积水平与重度哮喘奥马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奥马珠单抗治疗重度哮喘患者106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过敏性哮喘57例,非过敏性哮喘40例和混合型哮喘9例。采用标准经验过敏诊断(过敏记忆、皮肤点刺试验、传统途径的总IgE和过敏原sIgE测定)、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hadiatop™测试对呼吸道过敏原sIgE累积水平。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经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在过敏性和混合性严重哮喘患者中,通过Phadiatop™测试确定的呼吸道过敏原sIgE累积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P<0.001)。区分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1±0.038,最佳临界值0.24 kAU/L。Phadiatop™测试≥0.24 kAU/L为阳性,过敏记忆+Phadiatop™测试阳性诊断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为84.21%(48/57),高于过敏记忆+sIgE阳性(56.14%,32/57),P=0.001。34例经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患者中,8例症状控制良好,Phadiatop™测试≥1.55 kAU/L可良好预测奥马珠单抗治疗反应,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76.90%。结论:Phadiatop™测试优于TIgE水平的测量和用于识别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过敏诊断经典假设驱动方法,可提高IgE靶向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

    重度哮喘奥马珠单抗Phadiatop™测试呼吸道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累积水平

    颗粒酶B激活TGF-β1/Smad3通路促进博来霉素导致的肺纤维化

    陈向军顾兴王在强王光辉...
    630-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颗粒酶B在博来霉素导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经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诱导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前1 h、造模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经尾静脉注射颗粒酶B抑制剂,其它两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操作相同。28 d后处死大鼠取出肺脏,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颗粒酶B、胶原蛋白I、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和Smad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纤维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肺组织胶原蛋白Ⅰ表达上调,胶原蛋白沉积增加,肺纤维化加重。干预组较模型组胶原蛋白Ⅰ表达下调,胶原蛋白沉积减少,肺纤维化减轻。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肺组织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增加,干预组较模型组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颗粒酶B促进了博来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肺纤维化颗粒酶B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

    EGFR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分析

    游雅婷毕周奎郭亮白莉...
    635-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罕见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Ⅲb-Ⅳ期NSCLC罕见EGFR突变患者51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按治疗方法分为TKI治疗组42例、化疗组5例、姑息性治疗组4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结果:51例罕见突变患者中20外显子插入(20ins)12例,主要罕见突变21例,复合突变18例。主要罕见突变L861Q 11例(22%),罕见复合突变G719X+S768I 8例(16%)。化疗组ORR为25%,低于靶向治疗组ORR 38.1%。TKI治疗对主要罕见突变(mPFS=16个月,IQR 9~21;mOS=19个月,IQR 14~28)和复合突变(mPFS=15个月,IQR 8~20;mOS=20个月,IQR 15~25)疗效较好。TKI治疗对20ins疗效较差(mPFS=4个月,IQR 2~7;mOS=6个月,IQR 3~7)。化疗对主要罕见突变和复合突变(mPFS=6个月,IQR 1-12;mOS=16个月,IQR 15-19)较TKI治疗好(P<0.001)。结论:EGFR罕见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反应和生存期有重要影响。主要罕见突变和复合突变TKI治疗比化疗PFS和OS长。20 ins对TKI治疗反应差。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罕见突变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及对血气指标、肺功能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刘佳敏谢逍李梅
    640-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伴呼吸衰竭中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肺功能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4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氨溴索,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氧耗量(VO2)]、胸肺顺应性指标[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胸廓顺应性(Cth)]、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疗效(mMRC、CAT)评分、PaCO2、部分肺功能指标(VCO2、VO2)、部分炎症因子指标(PCT、CRP)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血气指标(SaO2、PaO2)、FEV1/FVC%、胸肺顺应性指标(Cl、Ct、Ct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纤维支气管镜与氨溴索联合可提高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水平及肺功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及动脉血乳酸水平。

    纤维支气管镜氨溴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肺功能血乳酸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75例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效果分析

    熊震阳光辉郑小春王娜...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诊疗方法治疗良性中央气道狭窄疗效及预后评估,分析优化中央气道狭窄支气管下介入诊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中央气道良性狭窄患者75例,共计行232例次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主要方法有高频电刀、氩气刀、冷冻治疗、激光消融、球囊扩张、气管支架置入等。术前对患者进行狭窄气道内径测量,评估狭窄程度及分级、Borg呼吸困难评分、术前风险评估,针对每名患者狭窄病因和部位不同制定对应支气管镜下治疗策略。结果:对于支气管结核引起的狭窄,80%以上患者可在支气管镜下介入联合治疗后得到有效治疗,能缩短抗结核治疗疗程。对于气管上段插管或气切后狭窄的患者行内镜下介入诊疗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对于气管结构性损坏或反复多种方法治疗后仍有疤痕挛缩的患者置入硅酮支架是理想选择,经过随访,1~2年后取出硅酮支架患者气道狭窄段结构稳定,黏膜完整光滑。对于气道良性肿瘤及异物引起的各段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而因结构性肺病引起的气道牵拉变形狭窄治疗方法不理想。结论:中央气道良性狭窄病因多样,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特别是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良性肿瘤、气道异物等引起的狭窄患者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良性气道狭窄联合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PD-1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IL-27与预后相关性

    魏晓辉苏智祥陈文娟张燕军...
    650-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单抗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血清白细胞介素(IL)-27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纳武单抗治疗晚期NSCLC患者107例。第1次注射纳武单抗前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量基线血清IL-27水平,每2个治疗周期后评估治疗反应,8周内出现进展为早期进展者;获得部分反应或疾病稳定者为应答者。结果:早期进展者基线血清IL-27水平低于应答者86.72(55.38,117.94)pg/ml vs. 184.41(116.81,273.29)pg/ml,Z=-5.329,P<0.001,预测早期进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0.749~0.910,P<0.001)。基线血清IL-27水平与活检组织PD-L1表达正相关(r=0.523,P<0.001),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402,P<0.001)、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r=-0.343,P<0.00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r=-0.309,P=0.001)、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r=-0.247,P=0.010)负相关,与晚期肺癌炎症指数正相关(r=0.311,P=0.001)。年龄、基线血清IL-27水平是纳武单抗治疗晚期NSCLC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基线血清IL-27≤108.63 ng/ml的中位OS期短(P<0.05)。结论:血清IL-27可能成为评估晚期NSCLC接受二线纳武单抗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27纳武单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乳酸/白蛋白比值与病死率相关性分析

    程玲燕卢嘉宾韦庆兰祖...
    65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乳酸/白蛋白比值(LAR)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HRF患者39例为对象,主要结局随访60 d内全因病死率,分为预后不良14例及预后良好25例;次要结局院内病死率。检测动脉血乳酸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LAR。结果:预后不良者LAR高[2.00(1.07,3.02)vs. 1.03(0.68,1.97),Z=-2.753,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LAR对AHRF 60 d内预测曲线下面积(AUC)0.873[95%置信区间:0.796~0.950]高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及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F)比值、动脉血氧饱和度/吸入气体氧含量(S/F)比值。联合检测LAR提高APACHEⅡ、SAPSⅡ、SOFA及S/F比值、P/F比值预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插管时长≤9 d、气管造瘘、氧合指数≤180 mmHg、28 d无机械通气时间<16 d及LAR>1.60是AHRF 6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AR>1.60院内死亡风险上升。结论:LAR是AHRF短期(60 d和院内)全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AHRF提供预后信息。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血乳酸白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