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温度处理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昭华郭超凡刘婕殷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物种疏序黄荆(Vitex negundo L.f.laxipaniculata Pei)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讨植物对火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结果表明,1)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萌发率低于常温对照外,其余各组萌发率均高于常温对照组,萌发率在80℃(5 min)处理时最高,为(62.33±3.13)%,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种子热冲击效应指数RI小于0外,其余各组均大于0,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0.3529),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冲击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3)主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长度对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F=148.092,p<0.001)影响最大;4)萌发前的高温处理对种子活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种子结构,影响其萌发;5)热冲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势,加速种子萌发,且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疏序黄荆种子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且热冲击可提高其萌发势,缩短萌发所需时间.

    疏序黄荆干热河谷热冲击种子萌发火适应性状

    玉米不同收获方式对种子活力等性状的影响

    李月明郝楠孙丽惠孙楠...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收获方式的种子活力不同.以辽单588为材料,采用授粉后35 d适时收获和授粉35 d后站杆晾晒至65 d延时收获2种方式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萌发测定、苗期生物量测定、苗期低温试验、种子淀粉粒观察、苗期叶片气孔结构观察等,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收获的种子发芽势高,种子活力高,在苗期抗寒3.5 h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幼苗存活率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适时收获的种子内部淀粉粒较大,内含物含量多,在玉米苗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苗期生物量显著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因此,玉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应适时采收,以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活力造成不良影响.

    收获方式种子活力发芽苗期淀粉粒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皮明雪郭少敏张涛杨雯竹...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研究了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以及小孢子振荡培养过程中光照与后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产量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影响较大,D 393的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很高,分别高达119.87胚·蕾-1和79.87%,D 393的自然加倍率是D 524的2~3倍;光照对一次成苗率和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没有影响,4℃低温处理15 d能提高小孢子一次成苗率0.8~3倍.本研究获得了一个胚产量和自然加倍率都很高的甘蓝型油菜DH系D 393;综合考虑一次成苗率和加倍效率,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进程中振荡培养阶段可能不需要光照,而在转入B 5固体培养基前应该对胚状体进行适当低温和时长的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效率.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低温处理一次成苗率自然加倍率

    种翅及贮藏温度对木地肤种子萌发和寿命的影响

    麻冬艾比布拉·伊马木哈里木拉提·努热合买提
    18-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种翅和贮藏温度对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种子萌发和种子寿命的影响,试验将收获的种子置于黑暗条件下,采用常温、冷藏(-18℃)分别贮藏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然后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贮藏15个月后,常温贮藏去翅种比有翅种发芽率高13.44%;冷藏条件去翅种发芽率比有翅种高14.67%;-18℃贮藏15个月后,冷藏去翅种比常温贮藏去翅种发芽率高45.33%;冷藏有翅种比常温贮藏有翅种发芽率高44.00%.说明种翅抑制种子萌发,冷藏木地肤种子可延缓其生理衰退,延长种子寿命.

    木地肤种翅贮藏温度发芽率

    3个单倍体诱导系对不同基础群体玉米材料的诱导效率研究

    杨通文柏光晓陈汁雯余彩霞...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诱导系对不同基础群体材料的诱导效率,利用3个单倍体诱导系对7个不同基础群体玉米材料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诱导系Stock 6和N 548-1的平均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22%和3.14%,W 1619最低,为2.33%;在3个诱导系诱导下,诱导母本材料W 3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3.56%;诱导组合R 2×Stock 6的诱导率最高,为4.51%.单倍体加倍率与加倍方式和材料有关,化学加倍要高于自然加倍,温带材料要高于2个热带材料.因此,选择合适的诱导系、诱导材料以及加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单倍体诱导效率.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加倍率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大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孔佳茜赵铭森孟晓康高金虎...
    26-3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大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以5个大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不同浓度(0、5%、10%、15%、20%和25%)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茎长、根长、茎重、根重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溶液对大麻种子的萌发及根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茎长、茎重及根重均随PEG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5个大麻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表现依次为:汾麻3号>晋麻1号=庆麻1号>临县小麻>火麻1号,并且根据抗旱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分级标准,火麻1号、临县小麻属于中抗旱型,汾麻3号、晋麻1号和庆麻1号属于抗旱型.

    大麻萌发PEG胁迫抗旱性

    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I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刘厚宇李顺雨吴敏芳乔光...
    31-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樱桃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RT)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根据扩增谱带的数量、多态性和可重复性等指标筛选IRAP-PCR引物;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对影响PCR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建立了中国樱桃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筛选出9条引物,可以扩增222个清晰位点,位点的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0.09%.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含2.0 mmol·L-1 MgCl2、1.0 U Taq酶、0.2 mmol·L-1引物、20 ng模板DNA、0.3 mmol·L-1 dNTP,采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中国樱桃IRAP技术体系优化

    干旱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利艳杨小兰朱满喜杨雅舒...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干旱程度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藜麦GE 6为材料,采用不同PEG-6000浓度(0、5%、10%、15%、20%)对藜麦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胚根长于5%PEG浓度时达到最高,其它指标均于10%PEG浓度处理时达到最高.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物质的积累随着PEG浓度升高而降低;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者含量均于10%PEG浓度时达到最高;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呈降低—上升—降低的趋势,5%PEG处理下MDA含量最低,较对照低11.2%(p>0.05).SOD和POD的活性随着PEG浓度升高而升高.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可以促进藜麦种子的萌发,藜麦幼苗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与其在干旱胁迫下能够合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较高的POD活性、SOD活性有关.

    藜麦干旱萌发生理特性

    镉胁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评价

    夏蔓蔓何冠谛符东顺付天岭...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薯9号(QS 9)、威芋7号(WY 7)、云薯505(YS 505)、毕薯2号(BS 2)、LZ川(LZC)和云薯801(YS 801)等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镉(Cd)胁迫处理,探讨Cd胁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6个品种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d胁迫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和最大节间距指标影响最显著,在Cd胁迫45 d时6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及最大节间距指标均显著下降,但WY 7的降幅最低.Cd胁迫也引起了不同马铃薯品种中MDA的积累,其中BS 2的MDA积累增幅最大,达40%.另外,WY 7的叶绿素(Chl)含量降幅在所有测定品种中最低,为33.9%.抗氧化酶(AOEs)活测定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提高了WY 7和YS 801中AOEs活性,但对YS 505的POD活性和BS 2的PAL活性变化影响较小.光合相关指标测定表明,Cd胁迫后马铃薯6个品种中,WY 7的净光合速率(Pn)降幅最小,为36%,而QS 9和BS 2的Pn降幅最大,均为54%.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该6个品种耐镉性,强弱依次为WY 7>YS 801>LZC>YS 505>QS 9>BS 2.

    镉胁迫形态生理响应隶属函数耐镉性评价

    台湾桤木群体/单株种实性状的变异性

    郝海坤曹艳云申文辉黄志玲...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台湾桤木种实变异规律,对台湾桤木5个群体中76个优良单株的7个种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台湾桤木种内存在丰富的群体变异和个体变异;双流和汩罗2个群体的种实性状均与其它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多项性状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南马、卫子和新胜等3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长×果宽>果长>果宽>果长/果宽,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子发芽率>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

    台湾桤木群体单株种实变异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