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在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应用少量SEEG电极置入技术评估24例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头颅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影像学资料,依据解剖-电生理-临床表现,提出癫痫发作起源和扩散路径的核心及备用假设;将电极置入癫痫网络的相关靶点,SEEG监测判断癫痫起源区;通过皮质电刺激(ECS)诱发惯常发作验证致痫区、定位功能区后行射频热凝(RFTC)毁损治疗,仍有癫痫发作者行二期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采用Engel分级评估癫痫的控制效果.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126根电极,每例置入(5.3±1.1)根(3~8根).单侧电极置入6例,双侧电极置入18例.24例患者的实际靶点与计划靶点误差为(1.61±0.88)mm.无一例患者补充置入电极.SEEG监测时间为(10.1±2.6)d,均捕捉到3~20次惯常发作.ECS诱发出惯常发作15例,非惯常发作5例,未诱发出发作4例.明确致痫区23例,其中颞叶、额叶各10例,枕叶3例;未能定位1例.行RFTC治疗22例,毁损后出现头痛9例、严重脑水肿致对侧上肢无力1例,无症状硬膜下血肿1例,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电极折断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未行RFTC治疗2例,其中1例未能验证假设,1例致痫区与运动语言区重叠,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后均好转.24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M(Q1,Q3)]为12.5(10.2,26.8)个月,末次随访显示,22例行RFTC治疗的患者中,Engel分级Ⅰ级1例;Engel分级Ⅱ级21例,其中16例行二期手术切除致痫区,切除术后癫痫发作消失13例(Engel分级Ⅰ级),无改善3例(Engel分级Ⅱ级),5例拟行二次电极置入RFTC治疗.结论 合理掌握适应证,采用少量SEEG电极置入可帮助判断致痫区部位,指导手术切除致痫区,且术后效果好,在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