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王忠诚

月刊

1001-2346

cjns65113169@sina.com

010-65113169

100050

北京市天坛西里6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总编辑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神经外科界的学术交流。该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显微神经外科、颅底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放射、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学术导向性,内容重点报道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与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基础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脑战创伤救治理念与研究热点

    张剑宁赵明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军事竞争压力的增大,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愈加活跃.颅脑战创伤是军事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战创伤专家将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多学科先进成果应用于战创伤救治领域,不断更新颅脑战创伤救治理念,并且研发出众多适用于战地颅脑创伤救治的医疗仪器和生物学产品,旨在大幅缩短伤员的受伤—救治时间,显著提高颅脑战创伤的救治效果.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王硕顾宇翔毛颖...
    220-229页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29页

    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的分布及其对致痫区的定位作用

    赵学敏赵宝田张凯张弨...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HFO)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致痫区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收治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立体脑电图(SEEG)监测,分别选取清醒期及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的发作间期脑电图,通过自动检测算法进行HFO分析,分为涟波(R)和快速涟波(FR).对比分析发作起始区(SOZ)及非SOZ区清醒及睡眠状态的HFO发放频次和HFO高发放导联数目的差异,同时观察HFO的空间分布与致痫区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置入电极数量为(11.6±0.5)根(8~14根),有效导联数量为(100.1±4.2)个,SOZ导联数量为(18.0±2.2)个.与非SOZ区比较,SOZ区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6.93±1.35)次/min、(1.63±0.41)次/min]及睡眠[分别为(12.13±1.65)次/min、(3.52±0.75)次/min]状态下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Z区F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5.29±1.92)次/min、(0.14±0.03)次/min]及睡眠[分别为(6.05±1.71)次/min、(0.30±0.07)次/min]状态下,也均明显高于非SOZ区(均P<0.05).进一步分析上述数据显示,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总体高于清醒期.在SOZ区,睡眠期R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P<0.001),而FR发放频次增加不明显(P=0.613);在非SOZ区,R及FR发放频次均为睡眠期高于清醒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清醒期比较,睡眠期R[分别为(13.06± 2.27)个、(4.59±0.21)个]及FR[分别为(9.88±1.70)个、(4.59±0.21)个]的高发放导联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Z区导联R在清醒期有(67.4±5.5)%分布于HFO分布区,睡眠期为(69.8±5.8)%;FR则分别为(68.1±5.8)%、(71.1±5.6)%,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HFO稳定发放.结论 SEEG监测显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睡眠期HFO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导联多为HFO高发放导联;清醒期与睡眠期HFO在辅助定位致痫区中价值相似.

    耐药性癫痫立体脑电图高频振荡发作起始区定位

    本刊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235页

    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术中的应用价值

    李冬智郑重杨晓丽周峰...
    236-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中央区致痫灶的2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三维脑表面成像、血管成像及锥体束成像重建,并进行图像融合,以评估致痫灶与中央区的位置关系;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中央沟的位置,并与三维脑表面成像所确定的中央沟位置进行对比,确定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位置.术后2周,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通过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情况;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患者均成功定位中央沟,且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脑表面三维重建定位的中央沟位置相符;2例(9.5%)中央沟位置不相符;1例(4.8%)未成功确定中央沟.2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2例(57.1%)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局限于中央区,9例(42.9%)涉及中央区或其边缘.致痫灶切除部位位于左侧13例,右侧8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10例,其中FCD Ⅱa型6例,FCD Ⅱb型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肿瘤4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瘢痕脑回1例,结节性硬化1例,FCD Ⅱb型和节细胞胶质瘤双重病理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未明确1例.术后6例(28.6%)患者新增神经功能障碍(mRS 2分1例,4分5例),其中4例患者术后2周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mRS 2分2例,3分2例),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3.1±0.7)年,末次随访显示,Engel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1例;20例(95.2%)患者的神经功能良好(mRS 1分4例,0分16例),1例(4.8%)为神经功能轻度障碍(mRS为2分).结论 脑表面三维重建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切除致痫区,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患者预后良好.

    耐药性癫痫监测,手术中治疗结果脑表面三维重建

    本刊关于稿件著作权事项的要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241页

    中央中核电刺激与脑区响应的电生理分析

    洪婧陈斌范潇蒙王楠...
    24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并电刺激中央中核(CMT)后各脑区是否存在响应以及其响应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10例在CMT及可疑的发作起始同步置入SEEG电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电刺激所得数据,并分析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比较各脑区响应触点的出现率和响应波幅.结果 10例患者共记录到1 062个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共491个触点(46.2%)记录到同频响应,其中中央前、后回的响应触点出现率最高,为81.0%(51/63),其次为顶叶和额叶,出现率分别为56.5%(61/108)和53.3%(253/475),出现率(比例)最低的2个脑区为颞叶[18.6%(22/118)]及海马、杏仁核(4/19).各脑区响应触点出现率(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4.13,P=0.049).10例患者电刺激CMT的响应波幅[M(范围)]为40.3(0~1 000.0)μV.在各脑区的响应程度方面,波幅最高的是海马、杏仁核[398.0(0~1 000.0)μV],其次为顶叶[81.5(12.0~336.2)μV],响应波幅最低的脑区为颞叶[19.5(8.1~27.8)μV].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响应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41,P=0.298).结论 采用SEEG电极电刺激CMT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脑区的响应存在差异,中央沟前后的脑区响应比例高于远离中央沟的脑区;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的响应程度并无明显区别.

    耐药性癫痫神经电生理监测中央中核立体脑电图脑区响应

    本刊关于稿件统计学的要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247页

    经立体脑电图证实的双侧颞叶癫痫外科疗效观察

    黄军孙晓琴石先俊沈开凤...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经立体脑电图(SEEG)证实的双侧颞叶癫痫(SEEG-BTLE)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经SEEG证实的BTLE(SEEG-BTLE)患者,共13例.其中采用单侧前颞叶切除术(AMTL)5例(均为癫痫发作起源偏侧化明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RFTC)术6例(癫痫发作起源偏侧化不明显或拒绝切除术);神经调控2例,其中脑深部电刺激(DBS)1例,迷走神经电刺激(VNS)1例(均为癫痫发作起源偏侧化不明显).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切除术和RFTC术的疗效采用Engle分级标准评估,Ⅰ~Ⅱ级为疗效良好,Ⅲ~Ⅳ级为疗效不佳;神经调控按McHugh分级标准评估,Ⅰ~Ⅱ级为疗效良好,Ⅲ~V级为疗效不佳.结果 5例行单侧AMTL的患者术后随访14~45个月,Engle分级Ⅰ级3例、Ⅲ级2例;2例出现记忆力减退.6例行RFTC术的患者随访6~31个月,Engle分级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1例出现记忆力减退.接受DBS和VNS的2例患者,分别随访35、38个月,均为McHugh分级Ⅲ A级.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采用个体化原则治疗SEEG-BTLE,其中采用单侧AMTL者的疗效较好,采用RFTC者的疗效尚可,神经调控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疗效.

    癫痫,颞叶双侧前颞叶切除术射频热凝神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