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王忠诚

月刊

1001-2346

cjns65113169@sina.com

010-65113169

100050

北京市天坛西里6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总编辑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神经外科界的学术交流。该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显微神经外科、颅底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放射、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学术导向性,内容重点报道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与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基础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效果评价

    史帅龙龙树海余笋时程程...
    299-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价其模型建立(简称建模)的效果.方法 以9只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8只实验猪术前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并于喂养8周后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入路采用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钳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法构建动脉狭窄模型,术后继续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另1只为空白对照猪.于入组时、喂养8周,以及术后6、12、18和24周进行实验猪体质量、血总胆固醇(TC)及血三酰甘油(TG)的检测并观察变化.在术后24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形成情况并测量血管的最大狭窄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分别对狭窄处管腔内部进行观察并测算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和内膜增生面积;对9只小型猪处死后标本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入组后实验猪体质量逐渐增加(F=977.97,P<0.001);TC和TG水平于喂养8周后显著升高(均P<0.05),之后趋于稳定.术后24周DSA证实8只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全部建模成功,最大狭窄率为(55.63±10.89)%;IVUS与OCT均证实狭窄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测得的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6.84±1.14)mm2和(7.13±1.27)mm2]和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分别为(58.38± 10.72)%和(59.88±9.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8和-0.30,P值分别为0.641和0.770).建模成功实验猪血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管腔狭窄为明显增生的血管内膜所致,并可见部分内弹力膜断裂,增生内膜以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聚糖沉积为主,其中胶原成分显著多于蛋白聚糖成分.结论 通过高脂、高盐饲料喂养联合血管内钳夹活检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式可成功建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其操作相对简便和安全.

    颈总动脉狭窄疾病模型猪,雏型活组织检查钳

    小脑齿状核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1例

    孟凡刚张树新李保华季玉陈...
    305-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肢体功能障碍常发生于卒中后,其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小脑齿状核(D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结合物理康复治疗的方法可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东阿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11月收治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所致卒中后出现上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其术前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为32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为3分.入院后予小脑DN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术后3周开机,刺激频率为30 Hz、脉宽为90 μs、电流强度为6 mA,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开机1个月后,患者的FMA-UE评分为45分,mRS为2分.

    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并文献复习

    祝永杰邱德智王刚何俊平...
    308-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较为少见,严重者可能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若能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患儿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预后.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患儿除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诊治过程中患儿突发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球外周麻痹,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患儿视力得以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磁共振引导下经颅聚焦超声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林家骥潘隆盛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共振引导下经颅聚焦超声(MRgtFUS)是新近成熟的经颅治疗超声的应用范式,具有无须开颅麻醉、无电离辐射等优点,近来获得国内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临床治疗准入,即将在临床推广应用.结合上述情况,本文主要围绕MRgtFU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特点、治疗运动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思考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展经颅治疗超声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提供参考.

    溶瘤病毒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尤慕远花玮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具有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溶瘤病毒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兴方法,靶向性强,安全性高,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对溶瘤病毒治疗脑胶质瘤的机制、常见病毒载体及临床试验、相关联合疗法等进行综述.

    儿童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分子分型和治疗研究进展

    杨寅寅王杭州田野
    320-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Ⅳ级)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其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基石性手段,放疗和化疗在手术的基础上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该疾病的分子分型被进一步阐明以及相关靶向和免疫药物的应用,其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将针对其分子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本刊关于稿件参考文献的要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