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王忠诚

月刊

1001-2346

cjns65113169@sina.com

010-65113169

100050

北京市天坛西里6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总编辑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神经外科界的学术交流。该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显微神经外科、颅底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放射、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学术导向性,内容重点报道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与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基础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参数MRI构建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

    张风江马草原马泽宇王子龙...
    686-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模型并予以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数据集1,172例)及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数据集2,89例)行肿瘤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成人型IDH野生型GB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将多个MRI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钆剂对比增强后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表观弥散系数)进行预处理后,将数据集1按1∶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数据集2作为外部验证集,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与Lasso-cox分析结合的方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结合临床危险因素构建预测GBM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诺莫图、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与仅采用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共筛选出18个与IDH野生型GBM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预后模型(Radscore);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基于Radscore划分的高、低风险组间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adscore在训练集中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与单纯的临床模型相比,Radscore的加入使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中的一致性指数由0.682、0.682、0.791 分别提升至 0.785、0.694、0.823,AIC 分别由 727.872、703.796、666.732 降至 683.771、697.790、654.837;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中的IDI指数分别为0.268、0.051、0.100(均P<0.05),诺莫图及其校准曲线均表现出较临床模型更佳的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adscore的加入可提高预测模型的决策能力.结论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基于多参数MRI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实现对IDH野生型GBM患者的风险分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统临床模型的生存预后预测能力.

    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机器学习影像组学预测

    基于静息态功能MRI的舌咽神经痛中枢发病机制研究

    郑文韬郝庆沛吕高泉刘业祖...
    694-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分析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从脑功能学的角度探究GPN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23例右侧原发性G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s-fMRI图像,与23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比较.采用基于Matlab R2022a编程平台的统计参数图SPM12和RESTplus软件处理rs-fMRI图像,并计算脑功能活动ReHo值,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比较,找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根据是否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对GPN患者进行分层和亚组分析,采用AlphaSim方法对P值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的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GPN患者的左侧丘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右侧岛叶、颞上回、颞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均P<0.05):而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显著降低(均P<0.05).(2)与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的GPN患者相比,不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的GPN患者双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ReHo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显著降低(均P<0.05).(3)GP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24),其余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GPN患者多个参与疼痛处理的脑区存在显著的协调性异常,疼痛上行传导通路和下行抑制通路两者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失衡共同引起GPN患者疼痛调节功能的异常,GPN的发病可能是外周刺激和中枢兴奋共同导致的结果.

    舌咽神经疾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一致性中枢机制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颅内积气对电极位置的影响

    郑喆蒋鸿杰吴承瀚朱周乐...
    702-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颅内积气对电极位置的影响规律.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DBS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8例.患者均于术后早期(24 h内)和晚期(1个月)行头颅螺旋CT薄层扫描,通过图像的融合分析,计算颅内积气的体积、电极偏差(电极实际位置与计划靶点间的偏差值);并于前、后连合(AC-PC)下4 mm的轴位层面上计算术后早期与晚期的坐标差[X代表AC-PC旁开距离(外侧为正,内侧为负);Y代表AC-PC方向(前方为正,后方为负)],评估术后1个月内因颅内积气的吸收导致电极位置的偏移量,并分析颅内积气与坐标差间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术后早期整体颅内积气体积[M(Q1,Q3)]为1.08(0.22,3.02)cm3,其中左、右侧分别为0.24(0.00,0.94)cm3、0.48(0.06,1.62)cm3;至术后晚期所有患者的颅内积气均完全吸收.术后早期左、右侧的电极偏差分别为(1.40±0.61)mm、(1.08±0.52)mm,术后晚期分别为(1.30±0.55)mm、(1.19±0.57)mm;术后早期与晚期同侧别比较,电极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与晚期比较,电极位置的偏移量,左侧:ΔX=(0.41±0.52)mm,ΔY=1.00(0.70,1.50)mm;右侧:ΔX=(0.43±0.50)mm,ΔY=1.00(0.70,1.30)mm.相关性分析显示,左侧颅内积气与左侧X轴向(r=0.17,P=0.039)和Y轴向电极偏移量(r=0.24,P=0.003)均相关;右侧颅内积气与右侧X轴向电极偏移量(r=0.10,P=0.388)无关,但与Y轴向电极偏移量(r=0.44,P<0.001)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的颅内积气可能对电极位置产生影响,随着颅内积气的吸收和脑组织的回位,电极位置会向前和向外移位.

    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颅内积气电极偏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启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的通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707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静脉骨性压迫性狭窄所致脑鸣或耳鸣手术疗效的初步观察

    刘旭东杨敏褚桐苇董健...
    708-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寰椎横突或茎突压迫所致颈内静脉(IJV)狭窄引起脑鸣或耳鸣患者的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IJV狭窄所致脑鸣或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静脉成像(CTV)确诊,证实均存在因寰椎横突或茎突压迫导致的IJV狭窄.8例患者行寰椎横突或茎突部分磨除减压术后,于术前1周、术后1周内、术后3~6个月行CDU检查,分析IJV管径、平均血流量(FVm)和最大血流速度(Vmax)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术后1周内的IJV各节段管径和FVm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IJV J1和J2段的管径较术前显著增加[J1 段:(9.52±2.09)mm 对比(7.45±2.10)mm;J2 段:(6.75±1.74)mm对比(5.52±1.91)mm](均P<0.05),而IJV J3段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JV 各节段的 FVm 均较术前改善[J1 段:(349.20±188.99)ml/min 对比(204.60±118.50)ml/min;J2 段:(193.10±91.32)ml/min 对比(124.50±81.57)ml/min;J3 段:(152.70±95.71)ml/min 对比(61.90±53.23)ml/min](均 P<0.05);IJV 各节段的 Vmax 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寰椎横突或茎突部分磨除手术可改善IJV骨性压迫性狭窄所致脑鸣或耳鸣患者UV狭窄段的管径及血流动力学,CDU可作为UV骨性压迫性狭窄病变手术疗效的客观评估手段.

    颈静脉减压术,外科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脑鸣治疗结果

    CT静脉成像在颈内静脉狭窄减压术治疗难治性脑鸣中的应用

    任海燕董健朱广通毛贝贝...
    712-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静脉成像(CTV)在颈内静脉狭窄减压术治疗难治性脑鸣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治的因颈内静脉狭窄相关的难治性脑鸣而行颈内静脉狭窄减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16例.通过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评估CTV诊断颈内静脉狭窄的可行性,其中采用CT值(>200 HU的图像符合要求)、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客观评价颈内静脉的强化程度.主观评价由2名放射科医生采用盲法评估图像质量并给予评分(1~4分,分值越高图像质量越好),采用Kappa检验评估2名观察者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术后6个月采用CTV随访狭窄静脉管腔的复张情况(管腔周径增宽>50%为复张).结果 16例患者术前CTV图像的CT值、SNR、CNR分别为(277.5±20.0)HU、9.1±3.0、4.1±2.7,术后分别为(280.0±19.7)HU、8.4±3.0、4.2±2.7.主观评分一致性检验显示,术前、术后的Kappa值分别为0.82和0.81.16例患者中,术前图像质量评分为4分者14例,3分者2例;术后随访时4分者12例,3分者4例.CTV显示左侧颈内静脉狭窄4例,右侧9例,双侧均狭窄3例;因寰椎横突增生压迫颈内静脉导致狭窄者9例,颈内静脉走行于寰椎横突与茎突夹角间导致受压狭窄者7例.术后6个月,CTV显示颈内静脉管腔复张者12例(临床症状好转6例,无明显改善6例),未复张者4例(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CTV可用于颈内静脉管腔狭窄的诊断和减压术后的随访;CTV显示寰椎横突的骨性结构是颈内静脉节段性狭窄的结构基础.

    颈内静脉狭窄脑鸣减压术,外科CT静脉成像

    电针激活AKT/GSK-3β/CREB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伍祎晴高岩程梦丹徐白...
    717-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EA)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4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 模型组(SCI 组)、SCI+EA 处理组(EA 组)、SCI+EA+AKT 抑制剂 MK-2206 处理组(EA+MK-2206组),每组12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3组均建立T8~9脊髓全横断模型.各组于SCI后第7、14天取损伤处脊髓组织,其中SCI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和Ki-67 的表达水平,以评估eNSCs的增殖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SCI后第14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Ki-67的表达水平,以评估e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评估损伤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采用WB法检测GAP-43和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CI小鼠的建模成功率为94.7%(36/38).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SCI组脊髓损伤部位Nestin与Ki-67共标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与SCI组相比,EA组脊髓损伤部位Nestin与Ki-67共标、GAP-43与Ki-67共标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而GFA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均P<0.05).WB结果显示,EA组Nestin、GAP-43蛋白的表达量相较于SCI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Sham组相比,SCI组GSK-3β磷酸化水平减低(P<0.05),而AKT和CREB磷酸化水平与Sha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CI组相比,EA组AKT、GSK-3β以及CRE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EA+MK-2206组的AKT、GSK-3β和CREB的磷酸化水平均低于EA组(均P<0.05),而与SCI组相比AKT、GSK-3β和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A治疗可促进小鼠SCI后eNSCs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且通过促进AKT、GSK-3β、CREB的磷酸化激活AKT/GSK-3β/CREB通路,提示EA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AKT/GSK-3β/CREB通路有关.

    脊髓损伤电针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蛋白激酶B小鼠

    颅骨及硬脑膜中FAK/Twist1在SD大鼠颅脑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王雷张晓璐文平张司玺...
    725-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生长发育期SD大鼠颅骨的生长发育及其与颅骨和硬脑膜中局部黏着斑激酶(FAK)/Twist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取幼龄大鼠,从出生后1周开始,使用软尺记录颅骨长度(颅长)及宽度(颅宽);分别使用电子秤和电子天平称量体质量和脑质量;使用量筒称量脑组织的容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颅骨FAK和硬脑膜Twist1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颅骨与硬脑膜组织的细胞形态及FAK/Twist1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 (1)大鼠颅长、颅宽在1~7周内均逐渐增加(F颅长=420.20、F颅宽=47.27,均P<0.001),与第1周相比,第2周时颅长和颅宽均明显增加(均P<0.05),第7周时颅长和颅宽增长分别占整个发育过程(1~12周)的94.4%和90.0%.(2)大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在1~7周内逐渐增加(F体质量=485.20、F脑质量=126.00,均P<0.001),与第1周相比,第2周时体质量和脑质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第7周时增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分别占整个发育过程的60.4%和51.2%.(3)大鼠的脑容积在1~7周内逐渐增加(F=852.80,P<0.001),1~3周增长迅速,3周以后较为平缓,第7周时增加的脑容积占整个发育过程的60.5%.(4)WB结果显示,第1~7周时颅骨组织中FA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15.80,P<0.001),第7周时FAK表达水平较第1周明显升高(P<0.01);硬脑膜组织中FAK表达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4周FAK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与第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与颅长、颅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6(均P<0.001),呈正相关.(5)颅骨颅缝观察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4、7周,大鼠的颅骨生长以纵向生长为主,且颅缝逐渐清晰,在第7周时已完全闭合.(6)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wist1主要在硬脑膜中表达,在第1周时表达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F组化=22.10、F荧光=36.82,均P<0.01);FAK主要在颅骨中表达,第4周较第1周表达降低(P<0.01),后逐渐升高.结论 大鼠出生后1~7周,FAK在颅骨中的表达水平与颅骨的生长发育正相关,而Twist1在颅骨和硬脑膜中的表达水平则随着颅骨生长和骨缝闭合而降低,颅骨及硬脑膜中FAK/Twist1可能共同调节了幼龄大鼠颅骨的生长发育.

    颅骨生长硬脑膜局部黏着斑激酶Twist1大鼠

    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手术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肖丹施世琦胡子豪耿静瑶...
    73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发表于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患者影响的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使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全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时长和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采用x2检验和I2值评估研究的异质性,P<0.05或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17项队列研究,共计1 364例脑胶质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超声组(730例)与常规手术组(634例)比较,肿瘤全切除率更高[相对危险度(RR)=1.52,95%CI:1.38~1.66,P<0.001]、手术时长更短[标准化均数差(SMD)=-0.60,95%CI:-0.96~-0.23,P=0.001]、术后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更高(SMD=0.76,95%CI:0.43~1.09,P<0.001).结论 使用术中超声可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长.

    神经胶质瘤超声检查监测,手术中神经外科手术Meta分析(主题)

    Woven EndoBridge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预后研究进展

    张福峻晖米热扎提·吐尔洪杨新健
    740-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颅内分叉部宽颈和破裂等复杂动脉瘤,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方式难以获得良好的预后.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为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而设计,是目前最常用的瘤内扰流装置.相较于传统的血管内治疗,WEB装置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本文主要针对WEB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