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孙永华

双月刊

1673-9450

zhssyxf@163.com

010-63138570,63139297

100050

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CSTPCD
查看更多>>栏目有专家风采、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综述、警示、讲座、译文、病例报告、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对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比较

    向锋张锡平陈侠甫戴涛...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15例行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为观察组),13例行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刺激率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疗效评定(采用Lysholm标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疗效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内固定刺激率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骨折采取矩形钢丝环扎加8字钢丝张力带可取得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相同的预后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更短,可以更好避免内固定刺激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髌骨骨折矩形钢丝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刺激率

    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王园余婷戴昕吭承雨...
    25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护理操作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以循证为基础的吸入性损伤气道管理证据总结和专家共识,经研究小组讨论后初步构建函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通过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以层次分析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7、0.93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07、0.317,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构建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102个三级指标.结论 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合理,指标内容专科性、实用性强,为有效评价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吸入性损伤气道护理指标

    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术后腓肠神经损伤异体神经移植治疗2例

    魏绮珮薛云皓杨辰刘畅...
    262-265页

    影像学技术在淋巴水肿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唐泽耀邓呈亮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巴水肿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或淋巴回流障碍所引发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早期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本文通过综述用于淋巴水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总结其各自在淋巴水肿诊断和治疗中的不同特点.目前在成像方式选择、分期系统等方面,临床应用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综述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达到准确诊断和选择最佳诊疗方案的目的.

    影像学淋巴水肿淋巴系统

    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和蔗糖八硫酸盐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进展

    杨丽李文颖田园周林熙...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是慢性创面中的典型代表,帮助实现DFU的完全愈合一直是医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针对DFU创面的局部治疗,促进其愈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不同功效、不同成分的伤口敷料也纷纷出现在临床应用中.通过介绍常见类型现代敷料的特性,重点介绍脂质水胶体硫酸银敷料(TLC-Ag)和蔗糖八硫酸盐敷料(TLC-NOSF)的最新研究及在DFU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认为这两种新型复合型敷料在DFU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应用价值,为改善DFU不良结局提供了更多可能.

    糖尿病足溃疡慢性创面敷料,水胶体脂质水胶体硫酸银蔗糖八硫酸盐

    复杂胸壁重建策略

    庹晓晔冯光
    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容简介]开胸手术、肿瘤切除、外伤等造成的胸壁创面,常因运动、感染等因素难以愈合.这类创面范围大、层次深、渗血多、创伤重,又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因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巨大的临床挑战.现结合临床实例,介绍针对这些复杂情况进行胸壁重建的应对策略,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新技术与肌皮瓣转移等方法的整合应用,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针对胸壁溃疡、胸骨后窦道患者,采用自体PRP凝胶注射结合胶原蛋白海绵覆盖及负压封闭的新疗法,操作简单且效果较好;针对高龄乳腺癌乳房摘除后胸壁慢性创面患者,根据患者对美学要求不高的个体情况,采用对侧乳房皮瓣转移治疗,该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痛苦,而又避免了应用其他肌皮瓣带来的损伤和功能障碍;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造成胸壁组织破溃、多根肋骨坏死的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结合骨水泥桥修复的疗法,骨水泥桥修复满足了胸廓骨性结构支撑的需求,而背阔肌肌皮瓣就近取材,不仅成活率高,也更符合审美需求;针对更为复杂的先心病术后胸壁创口 Ⅱ期手术修复后仍未愈合,且伴重度感染和人工血管裸露,又存在全身脓毒血症、真菌性败血症、肺部感染、纵膈感染、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患者,在充分全身治疗和局部充分清创基础上,采用自体PRP凝胶与腹直肌肌皮瓣转移联合治疗的策略,该疗法成功地实现了胸壁结构和功能重建,挽救了患者生命.胸壁难愈性创面治疗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充分考虑个性化因素并整合PRP凝胶等新技术、新方法是制定胸壁重建策略的必要考量.

    胸壁重建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肌皮瓣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