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黄跃生

双月刊

1009-2587

cmashz@mail.tmmu.com.cn

023-65460398

400038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西南医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武海波金光哲李锦张岩...
    96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44例(共5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39例(48指)、女5例(7指),年龄18~54岁.清创后单个创面面积为1.5 cm×1.0 cm~3.0 cm×2.0 cm.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定位第1跖背动脉及其终末支,根据创面情况,设计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皮瓣,单块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2 cm~3.2 cm× 2.2 cm.对皮瓣供区创面移植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记录采用的皮瓣类型及术中测量的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口径,术后1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2周观察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定皮瓣供受区瘢痕情况,对供区趾体行Allen试验判断其血运情况.结果 31例患者采用单块型皮瓣、2例患者采用血流桥接型皮瓣修复单个手指创面,8例患者采用2个单块型皮瓣同时修复2个手指创面,3例患者采用一蒂两瓣型皮瓣同时修复2个手指创面.术中测得第1跖背动脉腓侧终末支口径为0.40~1.10 mm,第1跖背动脉胫侧终末支口径为0.70~0.75 mm.术后1周,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2周,皮瓣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末次随访时,48指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为优,7指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为良;8个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2级,47个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3级,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4 mm;皮瓣受区VSS评分为3~6分,皮瓣供区VSS评分为4~7分;供区趾体Allen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血运正常.结论 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皮瓣具有供区相对隐蔽、解剖层次浅、术中操作简便、皮瓣设计灵活等优点,皮瓣切取不破坏趾体主要供血动脉,在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足趾供区.术后手指外形较佳、质地良好、感觉及活动功能好.

    显微外科手术外科皮瓣指损伤创面修复

    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

    陈艳谢斌刘远俊吴健...
    97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5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指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63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1 cm×1.2 cm~5.5 cm×3.5 cm.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切取面积为2.4 cm×1.5 cm~5.5 cm×3.5 cm)修复拇指创面,然后经同一切口切取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7 cm×1.6 cm~5.7 cm×3.6 cm)修复示指供区创面,将手背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背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患者手背供区创面情况,皮瓣颜色、外观、质地,术后并发症情况,恢复工作及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及示指功能.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手背供区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无瘢痕触痛或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患者拇指及示指感觉正常,均恢复正常工作,且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末次随访时,拇指及示指功能评定为优者9例、良者5例.结论 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不损伤主要血管,术后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外观及示指、拇指功能较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穿支皮瓣外科皮瓣拇指指损伤显微外科手术创面修复第2掌背动脉

    1H核磁共振分析揭示了重度烧伤患者代谢谱的动态变化

    Su SZhang YWu D张卉...
    977页

    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创面的临床效果

    王韶华王顺宾许钊荣陈昭宏...
    978-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2年1月-202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4~72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16 cm×11 cm.术中切取面积为9 cm×7 cm~18 cm×13 cm的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创面.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大腿刃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创面愈合及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质地、色泽、血运情况,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评估患侧下肢肌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肌张力,观察下肢运动恢复情况、创面有无复发和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创面均愈合,皮片均成活.随访2~29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血运良好;患侧下肢肌力为4级者2例、5级者5例,肌张力均为0级,运动无异常;创面未复发,供区无明显瘢痕畸形.结论 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移植是修复会阴部和腹股沟区创面的有效方式之一,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供受区外观较好,患肢功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显微外科手术外科皮瓣会阴腹股沟股前外侧皮瓣创面修复

    基于细胞因子配对分析解释机体对脓毒症的整体反应

    Takahama MPatil ARichey G张卉...
    984页

    YOD1通过Lys33连接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去泛素化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症诱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Liu CFan CLiu J张卉...
    984页

    游离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欣黄广涛吴军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截肢风险高.目前指南建议,根据DFU中组织坏死程度及血管闭塞平面、患者年龄及全身脏器功能综合评估截肢平面.然而,截肢后的DFU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受到较大影响.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DFU保肢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该团队认为采用游离皮瓣移植进行保肢治疗,对干部分严重DFU患者而言意义重大.此外,该文还重点分析了 DFU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溃疡外科皮瓣保肢治疗创面修复

    广告目次

    990页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990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陈雪莲刘琰
    99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炎症反应和反复组织损伤形成慢性炎性状态,是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重要病理特征,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多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触发或诱导持续炎症反应,导致组织修复失调.该综述将从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角度,概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已知作用,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作用及其机制的可能研究方向.

    伤口愈合炎症慢性难愈合创面程序性细胞死亡损伤相关分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