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黄跃生

双月刊

1009-2587

cmashz@mail.tmmu.com.cn

023-65460398

400038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西南医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赵建军谢振军赵国红张建华...
    756-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DFU患者,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7~68岁,2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21年.在MDT协作模式下,内分泌科医师全面评估患者、稳定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并发症,血管外科医师评估和改善患者下肢血供,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方案,麻醉手术部医师评估患者围手术期风险、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心内科、神经内科、营养科、康复科等科室医师根据患者情况主动适时参与治疗.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医师行创基准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Ⅰ期行1次或多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 4.5 cm~17.0 cm×10.0cm.行1次或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Ⅱ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6cm×5 cm~18 cm×11cm)修复创面,将皮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动、静脉吻合,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皮瓣质地、外形,有无新发溃疡及患者的行走能力.结果 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46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2例患者皮瓣完全坏死,其中1例患者行小腿带蒂皮瓣修复后溃疡愈合,另1例患者行小腿截肢;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移植皮片后愈合.患者皮瓣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较佳,无新发溃疡,患者日常行走无明显障碍.结论 MDT协作模式能充分地保障DFU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DFU创面,皮瓣成活率较高,可降低截肢率,临床效果较佳.

    糖尿病足溃疡外科皮瓣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多学科团队创面修复保肢

    糖尿病足患者创缘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阮琼芳章思语席毛毛阮晶晶...
    762-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创缘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科2021年8月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3岁)和该院手外科2021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足外伤患者(男,50岁)创缘皮肤组织,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Fb亚群中趋化因子配体和KC亚群中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收集常规培养和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7 d的人包皮Fb(HFF)的上清液,分别作为正常条件培养基(CM)和高糖CM.取HaCaT细胞,分为用正常CM培养的正常CM组和用高糖CM培养的高糖CM组,进行划痕试验,并计算划痕后24、48 h细胞迁移率(样本数为3).利用液相悬浮芯片检测2种CM中细胞因子含量(样本数为5).取HFF,分为常规培养的正常组和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高糖组,培养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L2、CXCL8和CXCL12的mRNA表达(样本数为6).取正常CM组和高糖CM组HaCaT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48 h细胞中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正常CM组、高糖CM组、正常CM+CXCL12组、高糖CM+CXCL12组,前2组细胞处理同前,后2组细胞分别采用含重组人CXCL12的正常CM和高糖CM培养,行划痕试验并计算划痕后24、48 h细胞迁移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48 h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结果 相较于急性足外伤创缘皮肤组织,糖尿病足创缘皮肤组织Fb亚群中的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CXCL3、CXCL8、CXCL12)和KC亚群中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和CXCR4)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划痕后24、48h,高糖CM组HaCaT细胞迁移率均明显低于正常CM组(t值分别为23.50、15.65,P<0.05).相较于正常CM,高糖CM中的CXCL1含量明显增多(P<0.05),CXCL12含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7 d,相较于正常组,高糖组HFF中CXCL1、CXCL2和CXCL8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25、4.98、10.04,P<0.05),CXCL12 的 mRNA表达明显降低(t=4.10,P<0.05).培养48 h,高糖CM组 HaCaT细胞中CXCR4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CM组(t=5.13,P<0.05).划痕后24、48 h,高糖CM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正常CM组和高糖CM+CXCL12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划痕后24h,正常CM+CXCL12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正常CM组明显降低(P<0.05);划痕后48 h,正常CM+CXCL12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高糖CM+CXCL12组明显升高(P<0.05).培养48 h,高糖CM+CXCL12组HaCaT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为0.446±0.050,明显高于高糖CM组的0.247±0.010(P<0.05),与正常CM+CXCL12 组的 0.522±0.082 相近(P>0.05);正常 CM 组 HaCaT 细胞中 CXCR4 蛋白表达为 0.509±0.055,明显高于高糖CM组(P<0.05).结论 糖尿病足创缘皮肤组织Fb亚群中的趋化因子配体和KC亚群中的趋化因子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高糖抑制HFF分泌CXCL12,其细胞培养上清液刺激导致HaCaT细胞迁移能力减弱、CXCR4表达降低.给予外源性CXCL12蛋白可增加HaCaT细胞中CXCR4的蛋白表达,增强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间通讯趋化因子,CXC受体,趋化因子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细胞迁移创面修复

    一氧化碳结合人造血细胞对染料激光照射造成的组织热损伤起抗氧化作用

    Rikihisa NShimanouchi KSaito Y杨阳...
    771页

    异体毛乳头细胞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尚亚鸽张丽霞韩超李梦洋...
    772-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异体毛乳头细胞(DPC)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利用显微解剖结合胶原酶消化法自5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触须毛囊中提取DPC并成功鉴定.将18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DPC组(每组9只小鼠),在所有小鼠背部创建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别于伤后2、4、6d,通过创面周围皮下注射给予DPC组小鼠含1×106个第4代DPC的细胞悬液100µL、PBS组小鼠等体积的PBS.伤后3、7、10、14 d,观察2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发生长情况并测量创面剩余面积;另测量2组小鼠伤后14 d创面毛发覆盖面积.伤后14 d,收集2组小鼠创面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毛囊情况并计数,行Masson染色观察真皮层胶原沉积情况并测量胶原沉积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ef1)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β连环蛋白、Lef1的蛋白和mRNA表达.各实验样本数均为3.结果 与PBS组相比,DPC组小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再上皮化速度加快,且在伤后10、14d可见更多毛发生长.伤后7、10、14d,DPC组小鼠创面剩余面积分别为(13.92±2.90)、(3.69±1.78)、(1.09±0.14)mm2,分别明显小于 PBS 组的(26.19±2.06)、(10.84±3.59)、(6.75±2.11)mm2(t值分别为5.85、3.09、4.63,P值均<0.05).伤后14d,DPC组小鼠创面毛发覆盖面积为(62±7)mm2,明显大于 PBS 组的(35±6)mm2(t=2.89,P<0.05).伤后 14 d,与 PBS组比较,DPC 组小鼠创面组织中新生毛囊数量明显增多(t=5.43,P<0.05),真皮层胶原沉积面积明显缩小(t=3.56,P<0.05).伤后14 d,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均显示,DPC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β连环蛋白(t值分别为5.49、4.25,P值均<0.05)和Lef1(t值分别为7.50、11.54,P值均<0.05)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PBS组;DPC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β连环蛋白和Lef1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PBS组(t值分别为7.68、9.67,P<0.05).结论 DPC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加快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再上皮化,并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毛囊再生.

    创伤和损伤伤口愈合淋巴样增强子结合因子1胶原毛囊再生毛乳头细胞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衰老成纤维细胞通过白细胞介素33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辐射诱导的皮肤损伤中的上皮再生和胶原沉积

    Chen YMa LCheng Z郝嘉文...
    780页

    放射性溃疡细胞衰老的特征及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效果

    Chen WWang YZheng J杨阳...
    780页

    县区级医院创面修复学科建设探索

    丁伟马涛谢加兵杨民...
    78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区级医院创面修复学科建设作为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借鉴的成熟建设经验和模式.该文以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理论为基础,结合皖南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建设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在县区级医院开展创面修复学科建设进行探讨.

    伤口愈合医院科室创面修复学科学科建设县区级医院皖南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细胞焦亡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何家乐董鸿斐黄茜张彦标...
    78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并发症,其难以愈合,易转为慢性创面.与普通创面愈合相比,糖尿病创面停留在炎症期,无法进入增殖期,原因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比例增加造成炎症细胞比例失调,大量炎症因子堆积.炎症因子的产生、释放与细胞焦亡密切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炎症小体介导下,细胞焦亡通过典型与非典型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转导,造成细胞膜上形成孔隙,诱发细胞死亡,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维持创面的炎症环境,阻碍糖尿病创面向增殖期、重塑期发展,从而抑制糖尿病创面愈合.该文就细胞焦亡机制及细胞焦亡对糖尿病创面的影响、抑制细胞焦亡在糖尿病创面治疗中的潜在意义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细胞焦亡炎症细胞因子类糖尿病并发症伤口愈合炎症小体

    小儿烧伤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郑洋洋黄婷刘之慧刘军...
    79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伤后的液体复苏对患儿的生存与预后至关重要,尽管小儿液体复苏原则与成人相似,但须充分考虑小儿独特的生理需求,防止液体复苏不足或过度.在临床实践中,因各项监测技术的普及,液体复苏不足可以被及时观察到,但液体复苏过度往往被忽视.而液体复苏过度可导致液体外渗,增加小儿烧伤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及不良预后等.该综述围绕烧伤小儿独特的病理生理特征及如何避免液体复苏过度而展开,以期为其合理补液提供参考.

    烧伤儿童生物敷料补液疗法允许性低血压

    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尚柳彤王肖李瑞欣李天然...
    796-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伤伤情的准确评估复杂而困难.一些新型皮肤成像技术,如高光谱成像、单边磁共振成像、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等的出现,已使关于烧伤伤情评估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成像技术及医学影像学的不断进步,数字X线摄影、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在评估烧伤伤情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有关烧伤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仍较少,这可能源于用于烧伤评估的成像技术及诊断经验在部分医疗机构普及还不全面,且与烧伤相关的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各种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求各种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烧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皮肤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