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顾玉东

双月刊

1005-054X

zhswkzz@yahoo.com.cn

021-52888215

200040

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内8号楼506室

中华手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初期为内部刊物,1993年3月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编委会拥有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51名,现任总编辑为顾玉东院士。以广大手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阅读。重点介绍和报道手外科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优先介绍各专业中的创新及发明;关注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介绍国外的新技术及新进展。目前本刊已经被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外锚腱骨缝合治疗新鲜腱性锤状指

    陆一鸣王斌戚仁竞董辉...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外锚腱骨缝合治疗新鲜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甲外锚腱骨缝合法治疗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22例,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7例。均为单指手术。结果 术后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创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根据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优8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14例,可1例。根据Miller标准评价伸肌腱功能:优7例,良13例,中1例,差1例。结论 甲外锚腱骨缝合治疗新鲜腱性锤状指损伤,具有固定牢靠、活动好、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腱损伤治疗结果锤状指甲外锚腱骨缝合

    腕关节镜下经骨缝合修复慢性TFCC隐窝撕裂的疗效分析

    曹文亮赵玲珑郑文于学军...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直接经骨缝合修复慢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隐窝撕裂的疗效。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我科对9例病程均大于6个月的慢性TFCC隐窝撕裂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经骨直接缝合修复,术中针对合并的Palmer 1A或1D型损伤采用刨刀清理边缘后再用等离子电凝行热皱缩。术后定期复查。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评价指标。对比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结果。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0±8。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握力及前臂旋转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屈伸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病程大于6个月的TFCC隐窝撕裂,镜检见TFCC质量良好时,术中仔细清理撕裂端,直接经骨缝合修复仍可恢复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获得满意疗效。

    腕关节关节镜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桡尺远侧关节修复

    大肢体离断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应用效果

    滕志成王凯巨积辉刘跃飞...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在大肢体离断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对53例大肢体离断患者行再植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缺血时间、休克程度、离断平面、骨骼软组织损伤情况,评估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curity score,MESS)。根据离断平面和MESS评分分为4组,即A组11例(低位离断-MESS<9组)、B组16例(低位离断-MESS≥9组)、C组15例(高位离断-MESS<9组)、D组11例(高位离断-MESS≥9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4组中再植术中实施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对术后乳酸(LA)及肌酸激酶(CK)的影响。术后观察再植肢体存活情况,随访再植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27例,未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26例。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能够降低术毕时血中LA。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并不能降低A组术后短期内血中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降低B组、C组和D组术后第三天血中CK,同时降低D组患者术后第二天血中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术后肢体坏死2例,51例再植存活患者术后随访4~42个月,平均16。4个月。根据陈中伟断肢再植评定标准:优7例,良27例,可14例,差3例。结论 对于高位离断患者,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肌肉软组织坏死程度。对于低位离断患者,若MESS≥9,再植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效果较好;若MESS<9,术中可不用实施预防性筋膜切开,术后严密观察,最大程度避免过度切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再植术治疗结果肢体离断伤筋膜切开

    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一例

    陈伟健刘彬鹿亮曾建学...
    83-84页

    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屈指功能的临床研究

    许彬童劲松张成钢董震...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重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屈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臂丛神经颈7-胸1撕脱伤、2例臂丛颈8-胸1撕脱伤患者行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随访屈指肌力、肌电及握力。结果 术后随访91。4个月,10例患者均无前臂旋前、屈肘功能下降。9例(9/10)患者术后屈指肌力至少达到M3,其中6例患者术后屈指肌力达到M4,患者平均握力达3。7 kg。结论 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能提高臂丛中、下干损伤患者的屈指力量。

    神经移位臂丛旋前圆肌肱肌

    继发于末节指骨基底骨折的化脓性肉芽肿一例

    成贝贝熊革
    88-89页

    IL-17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Masquelet诱导膜的生物活性

    汪凯毛栋潘筱云张元澍...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asquelet诱导膜血管生成减少、生物活性降低的信号机制。方法 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建立大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出诱导膜样本,用于生物学检测和蛋白组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诱导膜CD31+血管数量;GO富集分析诱导膜活性降低的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诱导膜活性降低的信号通路;Western bot检测诱导膜IL-7A、MMP8、MMP9、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D3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4周诱导膜血管生成较多,生物活性较好;4周以后血管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降低。GO富集分析与诱导膜生物活性降低有关的胶原分解代谢过程,该生物学过程包含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蛋白:MMP8、MMP9、MMP13。KEGG富集分析显示,MMP9、MMP13在IL-17A信号通路中,是IL-17A的下游调节因子,并且IL-17A信号通路在诱导膜活性降低的top20通路中。Western Blot结果验证IL-17A、MMP8、MMP9、MMP13在不同时间点的诱导膜中均表达,8周相较于4周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A信号通路及其下游MMP8、MMP9、MMP13的表达降低是诱导膜血管生成减少和生物活性降低的关键因素。

    动物实验大鼠Masquelet技术诱导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指固有动脉畸形压迫神经致手指麻木不适一例

    王乾坤宋启威
    96页

    《中华手外科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