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唾液酸酶-3基因过表达对软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杨晓张悦吴衣论王琳...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SW1353细胞中唾液酸酶3(NEU3)表达及定位情况,探究过表达NEU3对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Lipo3000转染试剂构建NEU3过表达细胞株,实验分组为4组:空白对照组un,不予任何处理;条件对照组blank,加入等剂量转染试剂;阴性对照组pcon,加入空载质粒;处理组pNEU3,加入NEU3基因过表达质粒.并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细胞株NEU3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细胞株NEU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检测NEU3过表达对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EdU增殖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NEU3过表达对软骨肉瘤细胞SW 1353增殖的影响.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转染前后NEU3 mRNA水平及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差异.结果 转染NEU3基因过表达质粒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NEU3基因mRNA显著上调(t =5.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DU增殖实验结果显示,NEU3过表达后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增殖速度显著增加[对照组阳性率细胞分别为(6.56±2.29)%、(11.81±6.49)%、(8.64±3.90)%;处理组为(40.57±14.32)%,t=11.3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结果显示,NEU3过表达后软骨肉瘤细胞SW1353迁移速度明显提升[对照组剩余划痕面积分别为(18 343±367)、(20 803±124)、(26 472±483) dpi;处理组剩余划痕面积分别为(3 320±193) dpi,t =7.2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表达NEU3基因可提高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

    软骨肉瘤唾液酸酶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微小RNA-155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闯建张晓博刘宏建张春霖...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5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骨肉瘤细胞作为实验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n=4)中miRNA的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miRN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存能力的影响和调节机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155在骨肉瘤细胞株U2OS,Saos-2和MG-63中的表达量分别为5.10 ±0.32、6.82 ±0.48及10.12 ±0.39,显著高于其对照组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的表达量(1.01 ±0.13,t=13.1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0.37±0.02、0.58±0.02、0.80±0.04)比较,在转染miR-155后48、72、96 h,MG-63细胞的A值分别是0.49-±0.03、0.77 ±0.03、0.93±0.02,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强(t=11.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55组中MG-63的凋亡率为(0.90±0.1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中的凋亡率[(5.92±0.80)%,t=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结合Western blot显示miR-155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MAP3K10的表达.结论 miR-155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骨肉瘤微小RNA-155

    过表达乳腺癌转染抑制基因1提高骨肉瘤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研究

    余湘任东冯伟韩琼...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表达乳腺癌转染抑制基因1(BRMS1)对骨肉瘤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空白组、pcDNA3.1-BRMS1组、紫杉醇组和pcDNA3.1-BRMS1+紫杉醇组,其中空质粒pcDNA3.1(+)和重组质粒pcDNA3.1(+)-BRMS1转染参照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说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RMS1、核因子-KB(NF-KB) 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pcDNA3.1-BRMS1转染后MG-63细胞BRMS1蛋白表达(0.216±0.018)明显升高,与空白组(0.018 ±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6,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3.1-BRMS1组和紫杉醇组细胞活力(0.603 ±0.051、0.536±0.04)明显降低(t=8.311、11.914,P<0.05),凋亡率[(17.18 ±±0.89)%、(20.02±1.07)%]明显升高(t=48.437、48.924,P<0.05),NF-κBp65表达(0.307±0.029、0.257±0.026)明显降低(t=16.580、19.403,P<0.05),PCNA表达(0.222±0.021、0.167 ±±0.016)明显降低(t=7.121、12.203,P<0.05),bax表达(0.091 ±±0.012、0.131 ±±0.013)明显升高(t=14.352、22.476,P<0.05).联合使用pcDNA3.1-BRMS1和紫杉醇对细胞活力、凋亡及NF-KBp65、PCNA和bax蛋白表达影响强于单独使用.结论 过表达BRMS1可抑制骨肉瘤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紫杉醇敏感性,机制与抑制NF-KB信号通路有关.

    骨肉瘤乳腺癌转染抑制基因1基因紫杉醇敏感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机械振动对去卵巢大鼠骨折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抗体的调节作用

    汪学红孙大明周丹丹李婷婷...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干预对去卵巢骨折大鼠内分泌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调控作用.方法 45只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去卵巢骨折对照组(Sham)、去卵巢骨折模型组(OVX)和去卵巢骨折振动组(OVX-V),每组15只.OVX-V组大鼠骨折术后5d实施频率为35 Hz,振动幅度为2 mm,加速度为0.5g的全身振动,20 min/d,5天/周.Sham组和OVX组在术后5d放在振动台上活动20 min,不进行振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OVX-V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703±0.009、0.466±0.011、0.380±0.005)均显著低于OVX组(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下降趋势;OVX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均高于Sham组(0.168±0.004、0.321±0.003、0.41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提示机械振动能降低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GF23表达量.结论 机械振动可以降低骨组织中FGF23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调节骨矿化,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后骨折愈合.

    机械振动骨质疏松骨折内分泌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RNA结合蛋白6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谭建成刘鑫国邢金燕田永远...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RNA结合蛋白6(RBM6)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7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RBM6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RBM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Hep-2细胞,构建RBM6过表达细胞株和对照组细胞株(RBM6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癌旁组织RBM6蛋白水平(1.01±0.23)比较,喉癌组织中RBM6蛋白表达水平(0.34±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13,P<0.05).与对照组细胞比较,RBM6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4.18±8.32)%]比较,RBM6组细胞愈合率[(30.11±6.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35.61±7.01)%]比较,RBM6组细胞凋亡水平[(5.23±2.1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92,P<0.05).体内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BM6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8,P<0.05).结论 RBM6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RNA结合蛋白6喉癌增殖迁移凋亡

    颈动脉体瘤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化召辉蔡高坡张林枫刘仕睿...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亚单位(A、B、C、D)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散发性CBT患者95例,其中男43例,女52例,年龄范围为39 ~ 70岁,均为单侧肿瘤(左侧55例/右侧40例),肿瘤直径1.5 ~ 10.0 cm,Glenner分型为化学感受器瘤47例,嗜铬细胞瘤44例,混合型4例,设为CBT组;另取健康受试者95例,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范围为10~69岁,设为健康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SDH各亚单位基因外显子并测定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情况,比较CBT组与健康组SDH各亚单位基因突变率,并分析突变率有差异的亚单位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探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理论频数<1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1~5则采用校正检验,>5则采用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CBT组SDHB、SDHD突变率分别为26.32%、8.84%.CBT组与健康组SDHA、SDHC、SDHD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021、2.212,P>0.05);CBT组SDHB突变率高于健康组(x2=18.4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HB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大小、Shamblin分型、浸润包膜患者、术中保留颈动脉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Z=1.175、0.064、1.375、0.484、1.579、0.578、0.685、1.821,P>0.05);SDHB突变组包膜不完整、浸润临近软组织、有淋巴结转移构成比高于SDHB未突变组(x2/Z=4.859、5.566、9.36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包膜不完整、浸润临近软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及SDHB突变均是导致CBT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2.264、3.596、3.117、3.320、2.4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SDHB未突变组与突变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71%、64.00%;生存曲线分析,SDHB未突变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情况优于SDHB突变组患者(x2/Z=4.859、5.566、9.3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BT患者易携带SDHB、SDHD突变基因,且SDHB突变基因与CBT分化程度、有无远端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

    颈动脉体瘤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病理特征预后

    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建华邓真徐鹏飞薛文萍...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ALEX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男10例,女50例)手术新鲜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LE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ALEX3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作为截断值,将60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患者分为ALEX3高表达组和ALEX3低表达组.采用t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ALEX3表达量差异,采用x2检验分析ALEX3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LEX3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2.125 ±0.755)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156±0.426,t =8.6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963、15.152,P<0.05).ALEX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0.332±0.145)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0.204±0.132,t =2.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EX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甲状腺乳头状癌

    囊泡相关膜蛋白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洪晨范静婧马斌林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囊泡相关膜蛋白5(VAMP5)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TNBC患者组织标本1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AMP5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VAMP5在MDA-MB-231细胞和MCF-10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VAMP5表达状态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与正常乳腺细胞株比较,TNBC细胞株VAMP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61,P<0.01).TNBC组织中VAMP5的高表达率为35.9%(52/145),低于癌旁组织10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MP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明显相关(x2=14.011、12.874、5.607、4.614、5.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AMP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3,P>0.05).结论 VAMP5在TNBC组织中低表达,与TNBC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三阴性乳腺癌囊泡相关膜蛋白5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

    长链非编码RNA-HOX转录反义RNA对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袁惠玲余春姣张玉娟黄自明...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中长链非编码RNA-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表达,并探讨HOTAIR对TNBC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64例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手术治疗TNBC癌及癌旁腺体组织,以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HOTAIR表达,比较其在癌及癌旁中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在TNBC MDA-MB231细胞株中以小干扰RNA下调HOTAIR表达,以siControl为对照组检测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下调HOTAIR表达对于多梳蛋白复合体2(PRC2)核心亚基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表达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HOTAIR在TNBC中表达明显上调(0.71±0.10比0.50±0.06,t=20.2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OTAIR在晚期TNB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中期(0.78 ±0.05比0.64±0.07,t=8.6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B231细胞中以小干扰RNA(siRNA)沉默HOTAIR或EZH2的表达均引起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HOTAIR沉默表达后,EZH2表达明显下调,而下调EZH2RNA对HOTAIR表达无影响.结论 TNBC中HOTAIR表达明显上调,与不良预后相关.TNBC中HOTAIR可能通过调节PRC2复合物核心蛋白EZH2表达发挥生物效应.

    三阴乳腺癌HOX转录反义RNA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乳腺癌中N-α-乙酰转移酶10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郭旭辉张恒伟李军涛田沛琦...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酶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 (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蛋白质乙酰转移酶小干扰RNA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