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关于论文写作中志谢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456页

    小分子激动剂Yoda1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转录组表达的影响

    张心毅刘暾赵家鑫王伟...
    2457-2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分子激动剂Yoda1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转录组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功能和通路.方法 实验分为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和Yoda1干预的Yoda1组,Yoda1处理MC3T3-E1细胞24 h后,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KEGG)富集分析,并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明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功能和通路等,使用R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8个下调,368个上调.GO分析显示,DEGs在BP中主要涉及细胞过程(708个)、生物调控(581个)、生物过程调控(574个)、代谢过程(450个)、对刺激的响应(421个)等,DEGs在CC中主要涉及蛋白质复合体(294个),DEGs在MF中主要涉及结合(610个)、催化活性(273个)等.DEGs主要和细胞器分裂(11.52%,93/807)、核分裂(11.15%,90/807)、染色体分离(10.16%,82/807)和核染色体分裂(8.43%,68/807)等有关(P<0.05).KEGG分析显示细胞周期(8.06%,29/360)、DNA 复制(5.28%,19/360)、范可尼贫血通路(3.89%,14/360)、同源重组(3.61%,13/360)和错配修复(1.94%,7/360)等是Yoda1影响MC3T3-E1细胞的主要通路(P<0.05).GSEA分析显示 Yoda1 组 E-BOX 结合显著上调(P<0.05,FDR q-val<25%,NES=-1.923).结论 Yoda1与MC3T3-E1细胞生长有关,且上调E盒结合.

    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生物信息学E盒结合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

    热休克蛋白72调节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方雪孙商益朱庆贤刘航航...
    2460-2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热休克蛋白72(HSP72)调节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本实验共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原代成纤维细胞组),转染HSP72空白质粒组(转染HSP72空白质粒原代成纤维细胞组),过表达HSP72质粒组(过表达HSP72质粒原代成纤维细胞组).将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L929)以及人原代成纤维细胞(MRC5)(均购自武汉大学保藏中心)转染HSP72质粒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过表达HSP72(OE-HSP72)组,转染空白质粒(OE-NC)组和空白对照(Control)组中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mR-NA表达情况.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以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过表达HSP72的L929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过表达HSP72的L929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STAT3磷酸化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L929转染过表达HSP72质粒后,OE-HSP72组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Collagen Ⅰ表达量(0.692±0.063)低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1.000±0.157、1.000±0.029,F=9.658,P<0.05),Fibronectin 表达量(0.627±0.066)低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1.000±0.047、1.000±0.051,F=45.100,P<0.05).CCK-8 实验结果显示,L929 转染 HSP72 质粒48 h 后,OE-HSP72 组中细胞生长活力[(71.729±1.303)%]低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100.000±6.443)%、(101.189±7.660)%,F=24.560,P<0.01].EdU染色结果显示,L929转染过表达HSP72质粒48 h后,OE-HSP72 组细胞增殖(0.489±0.022)低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0.586±0.048、0.600±0.054,F=9.47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在 L929 转染过表达 HSP72 质粒后,OE-HSP72 组STAT3 蛋白表达(1.431±0.046)高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0.979±0.047、0.960±0.045,F=101.700,P<0.01),OE-HSP72 组 p-STAT3 蛋白表达(0.616±0.024)低于 Control 组和 OE-NC 组(0.848±0.045、0.847±0.030,F=46.160,P<0.01).结论 上调 HSP72 的表达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

    热休克蛋白7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

    中华医学会关于论文采用不同文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463页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窦浚峰严磊张景义王少华...
    2464-2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手术切除的99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析HHLA2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anus激酶2(JAK2)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JAK2-STAT3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HLA2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HHLA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0.84±0.20、0.86±0.21)明显低于骨肉瘤组织表达水平(1.78±0.21、1.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0、24.110,P<0.05).骨肉瘤组织中JAK2表达阳性率为59.60%(59/99),STAT3表达阳性率为75.76(75/99).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与JAK2和STAT3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1.298、2.014,P<0.05).软骨母细胞瘤和成骨母细胞瘤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60±0.29、1.65±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8,P>0.05).Ⅰ~Ⅱ期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49±0.14)低于Ⅲ期患者(1.8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0,P<0.05).未淋巴结转移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51±0.19)低于淋巴结转移患者(1.83±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2,P<0.05).中高分化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72±0.21)低于淋巴结转移患者(1.5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41例,占41.41%;预后良好组58例,占58.59%.预后不良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HHLA2蛋白质表达水平(1.76±0.19)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1.5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5).骨肉瘤组织中HHLA2表达曲线下面积为0.890.标准差为0.045,95%可信区间(CI)为0.767~0.948(P<0.05).诊断的灵敏度84.69%,特异性为85.89%,准确度为78.95%.高Eneeking分期、远端转移和高HHLA2水平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HHLA2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HHLA2、JAK2和STAT3表达水平可作为骨肉瘤临床恶性病理特征和预后的辅助诊断标志.

    骨肉瘤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临床病理特征预后Janus激酶2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

    相邻双节段脊髓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对颈椎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林俊何生华李炯程聪...
    2468页

    酪蛋白激酶1α/色素框同源物4轴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中的调控机制

    高建张政阔赵致忠武壮壮...
    2469-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酪蛋白激酶1α(CK1α)/色素框同源物4(CBX4)轴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CK1α过表达载体(过表达组)及阴性对照载体(对照组)至U-2OS骨肉瘤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T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BX4、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p-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 过表达组中CK1a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87±0.04 比 1.00±0.06、2.13±0.12 比 0.32±0.02,t=6.346、6.893,P<0.05).过表达组中细胞凋亡率、Wnt3a、β-catenin、bcl-2、MMP-2、MMP-9及Vimentin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6.98±3.62)%比(4.31±0.30)%、1.02±0.06 比 0.22±0.01、0.96±0.07 比0.32±0.02、0.88±0.06 比 0.33±0.02、0.92±0.07 比 0.28±0.01、0.87±0.05 比 0.28±0.02、0.97±0.07 比 0.35±0.02,t=6.671、6.879、5.967、6.345、5.631、6.124、5.983,P<0.05].过表达组中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目、细胞侵袭数目、CBX4、p-GSK-3β、bax及E-cadherin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5±0.01 比 0.58±0.03、32.61±2.68 比 184.49±12.42、33.74±2.62 比 161.32±10.58、1.98±0.11 比 0.30±0.02、0.13±0.01 比 0.72±0.05、0.14±0.01 比 0.71±0.05、0.11±0.00 比0.63±0.04,t=5.897、6.894、6.692、6.672、5.872、5.652、6.126,P<0.05).结论 上调表达 CK1α可抑制U-2OS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可能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骨肉瘤U-2OS细胞酪蛋白激酶1α色素框同源物4增殖转移

    脊髓损伤铜死亡关键基因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宇张庆浩毛冲冲白亚辉...
    2472-2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铜死亡关键基因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脊髓损伤免疫微环境、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脊髓损伤患者的相关数据集,采用R语言分析该数据集中对照组患者和脊髓损伤组患者铜死亡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将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脊髓损伤轻度组患者和脊髓损伤重度组患者,采用R语言分析对照组患者和不同脊髓损伤分级患者中DLD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探究DLD与脊髓损伤患者不同类型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TRING数据库筛选与DLD作用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 DLD和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在脊髓损伤组(1.51±0.12、1.83±0.1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11、1.47±0.13,t=8.58、9.12,P<0.05);脂酰转移酶 1(LIPT1)、硫辛酰合成酶(LIAS)、谷氨酰胺酶(GLS)和铁氧还蛋白(FDX1)在脊髓损伤组(0.97±0.09、0.17±0.02、0.81±0.08、0.69±0.06)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21±0.10、0.30±0.03、1.02±0.07、0.94±0.07,t=7.67、14.72、7.88、11.21,P<0.05).脊髓损伤轻度组患者(1.44±0.12)的 DLD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24±0.11,t=6.83,P<0.05);脊髓损伤重度组患者(1.62±0.14)的DL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脊髓损伤轻度组患者(1.44±0.12,t=6.3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D与M2巨噬细胞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36,P=7.5e-03);与CD8+T细胞、初始CD4+T细胞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42,P<0.05;R=-0.40,P<0.05).结论 DLD在脊髓损伤患者中高表达,且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

    脊髓损伤铜死亡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免疫浸润细胞

    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张翼罗耀兵张岚郭中东...
    2475页

    抗Xa活性、纤维蛋白单体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刘星何芸程树强黄永恒...
    2476-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Xa活性、纤维蛋白单体(FM)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测血栓形成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予固定剂量低分子肝素连续抗凝治疗超过7 d的患者72例,其中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术后8 d完善双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制作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抗Xa活性和FM在术后早期预测血栓风险的诊断价值.采用独立t检验、x2检验或Mann 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术后抗凝治疗的1、3、7d血栓组抗Xa活性[0.29(0.25,0.36)、0.28(0.27,0.30)、0.28(0.23,0.32)IU/ml]均低于非血栓组[0.33(0.29,0.44)、0.33(0.26,0.41)、0.35(0.29,0.39)IU/ml,Z=-2.065、-2.086、-2.941,P<0.05],而术后抗凝治疗的 1、3、7 d 血栓组 FM[13.08(5.11,51.79)、8.40(4.91,14.02)、10.98(5.86,21.77)μg/ml]明显高于非血栓组[3.48(2.40,5.07)、3.55(2.81,4.19)、4.02(3.09,5.25)µg/ml,Z=-4.505、-4.646、-5.297,P<0.01].ROC曲线评估抗Xa活性抗凝疗效,发现截断值为0.305 IU/ml时预防血栓疗效较佳,曲线面积最大(AUC=0.728),其敏感度为71.7%,特异性为73.70%,阴性预测值为88.3%(P<0.01).二者联合诊断术后早期血栓效能优于D-二聚体,以术后7 d最为显著,敏感度为94.7%,AUC为0.938[95%可信区间(CI)=0.882~0.995].结论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FM水平显著增加,而抗Xa活性水平较低,两者联合对术后早期血栓诊断及血栓形成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抗Xa活性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下肢关节置换术低分子肝素